天天看點

上海新天地的百年石庫門為什麼交給了這家廣州來的書店

上海新天地的百年石庫門為什麼交給了這家廣州來的書店

“将近20年前,我們在廣州開了第一家書店,最初的想法是與讀者的思考同行。經過這些年的發展,人們對精神消費空間的需求不斷更新,現在的唐甯要做與社群共生共長的書店。”複興中路118号複興·風,是一棟曆經百年曆史的石庫門老建築。1月8日,這裡挂上了“唐甯書店”的招牌,這是來自廣州的唐甯書店走出廣東的第一家門店,創始人魯甯馨說:“上海今天的氣溫很低,但大家的心很熱,希望這座曾是五代同堂的老宅子,重新成為社群文化的連接配接者、共建者。”

上海新天地的百年石庫門為什麼交給了這家廣州來的書店

2003年,魯甯馨和兩個夥伴在廣州開了第一家唐甯書店,最早服務于CBD人群,後來成為複合型文化生活書店,如今的定位是社群精品書店。目前,唐甯書店在廣州、深圳、佛山有6家門店,一個統一的特點是那抹“唐甯藍”。因為最早那家唐甯書店有一扇藍色鐵門,曾有讀者告訴魯甯馨,隻要推開這扇藍色的門,仿佛就進入了可以讓心靈沉靜下來的家園。

在上海新天地區域的這家唐甯書店,保留着老宅子的黑色木門,“唐甯藍”遊走到了店員的工作服上。這是上海的設計師品牌華雲漢品為書店定制的,兩件套的漢風服飾既有傳統元素,又友善店員工作——既有傳統文化的韻味,又融入社群的現代生活。用魯甯馨的話來說,“我們要服務好半徑2、3公裡以内的讀者。”

上海新天地的百年石庫門為什麼交給了這家廣州來的書店

對唐甯書店來說,走出廣東的第一家門店落戶上海新天地區域,是一種緣分,也是一個挑戰。來到這座有着近百年曆史的老宅,魯甯馨的不少朋友都跟她感慨過:“會有另一座城市,在城市更新過程中,将市中心黃金位置的老建築留給一家書店嗎?”

複興·風的前身是位于紹安裡2号的沈宅、建于1925年,和建于1921年的曆史建築“逸廬”、建于1920年的景安裡7号一起,三棟老建築在動遷過程中被平移到了如今的位置,被分别冠以“風、雅、頌”之名,東側的光·音花園組成了“複興118”項目,旨在打造成具有鮮明區域文化特點、兼具公益市場功能、吸引年輕人群的城市人文新地标。

“這可能是八号橋集團改造的體量最小、最精緻的城市更新項目,也是最具上海文化風格的。”八号橋集團CEO鮑穎說,去年8月底啟用的“複興·頌”通過“科技+遊戲+網際網路”的方式形成了紅色文化體驗空間,即将啟用的“複興·風”與“演藝大世界”合作打造演藝新空間,承載江南文化;而“複興·風”從定位初始就希望引入閱讀文化空間——這是一座非典型石庫門建築,既有6米多高的女兒牆,牆上有一圈石庫門代表性的紅磚,又有少見的8根羅馬柱和西式陽台,本身就是海派文化東西融合的見證。“閱讀”海派文化,感受江南文化、領悟紅色文化,三幢建築聯合,動與靜結合,正是三種上海文化的融合。

上海新天地的百年石庫門為什麼交給了這家廣州來的書店

出于對老建築的保護原則,書店進駐後的改造并不容易。設計師李偉斌感慨,他這次承擔的工作并非“設計”,而是改造的伴随者。如今的書店保留了石庫門大宅原有的“中軸線對稱”格局,一樓與二樓共8根西式羅馬型羊角柱,二樓寬大的弧形閑廊與寶瓶柱圍欄,包括屋内壁龛、壁爐等具有上海中西交融特色的元素被留存下來。老宅的不同房間,陳列着不同主題的圖書,劃分為“源流與新知”“美的曆程”“文化客廳”三大主題,有唐甯新書廳、上海118、香水客廳、文學書房、童趣廳和古董書廳等特色區域。

上海新天地的百年石庫門為什麼交給了這家廣州來的書店
上海新天地的百年石庫門為什麼交給了這家廣州來的書店
上海新天地的百年石庫門為什麼交給了這家廣州來的書店

這座建築的特色還凸顯在一樓的紹安庭與二樓的閑廊、探花亭。紹安庭位于書店入門,為進店讀者提供了一個緩沖過渡帶,如今是咖啡區;閑廊與探花亭讓讀者停留下來,感受與建築的共鳴。“希望每位走進這裡的讀者體驗一番遊走式的逛店路線,不同空間交替出現,移步換景,既能共享,也可獨處。”李偉斌說。

上海新天地的百年石庫門為什麼交給了這家廣州來的書店

“過去幾年我們拍攝了很多老房子,感到有些可惜的是,很多人離開了家鄉、離開了老宅。”《中國民居》系列紀錄片發起人、導演莫政熹拍攝、見證了“複興·風”的改造過程,直到唐甯書店開業前一晚還在剪片子。“作為一個外來者,走進上海的石庫門,深深感受到石庫門的居民對自己的生活區域,尤其是鄰裡關系有一股自豪感。這幾棟石庫門老房子的改造,不僅保留了建築原始細節,還有面向未來的發展,不是成為被參觀的标本,而是繼續生長着。”

上海新天地的百年石庫門為什麼交給了這家廣州來的書店
上海新天地的百年石庫門為什麼交給了這家廣州來的書店

“當售賣‘生活方式’成為實體商業的熱詞,書店還可以做什麼?”作家、學者,唐甯書店聯合創始人費勇用戴望舒的幾句詩形容書店的存在——好東西不會消失,它們隻是像冰一樣凝結,有一天會像花一樣重開。

費勇說,“風雅頌”承載了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想象,而書店應該成為重構社群鄰裡關系的重要力量。“如今的時代,買東西很容易,實體書店要再往前走,應該滿足人們對中國、對文化的想象。未來幾年,如何将傳統文化創造性地轉化為當代的日用品,是一個‘風口’,也是人們的需求所在。書店可以成為一個紐帶,把内容孵化、轉化為産品。”

上海新天地的百年石庫門為什麼交給了這家廣州來的書店
上海新天地的百年石庫門為什麼交給了這家廣州來的書店

“今天的書店,不再是一個硬體,不是把書擺進來就能成為一家書店。”魯甯馨形容,開業,意味着這家新的唐甯書店完成了百分之六七十,“剩下的進度要在了解社群居民的喜好過程中繼續完善。”

上海新天地的百年石庫門為什麼交給了這家廣州來的書店

與唐甯書店其他門店相比,上海複興店增加了“新國貨潮流”與“上海文化”主題區域。其中“新國貨”主題包含當下設計趨勢、國内消費趨勢變化、品牌發展等方向,除了作家、藝術家,“國貨”主理人也将是書店分享活動的常客。“書店,讓有意思的人相遇,讓社群更有吸引力,讓社群生活更幸福。”這是魯甯馨和唐甯書店的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