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疫情下的“守夜人”:夜空中最亮的星 等待太陽升起

疫情下的“守夜人”:夜空中最亮的星 等待太陽升起

鎮海公安深夜值守現場。 林炳潮供圖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守夜人”:夜空中最亮的星 等待太陽升起

中新網甯波12月15日電 (記者 林波)浙江省甯波市鎮海區淩晨的夜晚,溫度在6攝氏度左右,夜已深,很多人在熟睡,但在甯波市鎮海區的甯波阿爾卑斯電子有限公司廠區門口,馬振國依然值守在該公司卡點,陪伴他的是亮起的路燈。

今年59歲的馬振國是甯波市警察局鎮海分局蛟川派出所的一名民警,從警已有34年時間,再過幾個月他就可以退休了。

疫情下的“守夜人”:夜空中最亮的星 等待太陽升起

值守人員休息間隙。 江威供圖

“這或許是我執行的最後一次重要任務,等待太陽升起,就不會覺得冷了。”從12月7日開始,馬振國就堅守在該公司廠區門口,24小時值班。

一場疫情,讓甯波市鎮海區按下了暫停鍵。

12月7日2時起,該市啟動I級應急響應,同時對鎮海區臨時實施封閉管理,全區域組織開展大規模核酸檢測。在這場“戰疫”中,在寒冬的深夜裡,一個個“守夜人”無懼夜晚的低溫和冷冽的寒風,他們的身影如同照明火花,溫暖着冬夜。

自本輪疫情發生後,鎮海蛟川派出所36名民警、240名輔警便全員到崗到位,連夜趕赴一線進行封控工作。其中5位平均年齡超58歲的老民警也和其他人一樣,駐守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線,甚至有人摔了都不肯撤下來。

除了馬振國外,協調封控區——臨江小區忙到頭暈的幹嶽平,在核酸檢測臨時采集點擔當“守門人”的黃孝峰,才結束派出所24小時值班就奔赴一線的茅淩雲,一直負責後勤保障工作的胡國裕……這些在鎮海區各個角落的“守夜人”,每晚在小區的入口、道路卡口,定人定崗,加強夜間值守,確定疫情防控。

12月15日3時,凜冽的寒風吹得黨旗獵獵作響,往日熱鬧熙攘的甯波水産品批發市場入口,被兩道路障分隔開來,通往鎮海的路口不見車輛和人影,隻有幾位站崗的民警站在不停閃燈的警車前。

疫情下的“守夜人”:夜空中最亮的星 等待太陽升起

值守人員的不定時晚餐。 卓璇供圖

記者了解到,此處的值守卡口隊伍是臨時組建而成,由不同的派出所、大隊民警組成,兩組人員三班倒地執行任務,每班每次值守8個小時。

剛加入甯波市警察局江北分局的盧锴就是這個卡口的其中一位執勤民警。

“今天的值守時間是0時到8時。”盧锴表示,卡口執勤的時間為0時到8時,8時到16時,16時到24時,“這個卡口附近有市場,是以來往車輛很多,主要是對過往車輛、行人進行解釋說明、耐心勸返,維護現場秩序。”

無獨有偶,在鎮海區中官西路卡口,擁有27年警齡的甯波市警察局江北分局民警盧偉東正趁着休息的間隙和家人視訊通話,此時的他已經在這個卡口工作了8天。

“穿上防護服、戴上口罩,很難看清容貌,也辨不出年紀,我們都是戰疫人。”12月的深寒中,盧偉東與年輕隊員一起晝夜堅守,在執勤卡點一站就是10餘個小時。

疫情下的“守夜人”:夜空中最亮的星 等待太陽升起

值守人員工作現場。 卓璇供圖

做好來往人員和車輛的登記、核查,緊急物資、藥品等在卡點過往的消殺、搬運,并根據防疫的相關政策要求變化,向群眾耐心細緻做好解釋和勸導。

重複的話語每天說過萬遍,重複的工作每天做上千回,帽檐下厚重的眼袋、口罩紗布下的沙啞嗓音,這才透露出盧偉東些許老邁的軀體。

但在盧偉東看來寒冷的夜并不難熬,尤其是熱心的市民看到深夜值守的他們,送來了熱乎的湯面,“深夜吃一口熱湯面,驅散了身體的冷意,讓這個夜充滿了溫暖。”

疫情下的“守夜人”:夜空中最亮的星 等待太陽升起

值守現場。 葛思彤供圖

而這寒冷的夜也催生了多種“硬核”取暖方式。甯波市警察局巡(特)警支隊防暴大隊便衣偵查中隊的中隊長李金龍在淩晨打起了警體拳;北侖交警大隊新碶中隊的指導員邬勇波則是練起了太極拳。

從上一個天亮到下一個天亮,“守夜人”們等待太陽升起,等待疫情結束。(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