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413光年外,有一個曾經的“太陽”,還有一個曾經的“地球”

放眼我們身邊的世界,是如此的豐富多彩。

更疊的四季、繁複的生物、人文與科學、科技與文明,誰也不會想到在數十億年之後,這一切都将歸于虛無,宇宙間沒有太陽,也沒有地球,沒有誰還記得這裡曾經發生過的一切。這聽起來讓人的心中五味雜陳,但卻又無可避免。對于人類而言,地球就是一切,但對于宇宙而言,星辰的誕生與消亡都隻是平常之事,每一秒鐘都有數之不盡的恒星和行星誕生,同時也有數之不盡的恒星和行星消亡。想知道50億年以後的太陽和地球是個什麼樣子嗎?讓我們将目光移向413光年之外吧,那裡就有一個曾經的“太陽”和一個曾經的“地球”。

在413光年外,有一個曾經的“太陽”,還有一個曾經的“地球”

在距離地球413光年之外,有一顆白矮星,這是一顆已經被編号的白矮星,我們稱之為“SDSS J1288+1040”。

根據目前的觀測資料,SDSS J1288+1040的品質大約為太陽品質的70%。恒星在轉變為白矮星的過程中會向外抛撒出大量的物質,根據現有的計算,如果太陽轉化為白矮星,那麼剩餘品質約為現有品質的54.05%,是以SDSS J1288+1040曾經可能是一顆比太陽略大的恒星。作為一顆白矮星,SDSS J1288+1040并不孤單,因為在它的周圍還存在着一個碎屑環,而在碎屑環之中還存在着一個直徑在600公裡以上的天體,從密度上來看,它很有可能是一顆岩質行星的核心。

在413光年外,有一個曾經的“太陽”,還有一個曾經的“地球”

科學家也給了這個直徑600公裡的天體一個編号,即“SDSS J1288+1040b”。

如果說SDSS J1288+1040曾經是一個“太陽”的話,那麼SDSS J1288+1040b曾經就是一個“地球”。現在讓我們的思緒回到數十億年之前,回到它們還是恒星和行星的時候,看看它們是如何演變為現在這幅樣子的。在很久很久以前,SDSS J1288+1040b還是一顆岩質行星,也許它的上面也像地球一樣存在着生命,它與其它的行星一起圍繞着一顆名為SDSS J1288+1040的恒星運作。恒星為周圍的天體帶來了光和熱,而它光和熱的來源就是其内部的氫核聚變。恒星表面看起來一個熊熊燃燒的大火球,但實際上它的氫核聚變隻發生在内部最核心的區域。

在413光年外,有一個曾經的“太陽”,還有一個曾經的“地球”

恒星中心區域通過氫核聚變所産生的能量會向外輻射,于是就在核心區的外圍形成了一層輻射區,由于輻射區的存在,核聚變所産生的能量隻能向外傳遞,而輻射區外圍的恒星物質卻不能夠進入恒星的内部。

是以,當恒星内部的燃料,也就是氫,用盡之後,恒星的外圍其實還有大量氫元素的存在。在恒星内部燃料耗盡之後,所産生的能量迅速衰減,無力對抗自身的引力,是以體積就會開始收縮,體積的收縮使得恒星整體溫度和壓力提升,終于,氦核聚變的條件滿足了,在氫核聚變中産生并積聚在恒星内部的氦元素一下子被點燃了,瞬間,恒星就如同爆炸一般釋放出了巨大的能量,這就是氦閃。

在413光年外,有一個曾經的“太陽”,還有一個曾經的“地球”

與此同時,由于恒星整體溫度和壓力的提升,恒星外圍的氫元素也被點燃了,是以在恒星的外層也開始了核聚變反應,這被稱之為“氫殼層聚變”。

由于氫殼層聚變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是以恒星外層物質會被釋放的能量吹起來,從外表來看就是恒星的體積急劇膨脹,變為了一顆紅巨星。最終,随着恒星的聚變不斷向更重的元素推進,終于耗光了全部的燃料,此時再沒有什麼力量能夠阻止恒星進一步坍縮,于是它成為了一顆不再會發光發熱的白矮星,緊靠剩餘的溫度而閃爍着微弱的光芒。

在413光年外,有一個曾經的“太陽”,還有一個曾經的“地球”

随着恒星的膨脹和氦閃的發生,恒星周圍的行星因受到巨大的沖擊而碎裂了,有一些在恒星的膨脹過程中被恒星所吞沒,而剩餘的一些則聚集在一起成為了這顆白矮星的碎屑環,其中就包括SDSS J1288+1040b。

相比其它的行星而言,SDSS J1288+1040b無疑是幸運的,它并沒有變得面目全非,至少還剩下了一個完整的核心。看着SDSS J1288+1040和SDSS J1288+1040b,就如同看着50億年以後的太陽和地球,隻是不知道那個時候會不會有像我們一樣的智慧文明發現我們的殘骸,并像我們一樣腦補出這樣一段曆程。其實,我們的地球恐怕并沒有SDSS J1288+1040b這般幸運,因為我們所處的位置距離太陽太近了,很可能會在太陽膨脹的過程中被吞沒其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