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蔣維平:60歲參加八路軍,從清軍到開國少校,小人物的另類鬥争史

蔣維平:60歲參加八路軍,從清軍到開國少校,小人物的另類鬥争史

蔣維平

1955年9月27日,中南海懷仁堂。

這一天,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次海陸空三軍大授銜正式拉開了序幕。參加此次授銜的人員包括了所有在抗擊外來侵略的戰場上的有功人員,這裡面既有元帥、将軍,也有普通士兵。

這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次授銜,既是對有功者的獎勵,也是對于人民解放軍過往曆史的一種榮譽烙印。

在這次參與授銜的元帥和将軍裡面,年齡最大的是生于1886年的朱老總,1955年授銜時已經69歲高齡。除了朱老總之外,還有三位将帥生于1892年,分别是 劉伯承元帥、張雲逸大将、陶峙嶽上将,授銜時都是63歲,他們也是授銜時僅有的四位超過60歲的開國将帥。

當時在參加授銜的校級軍官中,有一位滿身戎裝的老人在隊伍中十分顯眼,按照當時軍委要求,參加授銜的人員必須要将儀容清理幹淨,但唯獨這位老人留着滿口花白的胡須,當人們問起開始,才得知這竟然是毛主席特批的。

這位老人就是蔣維平,1955年被授予少校軍銜,雖然級别并不高,但他卻是所有參加授銜的軍官裡面年齡最大的。出生于1878年的他,在參加授銜時已經77歲高齡,比朱老總還要年長八歲。

蔣維平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但老人家絕對稱得上是一位傳奇人物,他是中國近代唯一一位參加過清軍、北洋軍、國軍、八路軍并最後參加授銜的人,堪稱中國軍人的“活化石”。

1878年蔣維平出生在河北省河間縣的一個農民之家,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莊稼人。在蔣維平6歲那年,由于連年的饑荒,父母帶着他逃荒來到了房山縣石樓村,在這裡他們租下地主家幾畝土地,靠着一家人的辛勤勞作,生活逐漸的穩定下來。

彼時正是清朝末年,中國社會正處于變革前夕,蔣維平的父母雖然是普通的莊稼人,但也懂得學習、讀書的意義,是以省吃儉用将蔣維平送到了私塾讀書,盼望着兒子以後能夠出人頭地。

蔣維平也十分珍惜讀書的機會,在學堂裡分外刻苦,但僅僅三年之後,由于天災人禍地租加重,家裡再也負擔不起他的學費,15歲的蔣維平隻能辍學給地主家當長工。

在地主家裡做長工的這幾年,蔣維平真切的感受到了底層生活的艱辛,也看到了滿清政府的腐敗透頂和面對帝國主義列強侵略時的無能。

此時蔣維平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看着國家被如此欺淩,他難以抑制心中的不平,于是便離開家鄉投奔了李鴻章的淮軍。

就在蔣維平走向行伍的這一年,中國發生了對後世影響極其深遠的戊戌變法,這時期中國的有志之士都在為這個蒼老的國家殚精竭慮,都在為民族的命運而奔波。

蔣維平也是其中的一員,但此時的他實在過于渺小,他所能做到的一切,也僅僅是當好一個普通的士卒。

蔣維平:60歲參加八路軍,從清軍到開國少校,小人物的另類鬥争史

李鴻章

在李鴻章病逝後,袁世凱接過了李鴻章的衣缽,很多李鴻章的舊部都聚集到了袁世凱的麾下,而蔣維平也來到了袁世凱的北洋軍中。

在袁世凱這裡,蔣維平學習到了現代的軍事制度和操典,憑借着自己優異的表現,他在北洋軍中的職務不斷提升。

到了段祺瑞執政期間,蔣維平已經成為了副團長。

此時清政府雖已倒台,但掌權的北洋軍閥并沒有想着怎樣救國救民,而是彼此之間不斷的征伐,老百姓依舊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身在這樣的環境下,蔣維平感受到了内心深深的痛苦和無奈,立志從軍報國的他早已經厭倦了這種自己人打來打去的日子,但是身在其位,他又不得不違心的做這些事。

1916年初,蔣維平的團裡一位團副強奸一名14歲的農民少女,蔣維平按照軍法打了這位副官。

随後這位副官便将蔣維平告到上級,蔣維平是以受到處分。眼看部隊如此的風氣,蔣維平一氣之下,離開了部隊,從此脫離了北洋軍。

回到家中後,蔣維平并沒有就此消沉下去,而是一邊務農,一邊學醫。

這對于已經39歲的他來說并不容易。因為蔣維平隻是念過幾年的私塾,而多年從軍他也沒有機會去進一步學習,是以如今他需要一切重新開始。

在老家他先後自學了《醫學大全》、《西醫手術指南》等醫書,同時廣集民間中藥驗方,并向有經驗的老中醫求教。幾年之後,蔣維平憑借着自己的努力,成了當地一位頗為有名的醫生。

此時的蔣維平雖然已經脫下了軍裝,但并沒有放棄自己救國救民的理想,他雖耕田行醫于鄉裡,卻也時刻都在關注着時局的變化。

1919年5月4日,在北平爆發了轟轟烈烈的“五四”反帝愛國運動,一時間運動的消息傳遍大江南北,各地仁人志士紛紛響應。蔣維平得知消息後,當天就趕往北平城内,參加了學生發起的鬥争。

之後,蔣維平回到房山縣石樓村廣泛宣傳反帝反封建的愛國思想,并開始組織當地農民,支援北平學生的愛國運動。

在參與“五四運動”的過程中,蔣維平看到了普通群眾身上那種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這也是他第一次感受到普通群眾的力量。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日軍侵吞中國的狼子野心已經昭然若揭,在這樣的情況下,全國人民要求抗日的聲浪越來越高。

蔣維平在舊軍閥隊伍中時曾長駐東北10餘年,深知日本帝國主義的侵華野心,此時抗日的烽煙再起,蔣維平的内心爆發出一股強烈的抗日救國願望,他覺得自己必須要為抗日出一份力。

于是他毅然出山,來到了宋哲元的第29軍擔任醫官,但沒多久宋哲元的部隊便戰敗南撤,蔣維平不願意投敵,于是便回到了老家。

回到老家後,蔣維平也沒有閑着,一邊行醫救人,一邊繼續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

1935年初春,57歲的蔣維平在通州潞合教會中學參加了一場宣傳抗日活動,當時學校的教堂裡擠滿了人,所有人都在認真的聆聽一位宣講者的演說。

講台上的演說者聲情激動、慷慨激昂,曆數日本侵略者在我國東北的樁樁罪行,與會者無不淚濕衣襟、義憤填膺,蔣維平在台下聽得也是熱血沸騰。

待演講完畢,蔣維平立即擠上前去,向講演人問候、與之交談,并誠摯地請講演人到房山縣石樓村宣傳抗日。

在兩人相談的過程中蔣維平得知講演者原是南京金陵大學的學生,“九一八”事變後,因抗擊日軍的侵略受到追捕,被迫來到北平從事抗日宣傳活動,此人便是中共地下黨員李向前。

李向前和蔣維平雖然年齡相差很多,但是彼此卻聊得十分投機,随着兩人越來越熟絡,李向前也成為蔣維平家中的常客。

蔣維平通過與李向前的親密交往,了解到了更多的革命思想和理論,同時也認清了隻有共産黨、八路軍才是唯一可以上司中國的隊伍。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日軍占領了房山縣城,在房山縣二站村教堂制造了駭人聽聞的慘案。日軍殘忍的将在教堂中避難的數百名中國老百姓中的80多名青年全部殘殺,連教堂的神父也未能幸免。

蔣維平:60歲參加八路軍,從清軍到開國少校,小人物的另類鬥争史

蔣維平聞訊後急忙趕來教堂,主持料理死難者的喪葬後事,建立起難民收容所,并設法幫助解決難民的食住、醫療等問題。

但是在某一天的夜裡,教堂中突然湧進一幫武裝匪徒抓走了蔣維平,将他帶到了一個叫婁子水的村莊,到了這裡蔣維平才知道這是當地一個土匪頭子胡振海要抓他來充當“軍醫”。

蔣維平眼見這幫不思抗日,專門欺壓百姓的烏合之衆,心裡自然不甘為他們服務。他假意接受安排,瞅準機會,幾天後便逃離匪窩。逃出來後為了防止土匪報複,蔣維平将一家老小帶到了親戚家暫時躲避。

在避難的日子裡,蔣維平為抗日無靠,報國無門而苦惱萬分,他悔恨自己當初沒有緊緊纏住李向前,随他而去參加抗日隊伍。此時他決定無論如何自己也要參加八路軍,從這天開始,蔣維平便開始四處打聽八路軍隊伍的消息。

1938年2月,由宋時輪、鄧華率領的八路軍第四縱隊挺進平西,所轄包森支隊進駐河北省房山縣等地。

60歲的蔣順發得知這一消息後,如久旱逢甘雨,高興得晝夜不眠。他将全家人叫到一起,把自己早就想參加八路軍,為抗日救國出一份力量的想法毫無保留地告訴了家人。

在尋常人看來,蔣維平這樣一個年至花甲的老年人,還想去參軍,實在是天方夜譚。但是蔣維平對此卻不以為然,作為一個中國人他願意為抗日獻出自己的一切,而他的做法,也獲得了家人的強烈支援。

就這樣,在1938年2月的一天深夜,蔣維平攜帶自家全部中西藥品、器械,拜别鄉親、離開家鄉。他一路沖破日僞軍的重重封鎖,終于來到八路軍第四縱隊駐房山縣南窯村包森支隊司令部。

包隊長熱情的接待了蔣維平,然而當蔣維平表明自己要參加八路軍時,包隊長卻有些為難。他想蔣維平這麼大年紀,怎麼能經得住艱苦的行軍生活呢?于是婉言相勸,讓他回家鄉行醫務農。

但此時蔣維平早已下定決心尋找共産黨、參加抗日戰争,他是絕不會舍棄這難得的機會的!他慷慨陳詞,痛表決心,表示一定要跟随共産黨把餘生都獻給抗日事業。

眼看蔣維平如此堅決,包隊長便請示縱隊上司。

宋時輪司令員眼看面前的這位老者,雖然年逾花甲,但目光卻炯炯有神,待問明蔣維平到來的原因後,宋時輪也被蔣維平這種抗日熱情所感動,最終準許他加入八路軍。而蔣維平也成為入伍年齡最大的八路軍戰士。

蔣維平被準許參軍後不久,便多次要求到前線去,考慮到他年事已高無法參加戰鬥任務,于是便将他調到了新組建的房、良聯合縣政府,擔任抗日救國會辦的醫院任院長兼任九區救國會主任。

來到醫院後,蔣維平感覺自己仿佛重獲新生一樣,他馬不停蹄的開始投入工作,在這裡他僅僅工作一個多月,就為支隊廣大指戰員和當地群衆看病治病數百人,受到支隊指戰員與當地老百姓的熱烈贊揚。

眼看蔣維平的工作熱情如此高漲,在其參軍僅僅兩個月之後,經傅伯英同志介紹,房良縣黨工委就準許蔣維平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年逾花甲的蔣維平向黨宣誓:“我決心把自己的後半輩子獻給黨和人民,隻要我有口氣活着,就要一刻不停地為人民工作,直到停止呼吸為止。”

在房良聯合縣政府抗日救國會醫院工作的半年時間裡,蔣維平常常被前方傳來的戰鬥消息激動的徹夜難眠,他多次向組織要求将他調往前線,進而為隊伍多做一些貢獻。

對于蔣維平的申請,起初組織再三地向他做解釋工作,說前線部隊機動性大,行軍十分勞累艱苦,你偌大年紀是吃不消等等。

但是蔣維平多次請求,執意要上前線,組織上也隻好準許了他的請求。

1938年10月,蔣維平被調到一二0師三五九旅,王震旅長親切接見了他,并任命他為七一九團軍醫。

蔣維平來到七一九團衛生隊後,第一次親身經曆了抗日戰場前線的硝煙,工作也更加的忙碌。當時他從家中帶來的西藥已經用完了,而随着戰事吃緊,傷員不斷的增加,但由于敵人的封鎖,西藥很難搞到,在這樣的情況下蔣維平決心親自采藥,為戰士們治療傷病。

在他跟随部隊轉戰晉西北恒山地區的過程中,每到一地,蔣維平在為駐地軍民醫傷治病的過程中都會查訪當地診治疾病的偏方,并親自帶人驗、采藥。

經他精心采集,共收得止血、消炎以及治療瘧疾、傷寒、疥瘡等偏驗方劑共300餘種,大大緩解了部隊與群衆的用藥困難。

蔣維平:60歲參加八路軍,從清軍到開國少校,小人物的另類鬥争史

1939年5月8日,上下細腰澗戰鬥打響了,三五九旅奉命從山西省靈丘縣趕往五台山,配合晉察冀軍區部隊圍殲進攻的日軍。

戰鬥激烈地進行了七個晝夜,蔣維平和戰友也參加火線搶救工作整整七晝夜,他運用自己的外科醫術為前線下來的傷員精心實施急救手術,經過蔣維平和戰友們的努力,最大限度的治療了傷員,大大降低了死亡率。

1939年8月為加強晉察冀軍區第三縱隊上司的津南衛軍,八路軍總部指令三五九旅七一九團部分人員與津南自衛軍台編。蔣維平奉命調津南衛軍第九團衛生隊任軍醫并擔任衛生隊黨支部書記。

此時津南衛軍已深入敵人後方,鬥争環境十分艱苦,戰鬥也十分頻繁。在不長的時間裡,蔣維平随部隊轉戰平漢路東西途經河北省冀中的獻縣、深澤、等地,參加了圍殲日軍水原義重旅團的陳莊戰鬥、讨伐叛軍石友三的戰鬥以及百團大戰第一、二階段的破襲戰。

在這些戰鬥過程中,蔣維平一直沖在最前線,雖然已經是六十多歲的高齡,但卻沒有一次掉隊。

1940年10月10日,接八路軍總部指令,津南自衛軍回歸五九旅原建制,調回陝北擔負保衛黨中央、毛主席的光榮任務,蔣維平懷着激動的心情踏上奔赴延安的新征程。

受命調回陝北的津南自衛軍,1940年10月從河北省涞源、阜平出發,途經平山進入山西,在綏德縣稍加休整,于1941年3月初到達陝西省的米脂縣。

早已等候在那裡的三五九旅旅長王震,率廣大指戰員與當地群衆熱烈歡迎新戰友的到來。至此,蔣維平又回到他原來工作過的七一九團。

歡迎儀式結束,王震旅長接見原津南自衛軍的全體幹部,與大家一一握手并緻問候。當他走到蔣維平同志面前時,緊緊握住蔣維平的手非常高興地說:“老同志,辛苦了,歡迎您又回到三五九旅!”

蔣維平也如恩人相見,激動萬分地說:“感謝王旅長對我的歡迎,保證完成組織上交給我的任務。”

當王旅長告訴蔣維平仍配置設定他回七一九團衛生隊擔任軍醫兼制藥廠廠長時,蔣準平頓時激動得眼裡閃出了淚花,此時七一九團衛生隊相識的戰友呼啦啦擁上來一股濃重的戰友情誼迅速把他們融合在一起了。

回到衛生隊第二天,蔣維平便直接上崗。他經過與同志們交談和觀察了解,得知目前部隊與當地群衆患病的人很多,但由于敵人的封鎖,藥品供給非常困難。他深知此時王旅長讓自己兼任制藥廠廠長的責任重大。

為了解決醫療工作面臨藥品短缺的困難,蔣維平親自率領40多人的采藥隊伍,分工劃區,采集制藥原料。米脂縣地處高原山區,地廣人稀,嶺壑亘連,63歲的蔣維平身背鎬鍬,腰纏幹糧和年輕人一樣東奔西走。

他們除采集了大量的根、莖、葉、果之類的草藥外,還在無定河岸邊刮掃了一大批出地面的白堿。之後,他不顧連續十幾天登山涉水采藥的疲勞,又立即投入複雜的加工、配制工作。

經過20多個日日夜夜的緊張勞動、煎熬沉澱、配制試驗,終于制出了麻黃丸、瘧疾丸、疥瘡膏、拔毒膏、治腐膏 等40多種應急藥品。

由于過度的緊張勞累,蔣維平病倒了,然而他并沒有就此停止他的工作,他跟同志們說:“隻要我活一天,治病救人就是我的責任!”

後來王震旅長聽說蔣維平因工作過于勞曾病倒床,從關心他的健康出發,和他商量調到後方醫院工作。

蔣維平卻堅決地拒絕了,他說到:“我還沒有老僵,到後方去幹啥”。

就在蔣維平在制藥廠幹得熱火朝天的時候,他又接到了新的任務。

1942年三五九旅奉命赴南泥開荒生産。

蔣維平随三五九旅七一九團開進南泥灣,當時的南泥灣舉目望去就是一片荒涼。當時陝北黨中央的處境非常危險,胡宗南40萬大軍就在不遠的周圍,不抗日,專門圍困“陝甘甯”邊區。

來到南泥灣能夠,蔣維平主動請纓,要求改行和大家一起上山開荒種地,王旅長答應他的請求,并讓他出任七一九團農場場長兼制藥廠廠長。

來到新的崗位後,蔣維平以身作則,不顧自己的高齡,率先投入到生産中,在他的帶動下,全場同志精神煥發,高呼“開荒,開荒,向荒山要糧!”的口号,一場轟轟烈烈的大生産運動就此拉開序幕。

在來到南泥灣以後不長的時間裡,蔣維平和他的戰友們便開出荒地400多畝,并不失時機地種上了農作物。

蔣維平:60歲參加八路軍,從清軍到開國少校,小人物的另類鬥争史

蔣維平在南泥灣

為了擴大生産,耕種間隙蔣維平又把全場人員分别組成木工廠、碾米坊、制藥組等,每個戰士各盡所長,開展生産。

在蔣維平的帶領下,全團不到一年的生産,不僅實作了全場人員的衣食自給,還為全團解決了3000多套棉衣,并上交旅裡一部分産品。

靠着自己的努力,蔣維平和戰友們愣是把一個昔日荒涼的九龍泉改造成了環境優美的花果山,蔣維平因成績突出,年終被評選為三五九旅勞動英雄。

1943年夏初,蔣維平因成績突出,受到毛澤東主席和王震旅長的通令嘉獎,毛主席還當面對王震說:“活着就是工作,他是有影響的典型。”并訓示增加蔣維平的營養,保證蔣維平的健康。

1943年10月,蔣維平上司的七一九團農場收益居全旅第一,他本人因而再次被評為全旅勞動英雄,農場也被評為全旅第一模範農場。

1944年9月的一天,陝甘甯邊區參議會副議長謝覺哉親自到九龍泉農場看望蔣維平,向他表示祝賀和問候,并當場贈詩一首:

兵農禮樂般般會,手腳心神件件優。

九洲踏歸圖玄圃,花果山中一老猴。

而著名的詞、曲作家賀敬之馬可在他們的事迹和精神的激下,激情滿懷地創作出傳世珍品《南泥灣》這首歌。

随着日軍在東南亞、太平洋的節節敗退,中國各抗日戰場的形勢也在發生着重大變化。為迎接抗日戰争的勝利,三五九旅奉八路軍總部的指令精簡整編,一分為三。大部主力 由王震旅長率領南下;另一部分主力開赴東北,加強東北收複失地的戰鬥力量;剩餘人員留守陝北。

蔣維平被任命為三五九旅衛生隊長,留在陝北做留守部隊與當地群衆的醫療保健工作。

對于這樣的安排,蔣維平心中也很明白,如今的自己畢竟也是67歲的人了,随着抗日戰争勝利臨近,部隊行軍作戰任務加重,将自己安排在陝北,這是上司照顧他。

他感激上司對自己的關心照顧,然而他覺得自己的身體還好,當初自己選擇參加八路軍時就是為了把日本侵略者徹底趕出中國,如今自己的夙願還未實作,于是他向上司提出請求,回晉察冀軍區前線部隊工作。

1945年,老英雄蔣維平從延安出發東渡黃河,來到晉察冀軍區。他先被安排做軍區政治部第三招待所的政治指導員,不久被任命為晉察冀軍區政治部農場場長。

抗日戰争勝利後,蔣維平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輕松,多年的夙願終于實作了。但是就在蔣維平期待着和平生活到來之際,局勢的卻并沒有像他所期望的那樣發展。

1946年6月,國民黨蔣介石不顧全國人民的和平願望,破壞停戰協定,挑起内戰。9月下旬出兵攻占已被我軍解放的張家口市,蔣維平忍痛丢棄自己辛勤耕耘、豐收在望的農場,随軍區機關撤出張家口市,來到革命老區河北省阜平縣。

蔣維平目睹國民黨蔣介石大舉進攻,搶奪人民抗日勝利果實的罪行,義憤填膺的他一放下行軍背包,便寫了請求上前線的請戰書,并同時向解放區全體英模發出挑戰書。

挑戰書寫道:“我是陝甘甯邊區的一個勞動英雄,今年已近70歲。去年日寇投降,全國人民本來渴望過上和平日子,可是國民黨蔣介石不顧人民的願望,撕毀停戰協定,大舉進攻解放區,實在令人痛恨萬分。我們英雄模範是群衆選舉的,應當不負衆望踴躍上前線,消滅蔣匪軍,我雖已年老但不甘落後,敢和青年們比一比。”

蔣維平的請戰要求得到晉察冀軍區上司的準許,他的挑戰書被刊登在晉察冀軍區出版的《子弟兵》報上。

蔣維平:60歲參加八路軍,從清軍到開國少校,小人物的另類鬥争史

《子弟兵》報上刊登的蔣維平挑戰書

在蔣維平的号召下,一個參軍參戰、勇躍上前線的參戰高潮轟轟烈烈地在全區開展起來。1947年2月,晉察冀軍區首長應蔣維平的請求,任命他為晉察軍區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第一分院副院長,他高興得見人便說:“我到前線的願望終于實作了!”

當月,蔣維平赴任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第一分院。此時正趕上我軍向進攻正太路的閻錫山部發起反擊戰,蔣維平随即率全分院醫務人員投入了接收救治傷員的工作。他響亮地提出“向白求恩大夫學習做白求恩式的醫務工作者”的口号,帶領全體同志夜以繼日園滿完成了收治任務。

1947年6月25日保北戰役打響。敵第十六軍主力由平漢路東援津浦線之敵。我軍遂乘虛發起保徐攻勢,連戰三天,克徐水、固城等6城殲敵7000餘人,我軍傷員也過4000。蔣維平會同兄弟分院超額收治,精心手術,精心看護,使大部分傷員很快傷愈出院投入戰鬥。

1947年10月,為貫徹實施黨中央全線轉入戰略進攻的決策,我華北楊德志、羅瑞卿兵團又打響了清風店戰役。此役共殲敵9000餘人,先傷敵3100人,活捉敵軍長羅厲戎。戰鬥中蔣維平帶領分院轉戰河北省靈壽、行唐、曲陽等縣,行程裡晝夜工作,從未有過精力呆倦不支。

此後,直到石家莊解放,蔣維平與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第一分院的全體同志,轉戰華北戰場,先後參加大小戰鬥數十次,共收治傷病員1940名,任務之艱苦,工作負荷之重可以想見。

然而,年近70高齡的蔣維平不但沒有掉隊,反而始終保持英雄本色,處處為青年人起模範作用。

在那轉戰華北、日行百裡的日子,他還把上司為照他配給他的一匹馬讓給重傷員騎,而自已和青年人一樣徒步行軍蔣維平同志就是這樣履行着自己“不死就要幹,越苦越向前”的諾言,用實際行動實作着自己參軍前立下的報國志願。

1948年底,中國人民解放軍為就地殲滅國民黨華北守軍,以迅猛之勢把敵人分割包圍于北平、天津、唐沽、張家口、新保安,并繼遼沈、淮海兩大戰役後又揭開了平津戰役的序幕。我人民解放軍首先于12月下旬攻克新保安,繼而又攻克張家口。

年滿七旬的蔣維平謝絕上司讓他留守後方的關照,自始至終随軍參加了解放新保安、張家口的戰地救護。他這般年紀,部隊上司實在不忍心讓他再奔波于戰場,于是隻好調離他的工作。先是把他調往察哈爾省軍區工讀學校任校長,後又調他去察哈爾省軍區生産合作總社(駐張家口市)任副科長。

然而,他有一個堅定的信念,不管調到哪裡,都要為黨為即将誕生的新中國而工作。上司不配置設定具體任務,他就跑遍附近山區,調查籌劃,春天組織部隊栽種各種樹木20萬株。

1950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一周年慶典政務院發出通知,于國慶大典的同時召開“全國工農兵勞動模範”代表大會。73歲的蔣維平,被評選為出席全國勞動模範代表大會的代表。

蔣維平應邀在大會上作了模範事迹的報告,受到與會代表的一緻稱贊。大會記者秦江為蔣維平的事迹寫了“73歲的老英雄—蔣維平”專題報道刊發在9月29日的《人民日報》上。

1953年後随着國内國際環境日益安定,各項建設事業全面展開,軍隊醫院的正規化建設也邁開了強勁的步伐。

75歲的蔣維平作為副院長又主動承擔了正規醫療制度的建立和消滅醫療事故的工作他首先從整頓病室、制定規章制度與工作程式入手,結合學習蘇聯的先進管理經驗,推行科主任負責制、計劃治療制、保護性醫療制等制度,進而大大增強了全院醫護人員全心全意為傷病員服務的責任感,使診斷符合率、治愈率、搶救成功率明顯提高。

僅以搶救危重病人為例,1961年共搶救危重病人339名,轉安和治愈出院271名,達到了80%。同志們擔心他年紀大,身體支援不住,勸他回去休息,蔣老卻說:“搶救病人要緊!”蔣維平平時有句口頭禅:“什麼嗜好都可改,唯有工作不能丢。”

蔣維平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再一次深深感動着當地的人民群衆,人民的心中牢牢記着這樣一個老共産黨員。

是以,他又被當地群衆一緻推選為張家口市人民代表,他的事迹還被《八一電影制片廠》拍攝成《老英雄蔣維平》的電影,于1956年在全國廣為放映。

蔣維平的事迹被《人民日報》、《八一電影制片廠》廣為宣傳之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各省市區工會、青年團、學校紛紛以蔣維平為榜樣向青年們進行階級教育、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也有許許多多的機關請蔣維平去做報告。

對于自己的榮譽,蔣維平看的很淡,他總說自己隻是個普通人,能夠為國家做這些貢獻,是自己這一生最光榮的事情。

建國後,蔣維平一直工作在醫務最前線,但是對于自己的家鄉,他卻從沒有忘記過。

1955年,部隊實行薪金制後,蔣維平每月可以拿到150元的工資,在當時說來錢也不少,是可以把生活安排得舒适寬裕的。

但是,蔣維平他心中裝的不隻是自己一家人,而是家鄉以至全國貧苦的階級弟兄。

是以,蔣維平時的日子過得依然十分儉樸,工作服總是破了就補,能穿就不換,孫子蔣鎮結婚,他贈給的禮品僅僅是兩把鋤頭和兩把小鎬頭。

1950年,蔣維平于全國解放後第一次回石樓村家鄉探親,他就與鄉親們親如手足,暢談如何緻富的道路。因當時還沒有互助合作組織,他就把自己積攢下來的300元錢捐給了村裡。

蔣維平:60歲參加八路軍,從清軍到開國少校,小人物的另類鬥争史

1956年蔣 維平再次石樓村探親,這時石樓村已發展成進階農業合作社,他心中非常高興。于是又把之前節約下來2000元薪金捐贈給了農業社,農業社用這筆錢購置了2部雙輪雙烨犁、4架噴霧器、一匹馬,并把早已培育的桃樹苗開建了一塊30畝地的桃園。

自從參軍以來,蔣維平常年保持着高強度的工作,雖然他身體一直很好,但是歲月終究是無情的,任何人都無法躲避時間的審判,随着時間的推移,蔣維平也走到了自己人生的最後時刻。

1964年6月18日上午,86歲的蔣維平患腦栓塞合并肺氣腫,經再三搶救無效,和世人辭别了。

消息很快傳遍了全國上下,在蔣維平逝世的當天,北京軍區組成了由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吳先恩任主任委員,有李雪峰、楊勇、廖漢生等34名蔣維平生前上司與戰友作委員參與的《蔣維平同志治喪委員會》,為蔣維平治喪。

張家口市駐軍、黨政機關、人民團體、工廠、學校的代表1700餘人參加了蔣維平同志的追悼會并為之送葬。

很多人,在告别儀式上都流下了眼淚。蔣維平作為一個普通人,卻讓自己的人生迸發出了無限的光彩。人們之是以崇敬與懷念他,不是他的地位顯赫,而是因為他以自己實實在在的行動,實作了人生的價值。

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蔣維平以60歲的高齡,毫不猶豫的投入到了抗日戰争的洪流中。雖然相比較于那些在戰場上建功立業的将帥,蔣維平雖然沒有那樣的高光時刻,但是他也在戰争中扮演了自己的角色,奉獻了自己全部的力量。

在無數的英雄人物面前,蔣維平可能隻是一個小人物,但是他的一生可能是那個年代更多人的一個縮影。他用自己的一生,告訴了我們,普通人,也可以很偉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