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項羽烏江自刎後,有5個人瓜分了他的屍體,這5人後來怎麼樣了?

生當亦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

在我曆史上,項羽是一個很受人尊敬的人物,就連司馬遷也将其寫入“本紀”行列,享受帝王才應該有的榮譽。

奈何,這樣一個英雄最後卻自刎烏江,讓人唏噓不已。值得一提的是,在抓捕項羽的過程中,劉邦曾許下諾言,殺死項羽的人重重有賞。

後來,在烏江邊上,有五個人得到了項羽的屍體。那麼,這五個人分别是誰?他們有沒有得到劉邦的賞賜呢?

項羽烏江自刎後,有5個人瓜分了他的屍體,這5人後來怎麼樣了?

縱橫半生的西楚霸王

項羽是楚國名将項燕的孫子,從小便有“萬人敵”的志向,秦滅楚之後,他便跟着自己的叔父項梁逃亡各國避難。

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爆發後,項梁便成為了起義軍的一支,并擁護楚懷王熊心為主,而項羽也在此時開始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在與秦将章邯一戰後,項梁兵敗被殺,項羽成為了起義軍的首領。彼時,秦軍攜大勝之威,駐紮在巨鹿帶,準備一舉兼并義軍。

危急關頭,楚懷王便命宋義領軍與秦軍交戰,可宋義膽小怕事、止步不前,結果在半路宋義被項羽所殺。由此,巨鹿之戰拉開了帷幕。

項羽烏江自刎後,有5個人瓜分了他的屍體,這5人後來怎麼樣了?

此戰之中,項羽憑借區區5萬的兵力,以少勝多擊敗了秦将章邯的40萬大軍,義軍的危機局面徹底被扭轉。說到了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另一個人,那便是劉邦。

話說,陳勝、吳廣起義之後,劉邦也順勢而起,慢慢發展成了一股不小的力量。楚懷王命宋義與章邯交戰的時候,還讓劉邦從南部出發進攻關中,并立下了“先入關中者為王”的約定。

結果,項羽在巨鹿打得很膠着,可劉邦卻沒受到多大的阻力,沒用多久便打入了關中。此時,他與項羽的處境也開始變得尴尬。

項羽手握40萬精銳部隊駐紮紮霸上,而劉邦卻隻有區區10萬“蝦兵蟹将”,怎麼打都不是項羽的對手,鴻門宴便在此情況下發生了。

項羽烏江自刎後,有5個人瓜分了他的屍體,這5人後來怎麼樣了?

幸運的是,經過張良的一番運作,劉邦在鴻門宴上成功擺脫了項羽的追殺。隻是,在後來的分封中,劉邦被封到了巴蜀一帶。

對于這個結果,劉邦一直隐忍不發,經過多年的卧薪嘗膽,終于在幾年隻有走出巴蜀、逐鹿中原,與項羽展開了長達十年的争霸戰争。

在這場戰争中,雖然項羽一直有着“英雄級”的表現,但是卻敵不過劉邦“流氓範”的行徑,也為自己最後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烏江邊上慘遭分屍

征戰近十年後,項羽、劉邦在鴻溝之時簽下了停戰協定,但劉邦卻趁其不備,單方面撕毀了協定,偷襲了項羽的大軍。

項羽烏江自刎後,有5個人瓜分了他的屍體,這5人後來怎麼樣了?

被迫交戰之下,項羽的大軍被層層包圍,垓下之殇、四面楚歌一步步擊垮了楚軍的心理防線,最後項羽隻帶了十幾騎沖出了包圍圈。

可惜的是,滅亡項羽,一條長長的烏江橫亘在他的逃亡之路上。無路可退的項羽,又回過頭來與漢軍決戰,不敵之下選擇自刎而死,結束了傳奇的一生。

而在項羽自刎之前,他還從漢軍中看到了一位“老鄉”,兩人持劍對立,還産生了一番對話。項羽說:“聽聞劉邦懸賞萬兩買我的人頭,還封賞萬戶侯,既然如此,我就送給你一個功勞吧。”

說完,項羽便自殺了!正如上述所言,因劉邦懸賞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是以在他死後,漢軍一擁而上,将他的屍體分屍了,據記載一共被分成了五塊,下場真是讓人唏噓。

項羽烏江自刎後,有5個人瓜分了他的屍體,這5人後來怎麼樣了?

項羽的這位“老鄉”名叫呂馬童,有一些消息稱呂馬童還曾與項羽是朋友,隻是在後來從軍時,呂馬童成了劉邦的手下。

項羽死後,他的身體就是一塊“大肥肉”,雖然項羽表明要将功勞全部給他,但呂馬童卻“吃不下”,隻得到了項羽的五分之一。

楊喜、呂勝、楊武等三人則拿走了項羽身體的五分之三,而項羽的最重要的頭顱,則落到了呂馬童上司的手中,這個人名叫王翳,他曾是秦國的将士,後來投靠了劉邦。

那麼,當這幾人拿着項羽的屍體前去找劉邦讨要賞賜的時候,他們又分别獲得了什麼賞賜呢?亦或者說劉邦有沒有兌現諾言呢?答案是肯定的。

項羽烏江自刎後,有5個人瓜分了他的屍體,這5人後來怎麼樣了?

封侯拜相的五人組

先來看看呂馬童,因為他是第一個拿到項羽屍體的人,是以功勞相對來說比較大,被劉邦封為了水中侯,位列西漢開國功臣101位,食邑1500戶。

再來看看呂馬童的上級王翳,他因拿到的是項羽的“頭顱”部位,是以也受到相當好的賞賜。他被劉邦封賞為了杜衍侯,又因為他本身官職比較高,是以獲得了1700戶食邑。

而後就是呂勝,他的排名與呂馬童、王翳相近,被劉邦封為了涅陽侯,名下有食邑1500戶。雖然呂勝也姓呂,但他與呂雉卻沒有太大的關系,軍功也是實打實的。

其次便是楊喜,他被劉邦封為了赤泉侯,獲得的賞賜高達1900戶,也是食邑受封最多的一人。值得一提的是,靠着這次封賞楊喜逐漸發了家,通過幾百年的發展,成為了曆史赫赫有名的“弘農楊氏”。

項羽烏江自刎後,有5個人瓜分了他的屍體,這5人後來怎麼樣了?

三國時期,弘農楊氏一度影響着時代的走向,楊修等人便是弘農楊家的人之一。隋唐時期,弘農楊氏也是豪門大戶,隋炀帝楊堅便是其中之一,直至唐高宗李治、武則天執政,大力推廣科舉、重用寒門子弟,弘農楊氏才慢慢退出曆史的大舞台。

最後便是功臣楊武了,不知什麼原因,他在這五個人之中排名最高、為94位,被劉邦封為吳房侯。

有意思的是,楊武的爵位雖然最高,但是他的賞賜卻是最好的,隻有上述四位的一般,大約在700戶左右的食邑,而且他的家族也沒落的最快。由此也可以看出,資本越大,家族沒落的就越慢。

其實,從此次封賞的事情上來看,也能夠找出劉邦勝利、項羽失敗的根本原因。士兵出來打仗都是為了光耀門楣、榮華富貴的,劉邦則能夠給士兵們想要的,而且還信守諾言。

反觀項羽,他雖然可以與士兵們同甘共苦,但是在論功行賞的時候,卻不願分給他們财富、地位,僅僅用“感情”說事情,無怪乎他最後會失敗,畢竟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遠的利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