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鴻章死後的凄涼結局,墳墓被炸開,屍骨挂在拖拉機後面拖行遊街

李鴻章是晚清時期最重要的大臣之一,見證了晚清最黑暗、最腐敗、最無能的全過程。

世人對于李鴻章的評價不可謂不極端,有人認為他是賣國賊,出賣了許多中華民族的利益,讓中國的老百姓從此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也有人認為他對中華民族功不可沒,如果沒有他的存在,中華民族的苦難可能會更為深重。

李鴻章死後的凄涼結局,墳墓被炸開,屍骨挂在拖拉機後面拖行遊街

李鴻章在1902年去世,享年78歲,當時的最高統治者慈禧太後念其對朝廷有功,便撥付了五千兩白銀,并派專人護送到合肥大興集進行安葬。

李鴻章雖然是朝廷重臣,但是地位卻比不過慈禧身邊的一個太監,要知道李蓮英的母親去世之時,慈禧可是拿出了48萬兩白銀讓其去揮霍,甚至還許諾不夠的話就去找袁世凱要。

由此可見,李鴻章的地位在慈禧的眼裡并不是那麼地重要,死了他一個漢臣,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這與當年曾國藩死時的情況一模一樣。

要是李鴻章泉下有知的話,對于慈禧的這一做法,相信必定會感到很不舒服的。

其實,在滿清統治者的眼裡,漢臣一直是不入流的存在,幾乎所有的重要崗位,都由滿人所把持,即便是“聖明”如康熙、雍正,在對待漢臣的問題上,也是防備多于信任。

而在慈禧身上,這樣的特質就表現得更為明顯了,當初太平天國運動打得滿清軍隊毫無招架之力的時候,寄希望于漢臣出來主持大局,等到曾國藩等人在剿滅了太平軍之後,卻讓滿人将領坐享其成,逼迫曾國藩交出軍權。

李鴻章死後的凄涼結局,墳墓被炸開,屍骨挂在拖拉機後面拖行遊街

李鴻章作為曾國藩曾經的愛徒,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自己也拉起了一支淮軍,為了投慈禧太後之好,李鴻章甚至與恩師曾國藩決裂,這也是李鴻章錯得最離譜的地方。

以曾國藩為首的漢臣在中央朝廷的權力鬥争中失勢,滿人繼續把持朝政,導緻很多好的政令都得不到徹底的貫徹實施,讓漢臣主導的洋務運動功虧一篑,李鴻章真的是罪莫大焉。

在甲午中日戰争中,李鴻章貫徹了慈禧太後的投降政策,一味求和,不顧前線将士的拼死殺敵,獻媚于小日本,最終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讓中日兩國的曆史地位第一次被反轉,并由此造成了半個多世紀的深重災難,幾千萬人死在了日本人的屠刀之下。

是以,自始至終,李鴻章都是與慈禧站在同一個戰壕裡面的,才會如此被信任,才會遭到漢臣的反對。

李鴻章在慈禧的眼裡,更多的是像一個奴才,而不是滿清政府的大臣,而對于自己的奴才,賞賜多少全憑自己的喜好。

李鴻章臨死前,想要葬在包公墓的旁邊,慈禧滿足了他的這個願望,隻是李鴻章配得上這樣的待遇麼?他是怎麼覺得自己能夠與包公為伍,甚至是平起平坐呢?

恐怕這一點,隻有李鴻章的心裡才清楚了。

李鴻章死後的凄涼結局,墳墓被炸開,屍骨挂在拖拉機後面拖行遊街

但是對于外人來說,李鴻章就是死有餘辜、罪無可赦了。

是以,在李鴻章死後的五十多年裡,其墳墓一直遭到 了各種破壞,特别是在五十年代末期,基于義憤的普通老百姓決定炸開李鴻章的陵墓,取出其中的材料口進行鋼鐵冶煉。

這一次,李鴻章徹底在劫難逃了,當他的屍體被老百姓挖出來之後,就被拴在了拖拉機的後面,然後被拉着去遊街示衆。

李鴻章在死後見證了一個特殊時代的狂熱,也用自己的屍骨來記錄了一段曆史的瘋狂。

李鴻章死後的凄涼結局,墳墓被炸開,屍骨挂在拖拉機後面拖行遊街

後來,發了财的李鴻章的後代子孫想要重新安葬他,卻找不到任何的遺骸,即便是家有萬貫财,奈何屍骨不存在,子孫的孝心也隻能含着眼淚埋進肚子裡了。

中國人常講入土為安,一般不會有人去打擾這些死去的先人,除非是那種罪大惡極,苦大仇深的人,才會被挖出來鞭屍。

對于李鴻章死後的遭遇,你又是怎麼看的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