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攝影技術從19世紀下半葉傳入中國各種底層生活真實場景一個個瞬間被儲存下來,成為人們認識真實曆史的寶貴資源,清晰真實的曆史,本期選用12張晚清真實照片為大家展示100多年的曆史真相。

▲在交通不發達的年代,駱駝是最為普遍的運輸工具,駱駝體力好可以運輸更多的貨物,還可以行走在沙漠地帶,尤其在中國北方地區商貿往來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上圖是19世紀駱駝商隊經過北京城的影像。
▲中國古代社會中各類刑罰制度是封建統治者為維護自己利益的工具,是以說為什麼會有"刑不上大夫"這個說法,隻要你是為朝廷辦事的,一般的小罪過都可以免除,刑法的的存在是底層百姓身上無法掙脫的枷鎖。如今社會變革,人人平等,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這是一張1899年拍攝的照片,鏡頭中是因犯下重罪被固定在木架子上的犯人,可以看出他們的表情扭曲,痛苦至極,就連頭部都被固定,即将被執行死刑。在貫穿中國幾千年封建史酷刑中,斬首示衆是犯人的最終歸屬。
▲上圖是一個犯人正在菜市口被砍頭的情形,将犯人斬首在斬首之前還必須有一些事要做,其中之一就是允許百姓前來觀看,将犯人的頭顱砍下一是為了嚴懲罪犯,二是為了殺雞儆猴,絲毫不顧犯人尊嚴。從圍觀人的眼神可以看出人們對于這種刑法的默許,顯得麻不不仁。
▲上圖是1907年一位犯人即将被押赴刑場時的情景,根據圖上文字所記載,該罪犯被捕于光緒33年三月初八日,還是一個悍匪頭目名字叫作周恩波。即将被押赴刑場砍頭的他居然還面帶微笑,不知道當時心裡在想什麼。
浸豬籠
▲浸豬籠這個場景,我們也經常能在影視劇中看到,犯人被捆綁雙手雙腳,夾在木籠之中,這種刑法主要針對的是一些不正經的女子,用浸豬籠的方式淹死這種她們,可謂殘忍至極。後邊這種刑法思想逐漸流行于南方地區。
▲照片是19世紀初期犯法的三位女子,圖中的枷鎖是清朝在明朝的基礎上改進的,一開始的枷鎖最多50多斤,圖中的有時候重達150斤。
清朝刑罰大體沿襲明代刑法,但在嚴刑中廢除了腰斬。
▲枷鎖是中國古代刑罰中比較常用的刑具用來限制犯人的人身自由類似于現在的手铐。有時候犯人在押送途中因受不了枷鎖的折磨,還沒到目的地就死了,這種刑罰看似輕松,實則痛苦至極。
▲鏡頭是1903年,福建廈門一村莊捕殺一隻老虎引起村民的圍觀,當時能打死一隻老虎可不像現在這麼簡單,那時候沒有獵槍,隻靠工具很難降服。"武松打虎"真實中根本不存在的。
▲照片展示的是清末年間一位賣藥和賣符咒的道士,葫蘆裡應該裝的是藥吧,不知道這種藥是否有起死回生的能力呢?這位道士身穿破袈裟表示自己在苦修,道行高深。
▲上圖是木籠刑,這種刑罰并不是中國獨創,而是來自歐洲。據說亞曆山大大帝最喜歡這種酷刑,在中世紀的歐洲,隻要犯罪,大多數被關在木籠中,一旦犯人被關入其中,等待他們的将是渴死、餓死以及活活折磨死。
犯人罪行的大小,直接決定了木籠的大小,罪行越大,木籠面積越小,受折磨程度越重。
▲上圖刑罰叫作跪鐵鍊,這位男子上半身呈扭曲狀在承受刑罰,這樣下去,胳膊沒多久就會失去知覺,看到有人在旁監督拍照,他還在勉力支撐身體,但表情卻已十分絕望,身體早已承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