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一男:少年得志,中年造車

撰文/ 溫 莎

編輯/ 劉寶華

設計/ 趙昊然

這是一場意料之外的佛系釋出會。

“創始團隊前期資金的投入是什麼狀況?” “資金我肯定不會分享”;

“小牛電動車和NIUTRON的兩次創業有什麼不同的感悟?” “沒有感悟”;

“與其他品牌相比,NIUTRON有什麼優勢?” “我答不上來”;

“第一款産品的定價能不能透露一下?” “不合适透露”;

“談一下新車上市後的市場目标和預期” “我沒有觀點”

……

一場持續一個小時的群訪,自遊家創始人李一男回答得十分任性,拒絕得格外徹底。

不是我不明白,而是這世界變得太快。車還是那個車,僅僅時隔兩年時間,造車新勢力已經不流行講故事了,創始人們改走耿直人設。

“天才”、“高智商”,李一男身上是有光環的,與他共事過的人,都曾為他的能力背書。

李一男:少年得志,中年造車

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曾說過,“全世界能做百度CTO的人不超過三人,李一男是其中之一。”

華為創始人、CEO任正非曾評價,“一個25歲身輕如燕、骨瘦如柴的李一男,擔負起中央研究部總裁的擔子……我腦子裡老想着他端着一體化網絡平台,大喊‘狹路相逢勇者勝’沖過獨木橋,殺出一條血路。中央研究部團隊,這幾百名年輕的人,你們将永遠載入史冊。”

與其他造車新勢力需要煞費苦心尋找品牌故事不同,光李一男一個人的經曆,就可以撐完自遊家汽車的第一輪品牌傳播。如果他願意,“碰瓷”華為,捆綁理想,再回憶回憶百度的日子,故事可以講三天三夜,但他并不願意。

李一男:少年得志,中年造車

提到與華為合作的可能性時,李一男說,“我們肯定要探索,和領先的供應商合作。”

說到私交甚笃的理想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想時,李一男說,“我從自己決定造車以後,就沒跟李想交流過了,因為不合适,我覺得這是對别人起碼的尊重。沒造車之前,李想給了我很多分享,他人很好,知無不言。”

都說天才與瘋子隻有一線之隔,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也經常做些驚人之舉,但整整一個上午,李一男都異常低調,沒有談夢想,沒有準備挑戰特斯拉。

采訪中,一句不經意的話似乎可以回答他所有的“有問不答”,“因為我的車還沒有出來,我沒有資格回答這些問題。”

“NIUTRON”來了

2021年12月15日,距離蔚來汽車第五屆NIO Day還有三天。以使用者起家的蔚來汽車即将迎來一年一度的大Party,全新車型ET5也有極大機率亮相。

常州金壇區99号,距離理想常州生産基地40公裡。大約兩個月前,理想汽車的第10萬輛整車在那裡下線,号稱以708天的速度,重新整理了造車新勢力10萬輛整車下線速度新紀錄。

特殊而又巧合的時間和地點,牛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釋出了英文品牌“NIUTRON”,中文品牌“自遊家”,并宣布首款産品自遊家NV将于2022年上半年上市并接受預訂,同年9月啟動傳遞。

李一男:少年得志,中年造車

活動當天,李一男第一個上台,簡明扼要地宣傳了幾個關鍵資訊:牛創新能源自2018年開始造車,走純電動BEV和增程式電動EREV兩種不同的技術路線,目前擁有核心研發人員近1000人,常州工廠占地面積77萬平方米,整體設計産能為18萬台/年……

李一男說的最長的一段話,是解釋了品牌的由來。

“Neutron的中文是中子,是最小的,不帶電的粒子。我的學校也就一般吧,兩位同學都已經是最年輕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了,一位是中國科學院實體所所長,另一位在北大從事數學實體方面的研究,最突出的貢獻是做了一個量子場,是理論實體學界真正的重大突破。”

李一男:少年得志,中年造車

15歲考入華中科技大學少年班,李一男學習的專業是實體,也許正因如此,他對探索有着執念。

“我呢,敲榔頭,敲了三年,現在還沒有敲出來,但探索奧義的夢想還是要有的,‘niu’這個詞大家也都知道,無論是紐約街頭,上海街道,巴黎大道,還是北京的胡同,我們自己也很自豪,是以把這兩個詞結合到一起。我們的四輪比兩輪大很多,是以我們的品牌是要大寫的。”

“NIUTRON”,又一個新的品牌殺入了汽車市場。

小牛和牛創,我們不一樣

事後諸葛亮地說,李一男造車,是必然。

與他曾有着千絲萬縷聯系的華為和百度在汽車領域風頭正勁;和許多造車新勢力的創始人一樣,李一男還是位連續創業者。

30歲,他拿着從華為分到的股權分紅1000萬元,開辦了自己的港灣網絡;40歲,他公布了新的創業項目,小牛電動自行車;50歲,他入局智能電動車賽道。

李一男:少年得志,中年造車

不同的是,他的上一個創業項目還在進行中。11月22日,小牛電動車釋出了 2021 年第三季度财報,營收為人民币 12.264 億元,調整後的淨利潤為人民币 1.022 億元。

一個兩輪車,一個四輪車,關于小牛電動車和牛創新能源之間的關系,李一男堅定表示,兩家公司是完全分開的,品牌不一樣,品類也不一樣,沒啥經驗可以借鑒。“兩者之間差的不是兩個數量級,而是三個數量級,是以我也想借,但實在借不過來。”

除了兩座工廠都在常州、創始人是同一個之外,目前來看牛創新能源完全另起爐竈。執行董事、法定代表人楊敬一,1981年出生,曾在日本本田工作十年,主要負責技術和産品研發、市場和銷售團隊也大多來自傳統車企和造車新勢力。

李一男:少年得志,中年造車

有意思的是,李一男還無意中提到,十年前将自己擋在造車門外的是資金。“汽車也是一個高資金門檻的行業,毫無疑問。2014年的時候,我判斷自己融不到30億美金來做這個事情,現在我自己覺得我有可能大機率應該能夠融得到錢來做這個事情。”

當下,自由家汽車A輪融資5億美元,已獲得IDG資本、COATUE等機構投資。

都2021年了,還有人在造車

12月13日,馬斯克當選了美國《時代周刊》2021年度風雲人物。

這是一個實至名歸的獎項,整個2021年,馬斯克登上世界首富,财富神話令智能電動車熱得有些發燒了。

李一男:少年得志,中年造車

2016年8月,汽車商業評論推出了造車新勢力靠譜排行榜第一季,之後每半年左右會根據銷量、資質、工廠、産品、融資、曝光度等情況更新一次,今年9月已經釋出了第九季,但汽車市場的更新速度實在太快了。

都2021年了,還在不斷有新人進入。三個月的時間,牛創、輕橙時代、賓理,盒子四家全新的企業宣布進入汽車賽道;OPPO造車,也就差官宣了。

與自遊家汽車同一天,智行盒子在北京舉辦釋出會,釋出了兩款面向B端出行市場的新産品,分别是定位緊湊型MPV的BM-400車型和定位中大型MPV的BM-600車型。據悉,智行盒子瞄準計程車、網約車、租賃車等B端市場,首款量産車型BM-400預計将于2023年第四季度上市。

李一男:少年得志,中年造車

早期供職于大衆中國的蘇偉銘,之後加盟雷諾中國,同時創立賓理智能電動車品牌,并獲得了來自東風公司和雷諾的支援。有消息稱,賓理汽車将定位于百萬級别,對标保時捷Taycan,首款新車在明年的北京車展釋出。

輕橙時代則是資本親自下場造車,從11月9日宣布進軍新能源汽車行業,到11月19日在廣州車展釋出首款新車,整個過程猝不及防。

當第一波造車新勢力的頭部企業已經開始宣傳月銷過萬的成績,新人們也以時不我待的姿态加速推出産品,自遊家汽車的到來是否有些晚了。對于這個問題,李一男難得做出了回答。

“本田進入汽車行業比豐田和日産晚了整整30年,這中間30年之内,我不相信日本工業界裡面有沒有别人做,但30年就出了個本田。”李一男說,“日本的情況跟中國不一樣,但長江後浪推前浪,到底哪個浪能行,或者哪個時間點能行,或是某一個特定的浪能行,也許事後就能看得清楚。”

李一男:少年得志,中年造車

“我起起伏伏的人生,如同過山車一樣。”李一男曾經說過。也許正是因為經曆過大起大落,他的心态看上去足夠穩健,開始造車是因為錢夠了,整個造車的過程“沒有一天偷懶,也沒有一天缺錢”,有了産品後,對于品牌建設也并不着急,“講實話,急也沒用,品牌是比做一個車更難的事情,我覺得更要更長的時間來去慢慢做。”

參觀過程中,牛創新能源的智能工廠還在調試階段;自遊家NV的部分産品細節在調整之中;品牌的管道布局也還沒有展開,距離第一款産品的傳遞隻有9個月的時間了,李一男率領的全新的團隊要解決的問題還有多。

本有機會接盤華為,少年得志的李一男能否大器晚成,這是人們對他的期待,但李一男似乎并沒有表現出志在必得的情緒,他甚至想好了如果造車不成功怎麼辦的問題,“把供應商的錢還清了,把員工的遣散費給了,就好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