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的一天,一個小山村的平靜祥和被一群人打破。一輛小汽車停在了村口,從車上下來幾位軍人,為首的軍人一來便詢問,村裡是否有叫郭相山和郭瑞蘭的人,村民們一聽遍趕緊帶着他們去郭瑞蘭家。一見到郭瑞蘭這位少将便“撲通”一聲跪在地上,淚流滿面說道:“恩人,我終于找到你們了,你們是我的救命恩人!”這位軍人是誰?為何見到這位老人要下跪?他們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繼承父輩遺志,參軍報國
這位軍人名叫蔡永,1919年出生于江西泰和縣,家裡世代都為貧農。他出生的那個年代軍閥混戰,老百姓生活朝不保夕,每天都為生活而發愁。這樣的日子到1931年才出現了改變,這一年紅軍來到了江西,把田地分給了農民,老百姓終于有了自己的田地,日子也慢慢得到了改善。
土地改革
大家都知道紅軍是保護老百姓的軍隊,是以都積極響應号召參軍,蔡永的父親和叔叔也響應号召去參軍了,這在年幼的蔡永心裡埋下了革命的種子。有一天他突然發現母親在偷偷抹淚,趕緊上去詢問,才知道的他的父親和叔叔犧牲在了戰場上,這讓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參軍為父輩報仇。參軍時母親本不願意,但蔡永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終于讓母親松了口。
踏上長征之路,磨煉意志
參軍以後,蔡永在戰場上奮勇殺敵,不久便得到了首長們的重視,參加了不少戰役,并參與了兩萬五千裡長征。長征不但磨練了他的意志,更鍛煉了他的膽識,蔡永自己也曾說道“長征的經曆是我一生最寶貴的财富”。長征讓蔡永的意志更加堅定,同時也讓他處理問題更加冷靜全面。讓他在未來的戰争中逢兇化吉,取得勝利。
長征過雪山
遭背叛被俘,突圍受傷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揭開了全國抗日戰争的序幕。蔡永跟随着部隊先後參加了不少戰役,有平型關戰役、平津戰役等,他也在戰争中變成了優秀的戰士,當時的中國正處在内憂外患之中,有日本侵略者和國民黨反動派的雙重壓力,在這雙重壓力之下,老百姓的日子越發不好過起來,每天都在為生活發愁,這樣的日子何時是個頭呢?
這樣的現狀讓蔡永非常的難過,他本就是苦人家的孩子,參軍的意志就是繼承父輩的遺志,讓廣大窮苦百姓有東西吃、有衣服穿,不會再有人遭受日本人和反動派的壓迫,但他也改變不了現狀,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打仗,把侵略者和反動派全部打敗。
長征過草地
在轟轟烈烈的鬥争中,我軍有人抵擋不住敵人的糖衣炮彈,發動了兵變綁了蔡永在内的八名八路軍首領準備向國民黨那邊邀功。多名八路軍首領被綁,情況萬分危急,仿佛已經成為定局,無法逆轉,但蔡永和其餘人并沒有放棄,而是商量之後決定在淩晨發動突圍。這場突圍可以說十分順利,他們順利地突破了敵人的封鎖;但也可以說非常的不順,蔡永在帶領大家突圍時,被敵人的流彈擦中腦袋,一時間倒在地上失去意識,後來被戰友拼命帶回來,才搶回了一條命。
戰場上
命是搶回來了,但還是身負重傷。隊伍背着重傷員前行,會很影響隊伍的前進速度和戰鬥力,更何況他們面對的是擁有精良裝備的敵軍。經過艱難的讨論,大家決定将蔡永就近放到一個小山村休養,等傷勢恢複得差不多了再讓蔡永趕回大部隊。他們都以為這隻是一次短暫的分離,誰知道這次的經曆,後來給蔡永帶來很大的影響,讓他今後的43年都在不斷尋找着自己的恩人。
危機中與未婚姑娘假扮夫妻
蔡永被送到了一戶農村人家裡休養,這戶人家裡隻有父親和未出嫁的女兒。父親名叫郭相山,是當地的一位郎中,女兒名叫郭瑞蘭剛滿18歲還未出嫁。父女倆知道被送過來的是一名八路軍戰士,即使明白八路軍戰士在他們家裡,他們會冒很大的風險,但還是毫不猶豫地同意了,因為他們知道八路軍是老百姓的軍隊,是保護老百姓的軍隊。
照顧傷員
蔡永在休養期間,得到了父女倆的精心照料,傷勢也在慢慢好轉,就在蔡永以為自己馬上就要回歸部隊時,敵人突然就把蔡永所在的村子封鎖起來,挨家挨戶的搜尋蔡永,這時轉移蔡永也已經來不及了。敵人步步緊逼,每到一戶人家,就把家裡從裡到外全部掃蕩一遍,絕不放過一個死角,一定要找到蔡永。敵人的腳步越發得近了,蔡永三人仿佛能聽到敵人的腳步聲、一步一步向他們靠近。三人心跳得很快卻又毫無辦法,隻能等待最後的結果。突然,郭相山仿佛被雷擊中一般,抖了一下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軍民魚水情
他趕緊讓蔡永躺在床上,對他和自己的女兒說“你躺
在床上扮演麻風病人,我女兒扮作你的妻子照顧你,麻風病有傳染性,想必他們也不敢來看。”邊說邊準備關上門。蔡永一聽趕緊拒絕,因為郭瑞蘭還未嫁人,自己扮演他的丈夫會影響姑娘家的清白,耽誤人家。
敵人步步緊逼,蔡永和郭相山卻僵持不下,郭瑞蘭突然開口說:“我願意假扮你的妻子,我不怕被影響清白,因為你是好人。”蔡永最終被郭瑞蘭的話打動不再抗拒,他們剛剛準備好,敵人便踢門而進。敵人手端長槍瞪大雙眼,一邊掃蕩院子一邊說:“如果藏着八路趕緊交出來,就饒你們不死。”那架勢仿佛他們就是天王老子。
郭相山趕緊迎了上去,嘴角挂着谄媚的笑容說道:“各位軍爺,我們這沒有八路,隻有我和我女兒以及一個等死的女婿。他得了麻風病,有很大的傳染性,除了我那苦命的女兒,沒人敢接近。”話音剛落便聽到女兒的哭聲,邊哭邊感歎自己命苦,結了婚丈夫卻患了麻風病,命不久矣,并伴随着男人虛弱的勸慰聲。
一聽這話,敵人便猶豫了起來,不知是否還要進去,郭相山一看這情況,邊歎氣邊準備慢慢掀開簾子, 敵人一看這陣仗也不猶豫,趕緊制止郭相山,立馬一窩蜂跑出去,那架勢恨不得從沒有來過似的。等了一會,郭相山看敵人是真的走了,便回來商量接下來該怎麼辦。
敵人找不到八路肯定不會善罷甘休,裝病肯定不是長久之計,商量過後,父女倆決定連夜将蔡永送到附近的八路軍駐紮地。後來蔡永懷養好以後,便回到了部隊繼續參加戰鬥,在戰場上打了非常多勝仗,還受到了首長的稱贊與提拔。
轉移八路
蔡永的内心深處一直記挂着郭相山、郭瑞蘭父女倆,希望有一天能找到他們報答當年的救命之恩。在他打仗的這麼多年裡,他一直沒有停止尋找這父女倆,也托不少人打聽尋找過,但是沒有郭家父女倆的一絲消息,可能在這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父女倆已經不在人世了,也可能他們在戰火中逃到了别的地方,此生不能再相見了,但他的内心仍然希望父女倆平平安安的,希望有朝一日能再相見,這樣就可以報答他們的恩情。
蔡永一邊作戰,一邊尋找恩人。因為作戰應用,指揮得當,先後參加了平型關戰鬥和平津、廣西等戰役,并參加抗美援朝,1955年被授予少将軍銜。
抗美援朝
時隔43年再相見,他該如何讓報恩
可能是上天也不忍心讓着40多年的希望落空,43年後蔡永終于再次見到了恩人,這也就出現了剛開始的一幕,蔡永看到年過半百郭瑞蘭直接跪地大哭,時隔多年即使面容已改,但是他們仍一眼便認出了彼此,對視間仿佛能從對方眼中看到,過往那個時候的一切。
原來在父女倆把蔡永轉移走後就被人舉報了,父女倆為避免危險就連夜逃走了,茫茫人海再次找到談何容易,這也導緻了蔡永這麼多年都找不到他們。那個時候舉家避難,動蕩、疾病很容易讓一個人死去。郭相山在避難中,身染疾病離開人世,女兒輾轉多地最終還是回到了家鄉,靠給别人縫補衣服,和在院子裡種菜維持生計。
蔡永看到恩人生活得如此艱難,心中十分痛苦,他希望能把恩人帶到城裡照顧。面對蔡永的請求,郭瑞蘭再三婉拒,因為她習慣了村裡的生活,去了城裡恐怕有諸多不适應,但耐不住蔡永一次次懇求,郭瑞蘭還是去了城裡。在城裡蔡永把郭瑞蘭當做自己的妹妹來照顧,但由于郭瑞蘭一生都住在農村,對于城裡的日子實在過不慣,最後還是告别了蔡永回到了村裡。
雖然郭瑞蘭不在城裡住了,但蔡永還是會每月打給郭瑞蘭生活費,逢年過節帶着禮物去看望她。郭瑞蘭也會在信裡給蔡永說自己的近況,生病的時候蔡永一定會趕回去陪着。郭瑞蘭去世後蔡永每年都回去掃墓祭拜,一直到自己去世。兩人不是親兄妹卻勝似親兄妹,這種關系是在戰火年代共曆生死得到的。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像蔡永和郭相山、郭瑞蘭這種關系比比皆是,戰士不懼危險地保護老百姓,老百姓願意冒着風險,保護我們的戰士,隻因為他們知道我們的戰士是為了他們奮鬥的,他們願意保護他們哪怕是需要冒生命危險。這就是軍民魚水情,魚離不開水,水也離不開魚,正因為這種精神的存在,我們才最終取得了抗日戰争的偉大勝利,這種精神需要我們代代相傳。新時代下的我們也要軍民一心,為了國家的繁榮昌盛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