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家親自品嘗古墓中的千年老酒,同僚問他什麼味道,他說了五個字

我國在釀酒的曆史上相當悠遠,在數千年文化的發展當中,酒跟文明基本上都是同時進行的,《世本八種》有關于最早的酒記載: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少康(杜康)作秣酒,儀狄和杜康為夏朝人,這種酒也應該是花果之類的酒。

專家親自品嘗古墓中的千年老酒,同僚問他什麼味道,他說了五個字

谷物類的酒應該最早出現在殷代,殷代農業有了發展,在殷商出土的甲骨文當中也有“酒,受酋年”的文字,在周朝文獻當中記載,殷人以酗酒亡國,周王為制止這種情況,就頒布借酒的法令,還特地打造喝酒用的案台,而酒越儲存的時候越久遠,味道就越醇香,那麼一瓶千年老酒,又是什麼味道呢?一次考古就揭開了這個謎題。

1974年,沈陽法庫葉茂台村在挖地基的時候挖掘出一些瓷器,由于當地一直流傳着各種神秘傳說,當地村民猜測或許可能挖到古墓,他們立刻上報,當地政府讓考古專家馮永謙和他的小隊來到法庫葉茂台村。

專家親自品嘗古墓中的千年老酒,同僚問他什麼味道,他說了五個字

根據瓷器的年代推測,這可能是一座遼代墓穴,在專家查閱文獻,一個更加震驚人心的消息傳了出來,這座遼代墓非常有可能是一片墓葬群,墓葬群相對于普通的墓葬來說,更加能夠展現契丹的貴族文化,但同樣也加大挖掘的難度。

經過幾個月小心翼翼的挖掘,一座恢弘的墓葬群展現在世人面前,在幾個月的考證當中,專家确定了墓主人的身份,他名為蕭義,他是遼太祖時首任宰相蕭敵魯的後人,專家打開一座子墓室。

專家親自品嘗古墓中的千年老酒,同僚問他什麼味道,他說了五個字

地上都是各種各樣的瓷器,這應該都是陪葬品,在一個木桌底下,有兩件白色的瓷壺,其中一個比正常的瓷壺要重得多,馮永謙專家晃了晃壺身,裡面發出了清脆液體聲,根據多年的考古經驗,馮永謙斷定這裡面是酒。

幾個人湊上前去聞,但沒有聞出任何味道,這裡面如果是酒,那屬實罕見,專家建議立刻密封起來,并對裡面的液體進行化驗,不過在當時的那種條件下,這酒還沒帶出去就已經揮發了。

專家親自品嘗古墓中的千年老酒,同僚問他什麼味道,他說了五個字

是以大家建議先嘗一嘗,看看裡面到底是不是酒,馮永謙覺得這個提議不錯,他就從壺中倒出了少許的液體,液體微黃帶着一點點紅色,他輕輕抿了一口,大夥都看着他問他什麼味道,馮永謙說:“有點土腥味”。

經過化驗,液體帶有微量的乙醇,這也說明這确實是酒,由于儲存得好,并沒有細菌,馮永謙的身體也沒有出現意外,但酒精非常容易揮發,是很難儲存上千年,這壺酒基本上成了白開水,由于釀酒的技術限制,古代的酒精的度數并不高,多數的酒都是米酒和果酒。

專家親自品嘗古墓中的千年老酒,同僚問他什麼味道,他說了五個字

無論是吳姬壓酒勸客嘗,還是武松大碗豪飲景陽崗,喝的就是果酒或米酒,不然武松18碗白酒下肚,别說打虎了,能不能活下來都是問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