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精工與巧思|宋代橋梁钗

精工與巧思|宋代橋梁钗

東陽市金交椅山宋墓出土 春秋十二章 攝/制

2009年,浙江省東陽市白雲街道楊大塢村在工程施工期間發現一座宋代墓葬,墓中無墓志銘是以無法确定墓主人姓名及社會關系,但依據墓葬形制與出土文物,推測此墓年代應為南宋時期。該墓坐落于金交椅山山坡之上,坐北朝南,為夫妻合葬墓(一夫一妻一妾),整體儲存較完好。

精工與巧思|宋代橋梁钗

位置示意圖 圖檔采自《東陽金交椅山宋墓出土文物》

該墓共出土珍貴文物30餘件,目前收藏于東陽市博物館。此批文物數量雖不多,但規格較高,涵蓋玉器、金銀器、青銅器等諸多類目,當是主人平日所用之物。其中尤以金銀器樣式居多,包括魚龍雙耳金盞、銀鎏金托盤(與魚龍雙耳金盞一起,系一套金銀酒器,為宋代金銀器藝術品中的佳作)、纏枝紋金手镯、銀鎏金雲龍紋瓶等器物,施有錘蹀、錾刻、焊接等工藝,較唐代剪紙式平面化的镂揲工藝,呈現出鮮明的高浮雕式的宋式風格。從這些器物來判斷,墓主人雖不知姓甚名誰,但生前應是當地望族,具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家境殷實。

精工與巧思|宋代橋梁钗

春秋十二章 制圖

其中一件金竹葉橋梁式钗(出土文物中記錄為“卷草紋金發钗”),弧長11.6厘米,高8.4厘米,應為女主人日常佩戴之物。此钗钗頭梁上錘蹀錾刻出竹葉紋樣,再以粗金絲連續彎曲成15支實心花頭,竹葉紋下部刻有細小紋飾。金絲兩端彎折成钗梁,向中間聚攏,并向下延伸出钗腳。花頭與钗梁用細金絲纏繞綁結固定。整件钗形如孔雀開屏,展現出宋式钗特有的立體靈動與細節刻畫的統一。

精工與巧思|宋代橋梁钗

金竹葉橋梁式钗 春秋十二章 攝

「橋梁钗」之名,見于明永樂本《碎金》,是宋元時期的典型樣式。其樣式多為多對花頭并排呈弧形排列于钗梁之上,钗梁由兩邊向中間聚攏,又向下延伸出钗腳。有學者根據遼宋時期墓室壁畫中的女子插戴推測,橋梁钗的設計靈感很可能來自“頭上金钗十二行”的插戴方式。钗首形成展開的一排,頗有以一當十之感。其钗梁上花頭數量并沒有定式,少則十來對,多則甚至能達三十多對,但多為單數組合,于钗梁正中獨留一對花頭與钗腳呼應,應是為對稱美觀而專門設計。橋梁钗并不局限于金銀,琉璃等材質也有發現。

精工與巧思|宋代橋梁钗

圖檔采自《中國古代金銀首飾》卷一

無論是上圖的“北周鋪造”、“王乍工夫”,還是一些因年代久遠而無法清晰辨認的文字,我們總能在宋代首飾上看到一些小字。這些小字或位于钗腳,或位于钗首。有的代表鋪号,有的另加刻日期等。可見宋代首飾已多具商品屬性,是社會經濟繁榮與充滿活力的一個展現。

精工與巧思|宋代橋梁钗

采自《鎮江出土金銀器》

幽蘭居士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開篇序中寫道:

“雕車競駐于天街,寶馬争馳于禦路,金翠耀目,羅琦飄香。新聲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調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湊,萬國鹹通,集四海之珍奇,皆歸市易……”,北宋之繁華可見一斑。

至于南宋,《夢梁錄》中也有描述:

“萬物所聚,諸行百市,自和甯門钗子外至觀橋下,無一家不買賣者,行分最多……最是官巷花作,所聚奇異飛鸾走鳳,七寶珠翠,首飾花朵,冠梳及錦繡羅帛,銷金衣裙,描畫領抹,及其工巧,前所罕有者悉皆有之。”

服裝首飾在這一時期的商品化與市場化是前所未有的,華服金冠雖不是生活必需品,但往往于此處更能感受到社會繁榮、工藝制作水準的發達與多樣化追求的裝飾審美趨勢。宋代人口較之漢唐,已從5000萬、6000萬發展至突破1億,金銀産量更較唐代增加甚多(《中國經濟通史—宋代經濟卷》中漆俠先生已做過具體分析,在此僅引資料為證)。

經濟的發展促進了社會分工的更加細化。這一時期,私家制作和買賣金銀器具的作坊行鋪多而廣泛,并有意識地在自己出售的商品上打上鋪号(品牌),所制作産品若能成為「時樣」,則能廣受追捧,行銷多地,而制作金銀器的手工匠人們,有些甚至可以到各地去為人專門制作、加工,方式十分靈活多樣。

一枝看似簡單的宋式橋梁钗,将我們帶回千年之前的大宋。且不論大宋國運到底是“積貧積弱”還是“空前繁榮”,宋人風雅的品味與審美無疑越來越多地為今人所傾慕神往。彼時,後世首飾上鑲嵌大顆彩色寶石還未形成風氣,宋女子們偏愛衣着花羅,追逐着各式「時樣」,或戴“金花”或插“銀葉”,又或“荔枝、瓜瓞、蝴蝶、鴛鴦”,恰如金交椅山宋墓的女主人,在日常生活中品味着生活美學與時代變遷。

精工與巧思|宋代橋梁钗

東陽金交椅山宋墓出土部分首飾 春秋十二章 攝

@春秋十二章——專注研究傳承中國古典首飾服飾與生活方式。帶您親近曆史,感受傳統文化之美。歡迎訂閱關注。

版權聲明本文由春秋十二章原創并擁有版權

【參考文獻】

1. 呂海萍 《東陽金交椅山宋墓出土文物》《東方博物》(39)

2. 刁文偉 翁雪花 《江蘇江陰長泾鎮宋墓》《文物》2004(08)

3. 揚之水 《中國古代金銀首飾》卷一 故宮出版社

4. 鎮江博物館 《鎮江出土金銀器》 文物出版社

5. (宋)孟元老撰 伊永文箋注 《東京夢華錄箋注》 中華書局

6. 漆俠 《中國經濟通史—宋代經濟卷》 經濟日報出版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