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精工与巧思|宋代桥梁钗

精工与巧思|宋代桥梁钗

东阳市金交椅山宋墓出土 春秋十二章 摄/制

2009年,浙江省东阳市白云街道杨大坞村在工程施工期间发现一座宋代墓葬,墓中无墓志铭因此无法确定墓主人姓名及社会关系,但依据墓葬形制与出土文物,推测此墓年代应为南宋时期。该墓坐落于金交椅山山坡之上,坐北朝南,为夫妻合葬墓(一夫一妻一妾),整体保存较完好。

精工与巧思|宋代桥梁钗

位置示意图 图片采自《东阳金交椅山宋墓出土文物》

该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余件,目前收藏于东阳市博物馆。此批文物数量虽不多,但规格较高,涵盖玉器、金银器、青铜器等诸多类目,当是主人平日所用之物。其中尤以金银器样式居多,包括鱼龙双耳金盏、银鎏金托盘(与鱼龙双耳金盏一起,系一套金银酒器,为宋代金银器艺术品中的佳作)、缠枝纹金手镯、银鎏金云龙纹瓶等器物,施有锤蹀、錾刻、焊接等工艺,较唐代剪纸式平面化的镂揲工艺,呈现出鲜明的高浮雕式的宋式风格。从这些器物来判断,墓主人虽不知姓甚名谁,但生前应是当地望族,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家境殷实。

精工与巧思|宋代桥梁钗

春秋十二章 制图

其中一件金竹叶桥梁式钗(出土文物中记录为“卷草纹金发钗”),弧长11.6厘米,高8.4厘米,应为女主人日常佩戴之物。此钗钗头梁上锤蹀錾刻出竹叶纹样,再以粗金丝连续弯曲成15支实心花头,竹叶纹下部刻有细小纹饰。金丝两端弯折成钗梁,向中间聚拢,并向下延伸出钗脚。花头与钗梁用细金丝缠绕绑结固定。整件钗形如孔雀开屏,展现出宋式钗特有的立体灵动与细节刻画的统一。

精工与巧思|宋代桥梁钗

金竹叶桥梁式钗 春秋十二章 摄

「桥梁钗」之名,见于明永乐本《碎金》,是宋元时期的典型样式。其样式多为多对花头并排呈弧形排列于钗梁之上,钗梁由两边向中间聚拢,又向下延伸出钗脚。有学者根据辽宋时期墓室壁画中的女子插戴推测,桥梁钗的设计灵感很可能来自“头上金钗十二行”的插戴方式。钗首形成展开的一排,颇有以一当十之感。其钗梁上花头数量并没有定式,少则十来对,多则甚至能达三十多对,但多为单数组合,于钗梁正中独留一对花头与钗脚呼应,应是为对称美观而专门设计。桥梁钗并不局限于金银,琉璃等材质也有发现。

精工与巧思|宋代桥梁钗

图片采自《中国古代金银首饰》卷一

无论是上图的“北周铺造”、“王乍工夫”,还是一些因年代久远而无法清晰辨认的文字,我们总能在宋代首饰上看到一些小字。这些小字或位于钗脚,或位于钗首。有的代表铺号,有的另加刻日期等。可见宋代首饰已多具商品属性,是社会经济繁荣与充满活力的一个体现。

精工与巧思|宋代桥梁钗

采自《镇江出土金银器》

幽兰居士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开篇序中写道:

“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琦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北宋之繁华可见一斑。

至于南宋,《梦梁录》中也有描述:

“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和宁门钗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行分最多……最是官巷花作,所聚奇异飞鸾走凤,七宝珠翠,首饰花朵,冠梳及锦绣罗帛,销金衣裙,描画领抹,及其工巧,前所罕有者悉皆有之。”

服装首饰在这一时期的商品化与市场化是前所未有的,华服金冠虽不是生活必需品,但往往于此处更能感受到社会繁荣、工艺制作水准的发达与多样化追求的装饰审美趋势。宋代人口较之汉唐,已从5000万、6000万发展至突破1亿,金银产量更较唐代增加甚多(《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中漆侠先生已做过具体分析,在此仅引数据为证)。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分工的更加细化。这一时期,私家制作和买卖金银器具的作坊行铺多而广泛,并有意识地在自己出售的商品上打上铺号(品牌),所制作产品若能成为「时样」,则能广受追捧,行销多地,而制作金银器的手工匠人们,有些甚至可以到各地去为人专门制作、加工,方式十分灵活多样。

一枝看似简单的宋式桥梁钗,将我们带回千年之前的大宋。且不论大宋国运到底是“积贫积弱”还是“空前繁荣”,宋人风雅的品味与审美无疑越来越多地为今人所倾慕神往。彼时,后世首饰上镶嵌大颗彩色宝石还未形成风气,宋女子们偏爱衣着花罗,追逐着各式「时样」,或戴“金花”或插“银叶”,又或“荔枝、瓜瓞、蝴蝶、鸳鸯”,恰如金交椅山宋墓的女主人,在日常生活中品味着生活美学与时代变迁。

精工与巧思|宋代桥梁钗

东阳金交椅山宋墓出土部分首饰 春秋十二章 摄

@春秋十二章——专注研究传承中国古典首饰服饰与生活方式。带您亲近历史,感受传统文化之美。欢迎订阅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由春秋十二章原创并拥有版权

【参考文献】

1. 吕海萍 《东阳金交椅山宋墓出土文物》《东方博物》(39)

2. 刁文伟 翁雪花 《江苏江阴长泾镇宋墓》《文物》2004(08)

3. 扬之水 《中国古代金银首饰》卷一 故宫出版社

4. 镇江博物馆 《镇江出土金银器》 文物出版社

5. (宋)孟元老撰 伊永文笺注 《东京梦华录笺注》 中华书局

6. 漆侠 《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 经济日报出版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