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李世民敢向李淵造反,而朱棣卻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呢?

記得本世紀初年的中學曆史教材上,有過這樣的習題:和朱棣獲得皇位方式的君王還有誰?标準答案是李世民。理由是朱棣和李世民,都是以宗室篡位的方式獲得皇位。

那麼,為什麼李世民在李淵在世的時候就敢于發動“玄武門之變”,而朱棣在朱元璋在世的時候卻不敢造反?

個人感覺:

發展路線

唐朝的建立,是基于隋朝末年,隋朝官僚李淵立隋恭帝為傀儡皇帝,遙尊隋炀帝為太上皇的基礎上割據一方,而後待隋炀帝死後,李淵以接受隋恭帝禅位的形式,獲得皇位。

為什麼李世民敢向李淵造反,而朱棣卻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呢?

不過此時天下大亂,李淵雖然割據一方建立唐朝,但唐朝想要自立,就要擴張。這給了李淵二兒子李世民機會——李世民在讨伐其他割據勢力的戰争中,培植了自己的勢力。以至于唐朝天下統一以後,李淵也忌憚李世民勢力太大,于是暗地裡支援太子李建成培植自己的勢力,并希望借此打壓李世民。

從這個細節不難看出:對李淵來說,朝廷的局勢已經有些失控了。

而“玄武門之變”本質上是李世民對李淵打壓的一種反擊。最終結果是李建成集團被消滅,李淵被迫退位。

朱棣的發展路線和李世民截然不同。

元朝末年,紅巾軍割據南方,天下陷入混戰的局面:一會兒是紅巾軍北伐,一會兒是元軍南下,朱元璋起初投身紅巾軍,并成為韓宋朝廷的軍閥。并借此起家,建立明朝。

為什麼李世民敢向李淵造反,而朱棣卻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呢?

朱元璋參加紅巾軍的時候,朱棣尚沒有出生。是以對于明朝政權的建立,朱棣沒有出力,也當然無法培植足以和朱元璋相對抗的勢力和危亡。是以即便朱棣有心在朱元璋在世的時候謀反,也不具備這個機會和條件。

主動與被動

此外,李世民和朱棣還有一點是截然不同的。

對于玄武門之變,可以了解為唐初曆史的一個必然:一方面是強勢的秦王,因為強勢和威望,萌生了巨大野心。可以說,玄武門之變是早有預謀的一場政變,對于這場政變,李世民具有一定的主動性。

朱棣則不同。

為什麼李世民敢向李淵造反,而朱棣卻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呢?

朱元璋在世的時候,朱棣僅僅是朱元璋冊封的一個藩王。朱元璋死後,建文帝開始着手撤藩,并對藩王們進行迫害。是以,朱棣隻能死裡求生,發動“靖難之役”。“靖難之役”和“玄武門之變”不同,“靖難之役”是朱棣的一場豪賭,朱棣起初沒有多少勝算——畢竟大明朝以全國的力量,對付朱棣這一個藩王,不論在人力還是财力,朱棣都不占優,甚至處于被動狀态。而“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則具備很大把握和主動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