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世紀,對于當時的中國而言,農民出身的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統治,建立了大明王朝,位于中亞、西亞的蒙古帝國也開始分崩離析;在歐洲黑死病的大流行也讓教會的權威進一步削弱,文藝複興逐漸開始。
而在非洲,位于西非的馬裡帝國,則得益于貿易的發展,迎來了鼎盛時期。

馬裡帝國,大體位于今天的馬裡、加納、塞内加爾地區,這個具有悠久曆史的伊斯蘭教國家,在13世紀上半葉興起,亡于17世紀初。
在1217年,他們的傳奇領袖松迪亞塔出生。當時的馬裡還隻是一個小部落,被臨近的加納王國控制,作為部落王子的他,也由此成為了追殺的目标。為了反抗入侵,他從麥馬借兵,終于獲得勝利。
1235年,蘇蘇人入侵。此時隻有19歲的他,則團結了曼丁戈人,順利的在基裡納戰役中打敗了蘇蘇國的軍隊,也為馬裡帝國奠定了統治基礎。此時的馬裡帝國也經過進一步的政權發展,形成了完善的中央集權結建構設,軍隊實力也進一步的擴張。
而馬裡也在此後的數代裡,不斷的擴張,逐漸占據了西非地區。當時的各國世界貿易,随着經濟的發展也進一步的擴張。而西非地區,還擁有一項無可比拟的優勢,那便是此地盛産黃金資源,作為當時貿易的硬通貨,随着帝國領土的擴張,馬裡帝國開始在世界舞台上嶄露頭角。
1325年,第九代馬裡帝國國王曼薩穆薩一世在位。而此時的馬裡帝國也正式達到了鼎盛至極時期,而與西亞聯系密切的他,作為伊斯蘭教徒前往麥加朝見,其所帶的物資之局可謂是令人咂舌。
随身共有500名奴隸随從,而在每一名奴隸身上都帶着6磅重的黃金,這些還隻是九牛一毛。所用的駝隊數量更是多達100頭之多,每一頭駱駝上更是帶着多達300磅的黃金。合計多達三萬多斤黃金。而在埃及開羅停留之時,當地市場的金價也因為曼薩穆薩的揮金如土而下跌多達12%。
但是物極必反,盛極必衰。就在馬裡帝國強大的同時,馬裡内部為了王位的争奪爾虞我詐,也開始日漸衰落。17世紀,馬裡帝國被班巴拉人打敗,最終滅亡。
而在昔日的故土之上,如今的馬裡共和國可謂是風光不再。
在脫離了法國的殖民統治之後,馬裡共和國成立。但是因為此時的馬裡國土面積縮小,黃金海岸喪失,僅僅剩下内陸地區,不僅喪失了出海口,更是因為地處撒哈拉沙漠的中心地帶,熱帶沙漠氣候,氣候幹旱,土壤承載力十分微小,人口又急劇擴張,這也導緻馬裡共和國内部經濟十分落後。
除去了簡單的農業生産,大多都是一些基礎性的第一産業,如今在聯合國的人類發展報告的評語之中,更是對這個曾經盛極一時的國家給出了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的評價。
參考資料:《馬裡帝國》《黑人黃金與伊斯蘭西非的古代文明曆史劄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