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欽若為何會得到宋真宗重用?一問一答彰顯職場智慧

北宋曆史上有五位很出名的大奸臣,時人稱之為“五鬼”,他們是:王欽若、丁謂、林特、陳彭年、劉承珪。在這五人中又以王欽若最為奸邪,他也是以名列“五鬼”之首。不過,無論是忠臣還是奸臣,想要達到載入史冊的程度,其個人在某些方面的能力必然首屈一指。如果是個平庸無奇之輩,那恐怕連成為奸臣的資格都沒有。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王欽若這樣一個在曆史上評價極差的大臣為何會得到宋真宗重用?

王欽若為何會得到宋真宗重用?一問一答彰顯職場智慧

997年,宋太宗駕崩。皇三子趙恒以太子身份繼承皇位,是為宋真宗。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北宋雖然軍事實力不怎麼樣,但社會經濟繁榮程度卻位列曆史上的封建王朝之首。可事實上,北宋的繁榮景象在宋真宗即位初期還并不存在。而且正好相反,當時北宋國庫捉襟見肘,百姓雖還沒到民不聊生的地步,但也多數處在饑一頓飽一頓的狀态。

按照慣例,新皇即位總是要給天下子民賞賜點東西,以示皇恩浩蕩。不過,接手了一個爛攤子的宋真宗實在拿不出點像樣的東西來普天同慶。就在他為此感到焦慮不已的時候,一個叫王欽若的大臣主動請纓為皇帝排憂解難。

王欽若給宋真宗呈上一份墨迹未幹的奏疏,很顯然這是他連夜趕工寫出的成果。看了奏疏上的内容,宋真宗終于眉開眼笑,連聲誇獎王欽若會辦事。原來,從北宋開國至今已過去了數十年,但由于戰亂等原因,百姓生活一直非常拮據。雖然國家有規定征稅數額,可百姓手頭沒錢,自然無法向國家交稅,是以經年累月拖欠的稅款就越來越多。此外,地方上的稅吏借着催繳稅款名義不斷壓榨百姓,這就進一步造成了百姓生活的苦難。是以,王欽若建議皇帝不用給錢,隻要給百姓政策就可以。

王欽若為何會得到宋真宗重用?一問一答彰顯職場智慧

在當時的情況下,王欽若這項建議可以說是百利而無一害。對宋真宗而言,不花一分錢,卻達到了收買民心的目的;對大宋百姓而言,可以抛開沉重的債務負擔,不必再害怕受稅吏壓迫;對國家而言,既然那些拖欠的稅款始終收不上來,幹脆就趁此機會一筆勾銷,這樣更利于今後征稅;對王欽若個人而言,這個建議足以使他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直線上升,天下百姓也會為此對他心存感激。是以,宋真宗自然是很爽快地準許了這一建議。不過,有一點卻讓他感到頗為疑惑,于是他對王欽若說道:“王愛卿,這麼好的一件事情,先帝為何沒想到呢?”王欽若回答道:“先帝什麼都知道,這是他專門為官家留着給天下臣民施恩的。”

有功卻不自居,而是把功勞都歸于父子兩代皇帝身上。漂亮的話會說,漂亮的事情也會做。這樣的一個臣子,怎麼能不讓宋真宗倍受感動呢?如果當時有“感動大宋”人物評選,恐怕王欽若必然是高票當選。

王欽若為何會得到宋真宗重用?一問一答彰顯職場智慧

事情到此似乎有個圓滿的結局,可是這麼一位深明大義的王欽若,為什麼會在曆史上留下滿滿的罵名呢?原來此事還有前文。

上文中我們已經提到過,王欽若給宋真宗呈上一份墨迹未幹的奏疏,從宋真宗的角度來看,這顯然是王欽若工作态度兢兢業業,為君排憂甘願通宵達旦工作。可這卻隻是事實的一部分,更重要的原因是,王欽若是為了趕在他人之前給皇帝送上這份大禮。

宋真宗在當皇太子的時候和王欽若有過交集,是以在他登基後想提拔一批聽自己話的幹部,王欽若很幸運地成為其中之一,被調到三司省(鹽鐵、度支、戶部)工作。

王欽若為何會得到宋真宗重用?一問一答彰顯職場智慧

一天,三司省判官毋賓古在工作之餘和新來的王欽若聊起了機關裡各種陳芝麻爛谷子的事,毋賓古感歎說:“全國老百姓拖欠下的錢糧自五代起到如今已是個天文數字,這筆爛賬恐怕是再也不可能收繳上來了,官家不容易,百姓也難,我準備疏請皇上,将這筆錢糧減免了。”沒想到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王欽若馬上意識到這是一個巴結皇帝的絕佳機會,于是他立馬召集自己的手下連夜清算,核實數目,第二天一大早就進宮把奏疏交給了宋真宗。最終,王欽若也憑此奏疏奠定了他在宋真宗心目中的地位,并很快就飛黃騰達了。

雖然這件事情王欽若幹得非常不厚道,但此事給我們現代人也帶來一個啟發,那就是能知和能行是兩碼事。毋賓古早就知道這件利君、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卻因執行力不足,一拖再拖,遲遲沒有上奏疏。而王欽若在得知此事後馬上行動,最後才搶到了這份大功。職場有時候就如同戰場,在你還猶豫不決的時候,别人可能就替你做主了。

參考文獻:《宋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