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正三品的順天府尹,擁有多少軍隊,能夠管理24個縣?

一個正三品的順天府尹,擁有多少軍隊,能夠管理24個縣?

在明清時期的曆史上,經常出現順天府、五城兵馬司等官職稱呼,大家對這些官職非常熟悉,但對着這些官職并不了解。例如順天府尹,從表面來看,僅僅是一個地方官,實際權力并不大。其實,順天府尹屬于實權人物,一般來說,都是皇帝親信或者信得過的官員。那麼,順天府尹到底下轄了多少軍隊,為何能夠管理24個縣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順天府尹的故事。

一個正三品的順天府尹,擁有多少軍隊,能夠管理24個縣?

順天府尹的地位類似于宋朝的開封府尹,也就是管理王朝首都的官員。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以後,開始了大規模的北伐,把元朝勢力趕回了北方草原。起初,明朝的首都在南京,被稱為應天府。但是到了燕王朱棣稱帝以後,明朝的首都從南京遷移到了北京,北京被稱為順天府。明朝在名義上擁有兩個首都,是以出現了順天府和應天府同時存在的情況。

此外,明朝同時保留了北直隸和南直隸。在明朝統治時期,順天府的管轄區并不大,除了負責京城治安以外,僅僅管理了宛平縣和大興縣。到了清朝入關以後,清朝沿用了明朝的一系列規定,不過,由于南京地位的下降,南直隸和應天府都已經撤銷。順天府繼續保留,但是管轄區迅速擴大。明朝的順天府僅僅管理2個縣,清朝的順天府,則管理通、三、武、寶、薊、香、甯、霸、保、文、大、固、永、東、大、宛、涿、良、房、昌、順、密、懷、平等24個縣,基本上屬于小一号的封疆大吏。

一個正三品的順天府尹,擁有多少軍隊,能夠管理24個縣?

我們看一下順天府尹的品級,按照朝廷的制度,知府大人一般是從四品或者正五品官。例如開封府、武昌府、蘇州府等地的知府,屬于從四品。至于許昌府、徐州府等地知府,則是正五品。按照省一級的官員品級,巡撫大人負責全省軍政民财各方面的事務,屬于全省的一把手。由于挂都察院右副都禦史或者禮部侍郎頭銜,是以屬于正二品或者從二品官。布政使負責全省的财政、民政、人事任免、經濟建設等工作,屬于常務副省級,品級為從二品。

至于按察使,則負責全省的刑獄、司法和治安,屬于正三品官。在影視劇《雍正王朝》中,江蘇按察使底氣十足的說:“我是朝廷三品大員,你們誰敢動我?”請注意,順天府尹也是正三品官,比一般的知府高了兩三個等級,比地方上的道台還高一級,與省級按察使平級。在皇帝和朝廷大佬們的心中,順天府尹甚至比布政使、按察使的地位都高,基本上與巡撫平級。

一個正三品的順天府尹,擁有多少軍隊,能夠管理24個縣?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我們再看看順天府尹的管轄區。順天府尹管理了京城周圍的24個縣,換而言之,這24個縣的所有事務,由順天府尹負責。24個縣相當于現在的兩三個地級市,面積并不算小。在名義上,這24個縣在直隸總督的管理之下。但是在實際管理中,順天府尹負責代管這24個縣,而且順天府尹直接向朝廷負責,不受直隸總督的管理。

順天府尹在自己管轄區内下達的指令,不需要經過直隸總督的同意。從這個角度來說,順天府尹其實屬于一個縮小版的巡撫。巡撫在工作中,還有提督、布政使、按察使等官員的制約,順天府尹則根本沒有這個問題。此外,順天府尹還需要負責京城周圍的治安,責任非常重大。一般來說,能夠擔任順天府尹的官員,基本上都是皇帝直接選拔或者皇帝同意的。否則,這麼重要的崗位不可能不進行稽核。請注意,順天府尹也有拱衛京城安全的責任。

一個正三品的順天府尹,擁有多少軍隊,能夠管理24個縣?

在清朝統治時期,京城的防務由九門提督負責,九門提督屬于一品高官,管理着八旗步軍營和巡捕五營,總計3萬多人馬。此外,京城内還駐紮了京營八旗,屬于清朝精銳的野戰機動部隊,類似于影視劇中的豐台大營、西山銳健營。作為皇帝,當然不會把所有的武裝力量安排到一個機構,因為這樣的風險太大。

是以,皇帝把京城的治安,交給了九門提督、五城兵馬司和順天府。順天府尹可能是天下唯一能夠直接調動軍隊的府尹,按照規定,順天府下轄了六七千官兵,這些官兵負責訓練和維持治安,戰鬥力并不強。不過,對于九門提督形成了一種制約。此外,五城兵馬司,還負責管理部分官軍。如果有官員想造反,必須同時控制京營八旗、九門提督、順天府和五城兵馬司。在派系林立、犬牙交錯的清朝官場上,這是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即使是乾隆朝的寵臣和珅,也不可能同時管理這麼多機構。

一個正三品的順天府尹,擁有多少軍隊,能夠管理24個縣?

順天府尹直接向皇帝負責,如果順天府尹調任其他官職。一般來說,如果繼續擔任京官,肯定是六部侍郎。如果調任各地的地方官,最低也是一個省的布政使,直接調任巡撫也是有可能的。雖然順天府尹位高權重,但順天府尹下轄的那些知縣非常命苦。清朝的知縣一般都是七品官,最多就是從六品官。面對正三品的府尹大人,比自己高了六七級。此外,順天府尹輕易不會更換,在權貴如雲的京城,七品知縣根本算不上什麼。

是以,很多官員在吏部選官的時候,不願意在京城周圍擔任地方官,甚至出現了“三生不幸,知縣附郭;三生作惡,附郭省城;惡貫滿盈,附郭京城”的說法。由此可見,京城周圍的地方官非常尴尬。至于外地的知縣們,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堪稱是“土皇帝。”每次出門,鳴鑼開道,衙役們排開了儀仗。對于各地的百姓來說,知縣可能是自己見過的最高官員,出現了“破家知縣,滅門知府”的說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