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70年伊朗末代國王通路蘇聯,勃列日涅夫的眼裡卻隻有這個女人!

我們閱盡鉛華,隻為呈現不一樣的曆史。

勃列日涅夫時代,蘇聯極力推行輸出革命的政策,而中東地區就成了蘇聯與美國争奪的焦點。當時的伊朗正處于巴列維王朝統治時期,這個由美國一手扶植建立的政權,與美國、以色列等國家非常親近。不過,作為中東地區的大國和蘇聯的鄰國,蘇聯也需要與伊朗維持較好的關系,以便維護自身的安全,甚至伺機将伊朗的拉到自己一側來。

于是,在1970年,當伊朗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帶領使團出訪蘇聯時,蘇聯最高上司人勃列日涅夫也帶領蘇聯大小官員,對鄰邦的代表團進行了熱情的招待。當時的國際外交中,通路别國,通常會攜帶家眷,這樣可以表示友好和親切,甚至有機會展開“夫人外交”。陪同伊朗國王禮薩·巴列維一起出訪蘇聯的伊朗王後法拉赫·巴列維在當時是國際政壇的女性明星,1967年,法拉赫成為了伊朗曆史上第一個加冕的王後,而她也在丈夫的政府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此時的法拉赫隻有32歲,正是女性最具魅力的年紀。雖然已經是四個孩子的母親了,但法拉赫依然保持着嬌好的身材和高貴的氣質,而她也成為了這次外交活動中最靓麗的風景線。勃列日涅夫等蘇聯上司人們也為法拉赫的魅力所傾倒,于是,一張很有趣的經典照片流傳了下來。

照片中,禮薩·巴列維國王正與勃列日涅夫親切的握手,伊朗國王和其身邊的翻譯人員都面帶微笑的注視着勃列日涅夫。然而,尴尬的是,勃列日涅夫的眼神卻完全注視着巴列維身旁的法拉赫王後。不僅勃列日涅夫如此,他身旁的幾名蘇聯官員,也同樣看着法拉赫王後的方向。雖然蘇聯是盛産美女的國度,但是看起來,法拉赫王後的魅力依然讓蘇聯的男人們無法抵抗啊!

不過,遺憾的是,盡管法拉赫王後在“夫人外交”中盡情釋放了自己的魅力,但是,蘇聯與伊朗依然難以形成彼此信賴的夥伴關系。1978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巴列維王朝被推翻,霍梅尼趁機将伊朗建立成了政教合一的國家。在這個過程中,蘇聯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就這樣,禮薩·巴列維成為了伊朗的末代國王。

1970年伊朗末代國王通路蘇聯,勃列日涅夫的眼裡卻隻有這個女人!

此後,法拉赫跟随丈夫禮薩·巴列維流亡國外,先後到過埃及、摩洛哥、巴哈馬群島、巴拿馬和墨西哥等國家。然而,這一番颠沛流離讓年事已高的巴列維身體狀況急劇惡化,1980年伊朗末代國王巴列維離開了人世。

這一年,法拉赫不過42歲,但她已經成為了亡國的王後。為了生存,她不得不帶着自己的4個孩子移民美國,此時,長子禮薩·巴列維二世不過20歲,小女兒萊拉才隻有10歲。無依無靠的法拉赫為了養育兒女們,隻能靠變賣嫁妝為生。為了緩解手頭拮據的窘況,在朋友的建議下,法拉赫開始撰寫回憶錄。2003年,法拉赫的回憶錄《永恒的愛:我和巴列維的歲月》正式出版,這為她帶來了不菲的收入,這位曾經的王後,終于憑借自己的雙手實作了自力更生。

1970年伊朗末代國王通路蘇聯,勃列日涅夫的眼裡卻隻有這個女人!

然而,與事業上的成功相比,法拉赫的家庭卻充滿了無數的悲劇。先是在2001年,法拉赫最小的女兒萊拉在倫敦的一家旅館自殺了;10年後,她的二兒子,阿裡也飲彈自盡。阿裡是哈佛大學曆史學博士,是巴列維家族中學曆最高的人。然而,學業有成的王子卻再一次讓法拉赫體驗了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痛苦。

1970年伊朗末代國王通路蘇聯,勃列日涅夫的眼裡卻隻有這個女人!

沉重的生活并沒有擊倒這個命運波折的女人。高齡的法拉赫依然身體健康。流落異鄉的王後,仍在等待着重返伊朗,把丈夫的骨灰帶回去的那一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