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兒子将父母關進“瓦罐”:每天送一頓飯加塊磚,直到墳口封死為止

二戰結束之後,日本為了恢複人口,降低了婚姻年齡,雖然在短時間内,日本确實做到了增加人口,但是緊随而至的是人口老齡化,根據統計,日本老齡化人口已經達到了3417萬人。

兒子将父母關進“瓦罐”:每天送一頓飯加塊磚,直到墳口封死為止

人口老齡化造成了許多困擾,日本幾乎每天都有10位以上的老人走丢,如何面對人口老齡化和贍養老人成了目前最緊要的問題,不僅僅是日本,從古至今,贍養老人都是重中之重。

我國是一個非常講究孝道的國家,從古時就是以孝治國,不過民間流傳着一個“瓦罐墳”傳說,據說兒子将年到60歲的父母關進“瓦罐”當中,每天送一碗飯加一塊磚,直到完全封死為止。

兒子将父母關進“瓦罐”:每天送一頓飯加塊磚,直到墳口封死為止

在古時由于戰亂和醫療環境不足的情況下,人口平均年齡都非常低,從先秦到清朝時期,人均壽命在40歲,可以說60歲已經屬于高齡,古時由于戰亂頻繁,糧食無法自給自足,老人又失去了勞動力,這就意味着家中要多備一份糧食。

但長此下去,子女們也難以盡孝,而為了能夠讓子女們不被打上不孝的名聲,60歲以上的老人就自願前往“瓦罐”,等365天以後,瓦罐墳也就徹底堵死了,這也就等于給老人們“養老送終”了。

兒子将父母關進“瓦罐”:每天送一頓飯加塊磚,直到墳口封死為止

不過自周公制禮以來,就已經将孝道作為人的基本品德,《周禮》當中就提出了“三德”,至德(道)、敏德(行)、孝德,《禮記·王制篇》說:“周人養國老于東膠,養庶老于虞庠”,又說:“五十養于鄉,六十養于國,七十養于學,達于諸侯”。

由此可見,在周朝時期,就已經注意到了養老的問題,不僅僅注意到了養老,還将老人安排進入私塾擔任老師,傳播知識,而且這裡不僅僅提到了50歲、60歲甚至70歲的老人進入春秋戰國時期,養老問題更加的完善。

兒子将父母關進“瓦罐”:每天送一頓飯加塊磚,直到墳口封死為止

在民間70歲的老人可以免除一個兒子的賦役,80歲可以免除2個,90歲以上的老人全家都可以減免賦役,秦代以後,曆代王朝都開始注意養老,官修正史上都立有《孝義傳》,這個名單就是用來表彰孝子,讓他們青史留名。

清朝年間康熙也舉辦過大型的千壽宴,康熙六十一年(1722)正月初二,在乾清宮宴請65歲以上的老人,共有1020人,宴席上,康熙跟老人們平起平坐,皇子皇孫站在一旁侍奉,從這裡可以看出古代是非常重視養老問題的。

兒子将父母關進“瓦罐”:每天送一頓飯加塊磚,直到墳口封死為止

至于瓦罐墳可能隻是少數部落流傳出來的一種習俗,畢竟在曆史上長壽的人可有不少,比如儒家創始人孔子就活了73歲,孟子也活了84歲,姜子牙更是活到了139歲,簡直就是長壽的代表。

兒子将父母關進“瓦罐”:每天送一頓飯加塊磚,直到墳口封死為止

不得不說,古代對于人口老齡化已經相當重視了,以及如何贍養老人,也是有着曆代憲法的限制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