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帶全家抗日,妻子會使雙槍,自己卻和六個兒子在作戰中壯烈犧牲

他率領全家抗日,妻子會使雙槍,自己和六個兒子在作戰中壯烈犧牲

國家處于水深火熱之中,而我國一向奉行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中間就會湧現出無數的有志之士為祖國的未來披荊斬棘。曆史的洪流中,總會有一些人名垂青史,但最為突出的那些人總會被人記得。抗日戰争的勝利,總會有人将許多偉人提出來,但他們也曾說過,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其中的風流人物便指的是那些默默無聞的革命者。其中也有剛剛被評為烈士的戴洪昌,乍一聽這個人名很可能大部分人會感到陌生,但他的一家無論男女,都可以稱得上是鐵骨铮铮的漢子。

他帶全家抗日,妻子會使雙槍,自己卻和六個兒子在作戰中壯烈犧牲

國家的遭遇

自外國列強打開清朝大門的那一刹那,我國就處于内憂外患之中。封建主義,帝國主義等仿佛大山一樣壓迫在無數窮苦的百姓身上,使他們痛苦不堪。

可這一切始終要改變的,更何況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會反抗。封建主義的王朝被推翻,這是我國人民走出的第一步,第二步便是将外國強擄驅趕出去。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中國成為主戰場之一,與日本進行一場長達八年的殊死搏鬥。

他帶全家抗日,妻子會使雙槍,自己卻和六個兒子在作戰中壯烈犧牲

加入革命隊伍的起始

1931年,“九一八事變”中日戰争正式打響戰火,可以說舉國上下民不聊生。此時的戴洪昌生活還是十分平靜的,因為家境還算殷實,也幸得祖上的傳承擁有無數良田,是以他就像以前所說的大地主一樣的存在,可這一切的改變就是從遇到王德林開始。

戴洪昌和王德林相遇起便有一種心心相惜的認同感。兩個人同為山東的老鄉,一見如故。但生活經曆截然不同是,王德進是一個土匪頭子,過着刀尖上舔血的日子,與生俱有些一股俠義之氣。與普通土匪不同,他從來不對貧苦百姓下手,奉行的是劫富濟貧。

1932年,面對國家如此深重的災難,王德進決定成立中國國民救國軍。戴洪昌看到好兄弟能夠有勇氣做出這樣一番事業,也在不久之後就決定帶着家裡的财富、糧饷、人員去追随他。

大多數有些上司能力的人都會知道既然要成立一支軍隊,士兵的數量對于戰局的扭轉起着決定性的優勢。是以戴洪昌不僅傾全家之力相助,還在村子裡為這支抗日隊伍不斷拉攏後備人力。王德林十分欣喜與好兄弟的幫助,也讓戴洪昌擔任一支獨立營的營長。

中日戰争在全國範圍内展開,這支中國國民救國軍對于日軍的反擊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日本軍隊仿佛殺紅了眼,一路殺到戴洪昌的家裡,折磨人的手段幾乎無所不用其極。家園被毀,也使得戴洪昌更加激烈的對日本軍隊采取反擊,幾乎要将所到之處的日本人全部殺光,但這支軍隊的未來依舊不太明朗

衆所周知,我國戰局正式反轉已經是四十年代時候的事情了,三十年代時的各方抗日勢力在起初的衆志成城情況下,也因為沒過多久都漸漸的處于腹背受敵的狀态。當時的原因有很多,但最大的原因就是與日本軍隊軍事武器以及戰略等相差懸殊。

他帶全家抗日,妻子會使雙槍,自己卻和六個兒子在作戰中壯烈犧牲

戴洪昌的最後奮鬥

就算是面對這樣力不從心的狀态,戴洪昌也一直堅持上陣殺敵。可要知道加入這支軍隊的時,他已經五十歲了。一般情況下,一位五十歲的老者已經開始謀劃晚年的生活,可戴洪昌一憂心于國家。甚至在自己的好兄弟王德林因為戰事的壓迫已經随着一大批傷員到了蘇聯的情況下,他依舊還在前線堅持。

1937年,因為搜集日本軍方的資料戴洪昌被日本人抓住,最終因為受盡酷刑而死去。在戴洪昌去世前後,他的六個兒子已經先先後後在戰場上死去。

可想而知,面對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悲傷,面對國家滿目瘡痍的悲傷,戴洪昌也有些多麼痛苦的經曆,而他最終也用盡自己的全力走向終點。除此之外,不僅戴家的男人值得稱贊,戴洪昌的妻子也是巾帼不讓須眉,一直奮鬥在抗戰的戰場上,還是一位會使用雙槍的英雄。

他帶全家抗日,妻子會使雙槍,自己卻和六個兒子在作戰中壯烈犧牲

中日戰争初初爆發之時,無數的人想反抗卻因為勇氣不足而放棄。而戴洪昌一家面對國家遭受如此屈辱之時,能夠立刻站出來,傾家裡的全部财富人力報效祖國,實在是忠肝義膽。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他們都是精忠報國的英雄。可以說這樣的家庭是一個偉大的家庭,是一個真正傳承中國精神的一個家庭,而同時這樣的家庭也是無數奮起反抗家庭的一個典範。戴洪昌一家是當時無數家庭的一個縮影,他們也都是真正的英雄,是應該被寫入史冊的。

參考文獻:《遲到的名分——抗日老英雄戴萬齡被追認烈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