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海濤:樹立良好家風家訓 傳承中華孝道文化

孝道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家庭和睦、社會安定、民族團結的基本要素,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愛國主義情懷的感情基礎和道德基礎。在當代中國弘揚孝道、傳承孝道,對于培養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和諧幸福美滿的家庭,有着重大的現實意義。

張海濤:樹立良好家風家訓 傳承中華孝道文化

古人雲:“讀盡天下書,無非是一個孝字”。孝是一切道德心、感恩心、善心、愛心的源頭,是中國社會維系家庭關系的道德準則,也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傳統美德。彙之閣張海濤表示,在自然界裡,鴉有反哺之孝,羊有跪乳之恩,動物都懂得“反哺”,作為人類的我們更應該孝順自己的父母長輩,這不僅僅是一種道德行為,還是對培養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和諧幸福美滿家庭的一份責任。

百善孝為先,孝道行天下。中國是孝文化的發祥地,五千年文明之火傳承不息,孝文化延續至今,成為中華民族興旺的根本。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曆史長河中,有衆多關于“孝”的故事。花木蘭替父從軍、郯子鹿乳奉親、王祥卧冰求鯉、黃香扇枕溫席等故事都是孝順父母長輩的典例,是我們所應該學習和借鑒的。

張海濤:樹立良好家風家訓 傳承中華孝道文化

《論語》有雲:“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人之本也”。其意為,孝順是做人的根本,人之善行莫大于孝。一個人如果做不到孝,其他的品質和人格也就無從談起。事實上,早在孔子之前孝道思想就已經産生了。遠在氏族部落社會,孝的意義就十分廣泛,是指對氏族中年長者要尊重、敬愛、贍養和祭祀。随着家庭成為社會的基本機關,“孝”也由對氏族中老者的尊敬和贍養變成了對父母、長輩的關愛和敬養,成為處理家庭内部關系的重要倫理規範。在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敬老尊老的行列裡,公共汽車上主動為老人讓座,過馬路時熱情攙扶老人,人們正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弘揚和傳承孝道文化。

我國孝道文化包括敬養父母、生育後代、推恩及人、忠孝兩全、緬懷先祖等,是一個由個體到整體,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體系。張海濤提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孝,我們孝順父母長輩的方式也應該以如今的幸福生活為标準來盡孝,無論如何變“孝心”不會變,變的隻是盡孝方式罷了。

張海濤:樹立良好家風家訓 傳承中華孝道文化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孝道文化的發展離不開弘揚和傳承。立足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在廣闊的社會舞台上,樹立起鮮明的道德标杆,引導和鼓勵年輕人積極參與進來,以實際行動弘揚和傳承中華孝道文化,傳遞社會正能量,引領道德新風尚。

(來源:遊金地 稽核:陳坤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