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壓力山大,一群南韓人花錢去看雲看樹,比賽發呆……

壓力山大,一群南韓人花錢去看雲看樹,比賽發呆……

壓力很大的時候,你會選擇用什麼方式來自我排遣?

找人傾訴、夜店蹦迪、瘋狂運動?對南韓人來說,這些方式都弱爆了,他們會花40分鐘,6美元去電影院看飛機穿越雲層,花31分鐘看篝火燃燒,還會花90分鐘的時間,比賽誰更能發呆。

從2014年開始,首爾每年會舉行一次放空大賽。組委會從上千名報名的網友中選出50-80名,在比賽當天,坐在一起發90分鐘的呆。

比賽期間不能使用手機登任何打發時間的工具,每15分鐘測試一次心率,最後心率波動最小的人就是冠軍……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隐藏在名為首爾森林的城市公園附近的一條小街上,有一家茶館,裡面隻有10個座位。在這裡,你不能說話。你的手機必須處于靜音狀态,還不能穿鞋。

規則有一個目的。放松,把自己放空。

01

放空:非主流療愈

随着南韓人進入與新冠病毒共存的階段,一些人正在前往他們可以獨處的公共場所來放松自己的社交生活。

在南韓,這不算什麼新鮮事,人們在疫情、高壓力和快節奏的社會中拼命尋求庇護,以逃避作為正常成年人生活的壓力,房地産價格飙升,工作日程變得越來越緊張。

壓力山大,一群南韓人花錢去看雲看樹,比賽發呆……

在今年的“放空”大賽中,參賽者在濟州島南部的“療愈森林”中靜坐,盡可能多地降低心率。自 2014 年開始以來,該比賽已在國際上傳播開來,覆寫範圍包括香港和荷蘭。

“放空”這個概念正在滲透到南韓的少數公共場所中去。在11月,南韓全國各地的影院首映了一部模拟飛機穿越雲層的電影,時長為40分鐘。電影名叫《飛翔》,票價不到6美元。電影的智語上寫着:“在蓬松的雲層中短暫休息。”

壓力山大,一群南韓人花錢去看雲看樹,比賽發呆……

這是今年春天上映的電影《火懵》的續集,《火懵》拍攝了31分鐘燃燒的篝火的鏡頭。

這樣的空間和體驗并不是一種主流活動。但研究人員表示,這些電影利用了在疫情爆發之後第二年,我們生活中日益增長的孤獨感。

年度著作《趨勢監測》的合著者尹德煥表示,他認為放松活動将成為一種趨勢。他說:“當感受到被困和孤獨這兩種感覺時,是很難處理的。他們希望自己能在家以外的其他地方進行獨處。在疫情得到顯着改善之前,我們預計這種趨勢将繼續下去。”

放空在漢語中被稱為“發懵”,這是“懵”一詞的俚語用法,用來描述完全渾然無覺的狀态,也是一種空白狀态。随着秋天的來臨,現在流行的是“森林懵”和“樹葉懵”,意思是在看着森林或樹木的時候放空。有“火懵”,即在看火的時候放空。還有“水懵”,在水附近冥想。

02

綠色實驗室:日常的自我保健

首爾森林附近的綠色實驗室等咖啡館已成為當地媒體報道的焦點,它們通過提供治愈和綠色的空間在整個新冠肺炎期間吸引了源源不斷的遊客。顧客可以一邊喝茶,一邊閱讀、寫詩、冥想或隻是凝視樹木。

壓力山大,一群南韓人花錢去看雲看樹,比賽發呆……

綠色實驗室在疫情之前,隻是一種“具有儀式感”的休閑場所,這是一種鼓勵日常自我保健的新興活動。在不久之前,顧客還不習慣去咖啡店隻是為了獨處。但如今,綠色實驗室每天提供的三個時段,很快就被搶購一空,沒有預約的話基本上就沒辦法體驗。

裴說:“在南韓社會中很難找到可以完全不做任何事情的地方。人們似乎對此很感興趣,但我認為它需要更多時間才能廣泛流行起來。随着人們日常生活在疫情中逐漸發生變化,他們對這個概念越來越熟悉。”

一個工作日的下午,38 歲的鄭在煥帶着一群同僚去了這家店。鄭在煥是某護膚品牌的負責人,在競争激烈的商業世界中,他一直在尋找平靜的方法,嘗試過普拉提和瑜伽,但他還是想找到一個不需要他做任何事情的地方,最終他來到了綠色實驗室。

他說:“我希望能夠按下停止按鈕,為自己花點時間,但我總是停不下來,想要做些什麼。在這裡,規則就是什麼都不做。它讓我的大腦騰出了空間。我在這裡讀一本書,聞香水的味道,看花,寫詩。我開始一個一個的獲得新的想法,感到神清氣爽。”

“我太累了,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下班回家,還要做家務,然後幾乎隻有30分鐘到一個小時的空閑時間,然後才睡覺。那段時間我一般會玩手機。是以來了這裡之後,我可以好好休息一下”32 歲的安說。

03

咖啡館:自我修複空間

南韓的其他地區也有了類似的空間。濟州島有一家名為 Goyose 的咖啡館,樓上的區域是預約制的,供人們獨處。咖啡廳提供文具,你可以在喝咖啡和吃甜點的同時給自己寫信。南部沿海城市釜山的一家咖啡館提供了一個“火懵”區,人們可以盯着螢幕顯示的營火視訊發呆。

壓力山大,一群南韓人花錢去看雲看樹,比賽發呆……

在南韓西海岸附近的江華島上,一家名為Mung Hit的咖啡館也有無活動休閑區。咖啡館其中一個區域有面向鏡子的單人椅子,供任何想坐下來凝視的人使用。有可供冥想、閱讀、坐在池塘或花園旁或欣賞山景的角落,但不允許攜帶寵物或兒童進入。

這家咖啡館于 2019 年 4 月開業,其目标是提供一個“自我修複空間”,在疫情爆發之後,它就吸引了許多遊客。

店主說:“發懵是一個清空你的心和你的大腦的概念,這樣你就可以用新的想法和想法來進行填充。我們開業是因為我們想為人們創造一個空間來發懵。人們可以在這裡治愈自己。我們希望為每個因現代生活的需求而疲憊不堪的人提供一個忘卻一切的空間。

32 歲的金泰均在網上找到了這家咖啡館,她為了遠離城市而去了那裡。她找到了一個角落獨自一人,盡量少與他人接觸,清空自己的頭腦。

“我坐在那裡,僻靜而放松。當我欣賞風景,喝起咖啡時,忍不住要清空頭腦。我感到很安慰,覺得我的心打開了。我腦子裡的忙碌想法消失了,變得更加積極樂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