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未了·趙統斌詩詞散文專欄19】想起了劉再複先生

【青未了·趙統斌詩詞散文專欄19】想起了劉再複先生

文/趙統斌

【青未了·趙統斌詩詞散文專欄19】想起了劉再複先生

劉再複先生出國赴美,已十載有餘。在最初的幾年裡,我時常想起他。因為那時我在大學講授文藝理論,經常援引他的觀點。自然忘不了他的煌煌巨論“文學的主體性”和“性格組合論”,并由文及人,想起了他給我頒發碩士研究所學生結業證書時的情景和贈書扉頁上他那龍飛鳳舞的題詞。但從他1989年夏天由南方飛離故國後,便杳如黃鶴,再也沒有了他的消息。其後,我雖然仍然舞文弄墨,但已轉入快節奏的新聞機關,當起了“喉舌”,文壇上的事也就所知甚少了。盡管平時無法不關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炒作”,但文壇上打到前台來的似乎是王朔、餘秋雨和餘傑們,劉再複早已淡化為一種缈遠的背景,被人們忘記了。

偶翻近期《讀書》雜志,赫然發在頭題的是劉再複和他大女兒劉劍梅的書信式對話文章《兩地書寫的快樂》。我的驚喜是不言而喻的,我一邊在心裡默念着:久違了,劉老師!一邊迫不及待地閱讀起來。兩遍之後,仍意猶未盡。雖然文中沒有提供劉先生更多生活的近況,但我還是看出了他現在更加怡然平和的心态和更加放達而缜密的理思。為此,我激動興奮了好一陣子。翻找出12年前與先生的合影和以先生肖像作封面的《文彙月刊》,以及先生的贈書、課堂筆記及與之相關的一切。睹物思人,憶念殊深。先生的形象便在眼前漸漸鮮活生動起來……

劉再複是一個人道主義者。他的發乎心底深處的對人類、宇宙的關懷,表現在他宏觀的責任意識、善良平易的舉止,當然還有他自由博大的心靈。正如他在《兩地書寫的快樂》中所說:“知識固然能造就人,但知識也能化作權力腐蝕人。一旦擁有知識和相應的名号,便可能把自己視為‘高等人類’開始争奪名位而看不起社會底層的工農。許多學者雖名聲在外,卻腐敗在内,非常自私、冰冷。這種人生,是拿着性情去與魔鬼交換知識。”從這段話裡,我們可以看出劉再複先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他的言行一緻是一以貫之的,從昨天、今天,我們可以斷言他的明天。

1988年我在北京學習的時候,劉再複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的所長,并兼《文學評論》的主編。權位已是炙手可熱,偏偏由于他《魯迅美學思想論稿》、《文學的反思》、《性格組合論》等幾部論著的出版又使之成為當時文壇最熱點的人物,這樣的“兩熱”兼具,在許多人定然是熱昏了頭腦。劉再複先生不然,他保持了一種平常的心态。他從不參與那種摻雜了許多人身攻擊的非學術的争論,别人對他的無論“歌德”還是“缺德”,都不能左右他的心靈,都不能左右他的研究和創作。正如兩位年輕的學者對他的評價:“劉再複以他的不設防赢得了最大的設防。”其時,我在他的屬下當學生,雖然是一班之長,但拿我這個“班長”和他那個“所長”去比較.除了“滑稽可笑”便再也沒有其他的内容了。然而即使如此,循着劉再複先生“人格平等”的理論,“班長”與“所長”之間便有了許多有趣的交往。試舉一例。劉再複先生剛出版了一本新作《傳統與中國人》,同學們便推舉我這位班長去向劉先生索要此書。我當然義不容辭,但心裡卻在打鼓:從經濟的角度說,幾十本書之于劉先生似乎不成問題;但從名位上講,他是否會驕矜不許呢?當我肩着同學們的重托猶猶豫豫地爬上社科院大樓的時候,結局是大喜過望。其時,劉再複先生正在主持文研所的峰會,見我招他,便匆匆走出會議室,一邊“狠狠”地握着我的手,一邊笑問:“有事嗎?”我把來意一說,他馬上哈哈大笑:“不成問題,明天我就讓人給你們送去!”他一邊說一邊把我的右胳膊扭到背後去,像民警捉拿小偷。我被他逗樂了,門廊裡是“所長”和“班長”愉快的笑聲。果然.第二天上午我們全班每個同學的手上都捧了一本由劉再複先生簽名的《傳統與中國人》。

劉再複先生搞了許多大型的理論建設,還出版了近10本散文詩集。我們從他的詩文裡讀出了深刻的理性,又從他的論文裡讀出了飄逸的詩性。由此,我又想起了他那理性與詩性交融的演講……”

2000年12月

我的散文觀

散文抒寫的是一種完全本真的生命流程。

散文的寫人、狀物、繪景,都洋溢着其它文體無可取代的真情、真趣、真思。

散文的性格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矯揉造作與之無緣。

散文的廣度、深度和力度,表現為情感的共鳴、思想的沉澱和表述的豐盈……

作者簡介

【青未了·趙統斌詩詞散文專欄19】想起了劉再複先生

趙統斌,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菏澤市作家協會主席。獲省以上作品獎170餘件次,出版著作10餘部。

編輯:馬學民

壹點号青未了菏澤創作基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