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武則天82歲被逼退位,權力盡失,為什麼唐中宗李顯不敢清算她?

武則天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曆史上最有存在感的皇帝了,她的政治手腕強悍,個人生活更是精彩無比,給野史提供了數不清的話題。

曾幾何時,作為母親的武則天,也曾有母愛爆棚的一面。

武則天82歲被逼退位,權力盡失,為什麼唐中宗李顯不敢清算她?

李顯出生的時候難産,武則天為他求佛保佑,讓他拜高僧玄奘為師,還在龍門給他造佛像,希望佛祖保佑他;李旦被任命到北方去當都督,他抱着母親的腿撒嬌,說“不能去阿母”,結果被留了下來;太平公主就更不用說了。

然而,在權力面前沒有親情可言。武則天發動力量把李顯轟下皇位,然後把他遠遠地打發到了荒涼的房州。李旦就更别提了,懵懵懂懂上台,窩窩囊囊下台,作為皇嗣被軟禁在東宮,被武三思那一幫人反複陷害,堪稱九死一生。

幸好武則天到了晚年需要确立繼承人時,李顯作為李唐王室的正統,得到了一幫大臣的強力支援。外有狄仁傑慷慨陳詞,内有張昌宗張易之哥倆給女皇吹枕邊風。

武則天82歲被逼退位,權力盡失,為什麼唐中宗李顯不敢清算她?

武則天在反複的權衡利弊下,終于做出決定,将廬陵王李顯接回洛陽,并立為太子。

可是武則天晚年過于寵幸張昌宗張易之兄弟,引起了母子、君臣關系的緊張。特别是長安四年(公元704年)以後,武則天重病纏身,身邊隻有二張侍奉,大臣們輕易見不到武則天的面。

有了女皇的撐腰,張氏兄弟逐漸突破男寵的界限,把手伸向朝政,李顯的太子地位岌岌可危。

這種情況下張柬之果斷決定發動一場宮廷政變,誅殺張氏兄弟,這就是有名的“神龍政變”。

武則天82歲被逼退位,權力盡失,為什麼唐中宗李顯不敢清算她?

政變後李顯正式登基即位。即位後的第二天,他便把武則天遷往上陽宮。曾幾何時,武則天就在上陽宮的正殿觀風殿處理政事,但現在故地重遊,卻已經是虎落平陽、物是人非了。

俗話說,權力是最好的美容劑。據一些史料記載,武則天在六十九歲的時候,重新長出了濃密的眉毛,七十二歲時,又長出了新的牙齒。

但是神龍政變後,武則天受到了巨大的打擊,精神一下子垮了,整個人肉眼可見地衰老下去。李顯看後都大吃一驚,内心還産生了某種負罪感。

武則天82歲被逼退位,權力盡失,為什麼唐中宗李顯不敢清算她?

但是武則天的太上皇生涯并不落魄凄涼,她的威嚴還在。李顯每十天會率領文武百官到上陽宮看望武則天一次,這個待遇在唐朝太上皇裡屬于第一等了。

遙想當年,被逼退位的李淵當了太上皇後,馬上被送到大安宮軟禁起來,李世民很少去看望他,最後李淵孤孤單單地死去。安史之亂後,被逼退位的唐玄宗也沒有享受到此等待遇。

李顯對武則天表示了極大的尊重,給予武則天很高的評價。他專門下了道聖旨,強調武則天在國家面臨危難的時刻,替兒子代管了十幾年的江山社稷,武周王朝其實與李唐王朝一脈相承。

李顯還狂誇武則天既是慈母又是明君,對于武則天的身後事也安排得相當妥善。武則天留下遺囑,死後要和唐高宗李治合葬,此舉招緻了大臣們的強烈反對,因為李治下葬時陵墓已經封閉,再重新開啟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李顯卻堅決維護母親的遺囑。他親自護送靈柩傳回長安,開啟乾陵,也使得乾陵成為中國唯一安葬着兩位皇帝的陵寝。

武則天82歲被逼退位,權力盡失,為什麼唐中宗李顯不敢清算她?

即便武則天死後,武氏家族也繼續受到了優待,李顯夫婦和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迅速成為好朋友。李顯還多次到武三思家微服私訪,跟他商議國家大事。

由此看來,李顯似乎對老媽情深意厚,事實卻并非如此。

就在李顯剛剛登基沒多久,他下诏改國号為唐,宗廟、社稷、陵寝、百官、旗幟、服色都恢複唐高宗去世那年的制度。

這就相當于要把武則天所創造的大周王朝所有的存在痕迹全部抹去,武則天創造的新字也全部廢除,就把“曌”字給留下了,畢竟親媽的名字他不能改。

洛陽的首都地位也被李顯放棄,他重新确定長安為首都,還調整了佛道二教的地位。以前武則天依靠佛教起家的,現在太上老君的子孫重新當皇帝,又變成道在佛上。這些诏令一下,就等于徹底宣布了武周王朝的滅亡。

這一系列改革都是在武則天活着時進行的,親眼見到自己畢生奮鬥的成果被毀,想必她要憋屈地嘔出一升血來。

武則天82歲被逼退位,權力盡失,為什麼唐中宗李顯不敢清算她?

其實當個公衆人物挺不容易的,當皇帝就更不易了,政治家必備的素質之一就是要會演戲,李顯對武則天的那些尊敬,絕大部分都是演給天下人看的。

要說他和武則天之間的那點母子情,早就蕩然無存了。在李顯當廬陵王的時候,武則天還不放心,一波一波地派遣使者去“探望”他。每次聽到使者到來的消息,李顯都要找根繩子打算上吊,他怕使者帶來壞消息,還好每次都被老婆韋氏給攔住了。

好不容易回來做太子,就因為嫡長子和女兒永泰郡主說了二張兄弟幾句壞話,武則天就把李顯狠狠責罵一通,擔心地位不保的李顯逼着兒子自殺。他現在當了皇帝,這筆賬也得算在武則天頭上,就算他恨武則天恨得牙根發癢,也不能表現出對母親的不敬。

中國傳統的孝道

受儒家文化的影響,中國人普遍認為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隻要子女對父母稍有不敬,大家可以拿“道德”的大帽子給你來個“大灌籃”,更何況皇帝還是全天下人的表率,即便這個媽屢次想置自己于死地,李顯也得表現出一副大度的樣子。

武則天82歲被逼退位,權力盡失,為什麼唐中宗李顯不敢清算她?

神龍政變的性質

神龍政變的目的其實是要結束二張兄弟對政治的幹擾,推翻武則天的統治隻能算是意外的政變副産品。

是以,在武則天因為政變退位、遷居上陽宮的時候,後來的著名宰相姚崇,哭得不能自已。

他的态度也代表了當時一大批臣子的立場,他們并不反感武則天。相反,因為武則天知人善任,給了他們施展才華的空間和機會,是以他們對武則天有相當的好感。

政變後複雜的局勢

神龍政變是一場各種勢力聯合發動的政變。主導人物并不是唐中宗李顯,而是一些有地位、有權謀的大臣。另外,李顯的弟弟相王李旦與妹妹太平公主也出力頗多,這些人在政變後都有很大的勢力。

武則天82歲被逼退位,權力盡失,為什麼唐中宗李顯不敢清算她?

對于勢單力孤的李顯而言,這些人的權力是很大的威脅。如果過分強調神龍政變的正确性,就等于凸顯了五位大臣的功勞,會使他們更加功高難制。在這種情況下,李顯隻能強調自己是接受了母親的禅讓,讓自己的權力更具有合法性。

正因為李顯是武則天立的太子,憑着這種身份他才能成為政變擁護的對象,政變之後也能順理成章地當上皇帝。如果他否認武則天的合法性,就相當于否認了自己太子身份的合法性,李顯雖然沒多少大的智慧,但長期身居高位,這點政治覺悟他還是有的。

他拉攏武氏家族的人也是為了讓武三思等人替他沖鋒陷陣,去對抗以張柬之為首的功臣勢力和以李旦、太平公主為首的李氏宗親勢力。

是以,李顯不光不會清算自己的親媽,還會對她倍加尊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