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漢文帝墓找到了!《二十四孝》主角就有他

漢文帝墓找到了!《二十四孝》主角就有他

文/倦鳥歸林

一條看似偏門的“考古新聞”,竟上了熱搜第一。

2021年12月14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召開線上會議,公布陝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即為漢文帝(漢武帝的爺爺)霸陵。

考古人員發掘了7座大型陪葬坑、8座外藏坑内,出土了陶俑、銅印、銅車馬器及鐵器、陶器等1500餘件。

大量陶俑都是彩繪的裸體陶俑,在考古學中被稱為着衣式陶俑。這些裸體陶俑的數量足有上千件。

江村大墓的形制、規模均符合西漢最高等級墓葬規格,加之其周邊分布窦皇後陵、薄太後陵,專家确認江村大墓為漢文帝霸陵。

漢文帝墓找到了!《二十四孝》主角就有他
漢文帝墓找到了!《二十四孝》主角就有他
漢文帝墓找到了!《二十四孝》主角就有他

那麼,漢文帝是一個什麼樣的皇帝?

01

漢高祖劉邦建立西漢後,搞了個“白馬之盟”,約定後世非劉氏不得封王。

劉邦死後,漢惠帝劉盈即位,呂後實際掌握大權,将呂氏一族大肆封王,呂氏權傾朝野。她迫害劉邦寵愛的女人,殺害劉邦的兒子,手腕兇殘狠毒。

呂後死後,面臨一個問題:接下來應該誰來當皇帝?

由于劉邦的兒子,許多已經被呂後迫害了,兒子輩現在隻剩兩個選擇,一個是代王劉恒,一個是淮南王劉長。孫子輩裡,齊王劉襄是當仁不讓的候選者。

代王劉恒、淮南王劉長、齊王劉襄三位候選者,按說劉襄具備最大的優勢。

齊王劉襄是劉邦的孫子,劉肥的兒子。劉肥是劉邦的長子,被劉邦封做齊王,劉肥死後,劉襄繼承齊王。

就是這位劉肥的三個兒子——齊王劉襄、劉章和劉興居,作為宗室集團的代表,率先在齊國起兵。以周勃、灌嬰、陳平為首的身在京城的功臣集團,也開始響應。内外夾擊之下,呂氏集團很快便被剿滅。

但齊王劉襄有一個硬傷:“琅琊王及大臣曰:齊王母家驷鈞,惡戾,虎而冠者也。方以呂氏故,幾亂天下,今又立齊王,是欲複為呂氏也”。這當然是個看起來非常冠冕堂皇的理由:剛推翻了一個呂後,總不能再來一個呂後吧?

淮南王劉長不是呂後的兒子,因為家世原因,從小一直由呂後撫養。在呂後迫害劉邦的兒子時,劉長因這重關系免遭迫害。但也是因為這樣的關系,劉長不能為衆人所容。淮南王劉長退出候選者名單。

接下來就是代王劉恒了。他其實沒什麼優勢,如果非要找出一點優勢,那就是弱。

他表現得太弱了,不僅自己弱,母親也弱。代王劉恒是劉邦的第四個兒子。他的母親薄姬在劉邦那裡不受待見,靠着閨蜜幫忙才被臨幸一次,而且那次臨幸還出于劉邦的憐憫。當年呂後想要把劉恒從代王封為趙王,代國這地方,北臨匈奴,土地貧瘠,比起趙國,屬于經濟不發達地區,從差的地方去好的地方,一般人求之不得,但劉恒偏偏沒有接受,表示要繼續固守代地。

劉恒的母親薄氏,很少得到劉邦的寵幸,早早地就來到代國陪兒子了,是以也幸免于呂後的迫害。沒什麼優勢反而成了一種優勢,代王劉恒成了皇帝的最佳人選,衆人一緻擁立代王劉恒進京繼任大統。

長安的使者來到代國,通報了衆人要擁立他即位的消息。

02

聽到這消息,劉恒并沒有欣喜若狂,反倒是很冷靜地把身邊重臣喊過來,聽取他們對于是否接受即位的意見。

意見分兩派,意見不統一,都有各自的理由,最終還是要劉恒自己決斷。

劉恒決定進京。

到達長安後,衆人按禮儀迎接。這時,劉恒展現出了他的另一面。

功臣周勃請求與劉恒說句私話,盡管周勃在剿滅呂氏集團中功勞巨大,但劉恒并沒有給這個面子,而是直接予以拒絕:如果是公事,那不妨公開說,如果是私事,那還是不要說了。

漢文帝劉恒即位(前202年-前157年)後,先做人事安排,他把自己代國的親信宋昌、張武,安排了京城最關鍵的職務,宋昌掌管南北軍,張武控制宮廷禁衛隊。

而以周勃為首的功臣集團不僅進不了漢文帝的核心區域,還遭到了無情的打擊。

漢文帝先任用周勃為丞相,穩定局面,然後要求周勃帶頭執行列侯回國的政策,周勃雖然想待在京城,但無法反抗這種明文規則,隻好回到了自己的封地。

一年後,有人告周勃謀反,于是周勃下獄,在獄中遭到了獄吏的各種折磨,後來,周勃用錢買通獄吏,獄吏給他一個提醒,要通過皇帝身邊的人來證明自己沒有謀反。周勃的兒媳是漢文帝女兒,她在漢文帝面前證明周勃清白。同時,周勃還打通了漢文帝母親薄太後的關系,薄太後也在漢文帝面前說好話,最終,周勃被放了出來。出獄後,周勃再也不問政治,得以善終。

陳平于漢文帝二年病逝,他病逝的很是個時候,避免了周勃一樣的遭遇。

03

劉恒穩穩當當地做了二十三年皇帝,死後谥為文,号太宗。

太宗是僅次于太祖或高祖的廟号,超過文的谥号也不多。事實上秦漢兩代最重要的人物就是“四大天王”:始皇帝嬴政,高皇帝劉邦,文皇帝劉恒,武皇帝劉徹。

西漢初年的“文景之治”是盛世的一個典範,輕徭薄賦,與民休息,開啟這段盛世的就是漢文帝劉恒。

漢文帝的治國方針就是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不要煩擾百姓。不過,這不是因為他很精明,而是因為他有很高的德行。

漢文帝墓找到了!《二十四孝》主角就有他

漢文帝劉恒是出了名的孝子。他就是《二十四孝》中親嘗湯藥的主角。有一次,他的母親患了重病,這可急壞了劉恒。他母親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劉恒親自為母親煎藥湯,并且日夜守護在母親的床前。每次看到母親睡了,才趴在母親床邊睡一會兒。劉恒天天為母親煎藥,每次煎完,自己總先嘗一嘗,看看湯藥苦不苦,燙不燙,自己覺得差不多了,才給母親喝。

這就是“二十四孝”中“親嘗湯藥”的故事。

《史記·孝文本紀》中有這樣一段話:“孝文帝從代來,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狗馬服禦無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嘗欲作露台,召匠計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産,吾奉先帝宮室,常恐羞之,何以台為!’上常衣绨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帳不得文繡,以示敦樸,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不治墳,欲為省,毋煩民。南越王尉佗自立為武帝,然上召貴尉佗兄弟,以德報之,佗遂去帝稱臣。與匈奴和親,匈奴背約入盜,然令邊備守,不發兵深入,惡煩苦百姓。吳王詐病不朝,就賜幾杖。群臣如袁盎等稱說雖切,常假借用之。群臣如張武等受賂遺金錢,覺,上乃發禦府金錢賜之,以愧其心,弗下吏。專務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興于禮義。”

這段話的意思是,漢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狗馬、服飾、用具等都沒有增加,而且他非常愛民,一旦發現什麼政策不利于百姓,給百姓帶來麻煩,就會馬上改進。

他曾經想建露台,經過估算,發現要耗費上百兩黃金,相當于十戶中等人家的收入,于是馬上打消了這個念頭,還說:“我住在先帝的宮殿裡已經很不自在,經常擔心自己會讓它蒙羞,還修這麼個露台做什麼呢?”

可見,漢文帝不但愛民,而且節儉。他自己穿着粗絲衣服,也不許寵妃慎夫人穿拖地的華服,還不準在帏帳上繡花,以類似的行為展現敦厚質樸的品德,為天下人做出表率。

這樣一位節儉聞名的帝王,剛剛發現的霸陵裡面有多少寶貝,可想而知了。

他的墳墓霸陵跟其他皇帝的陵墓不一樣,裡面沒有值錢的陪葬,甚至沒有昂貴的裝飾,所有裝飾一律用瓦器,不許使用金銀銅錫,還不許把墳墓修得過于高大。總之就是能省則省,不在安葬上花錢。

漢文帝還下令廢除肉刑,減輕刑罰,他在元年十二月,就廢除了株連九族的連坐法。二年五月,廢诽謗妖言罪。十三年五月,又廢除刺青、削鼻、斷足三種肉刑。

漢文帝墓找到了!《二十四孝》主角就有他

漢文帝的胸懷之寬廣,在曆代帝王中也是非常突出的。比如,趙佗在嶺南私自稱帝,趙佗是河北人,統治長江以南的廣東、廣西、湖南、江西、雲南、貴州等半個中國了。

趙佗是與劉邦同時起來革命的人,拿現在的話叫革命,老話是打天下。他已在整軍要北伐,準備統一中國了。

漢文帝寫了一封信給他,第一句話是:“皇帝謹問南越王甚苦心勞意,朕高皇帝側室之子……”

他是個皇帝,很客氣地講:趙伯伯,我算什麼,我不過是劉邦小老婆的兒子而已,這一句話就把對方打垮了。

趙佗一看,劉邦有這樣的兒子,不得了啊,謙虛到了極點。

漢文帝信裡接着講:現在中央出問題了,他們把我找來當皇帝,我年紀又輕,什麼都不懂。你是老前輩,不過呢,你的家小,你的親屬還在河北,有一部分在山西,我通通叫人照顧好了,那麼國内的軍事怎麼布局,請你指教。

趙佗準備起來做皇帝,半個中國在手上了,看了這一封信,馬上回一封信給他,跟他一樣客氣,“蠻夷大長老臣佗……”,他說南方沒有文化,自己隻是蠻夷的大酋長,以前的一切都不談了,過去大家的錯誤都不要講了。

漢文帝叫來了趙佗的兄弟,賜予高官厚祿,以德相報,令趙佗大受感動,于是趙佗取消帝号,心甘情願地向漢朝稱臣。

天底下最好的征服和統治,其實是不去征服和統治,隻管感化和服務,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