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糾正近千年謬誤 陝西發現漢文帝霸陵真址

糾正近千年謬誤 陝西發現漢文帝霸陵真址

漢文帝陵區外景,圈内為江村大墓一号發掘點 圖/央視

聚焦漢唐時期,國家文物局通報3項重要考古成果

羊城晚報訊 14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召開線上會議,聚焦甘肅、河南、陝西三個重要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會上公布,陝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即為漢文帝霸陵。

證明“鳳凰嘴”陵址系訛傳

進入21世紀後,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市東郊的白鹿原西部地區展開了大範圍的考古調查,并對世傳的漢文帝陵所在的“鳳凰嘴”,以及窦皇後陵、薄太後南陵等區域進行了大面積的考古勘探,基本确定了漢文帝霸陵陵區的大緻範圍、重要遺址的分布狀況和形制布局,并新發現了一座“亞”字形大墓。“亞”字形在當時是頂級配置,是隻有皇帝、皇後才能用的墓葬形制。這座新發現的大墓因位于西安市灞橋區江村而被稱為江村大墓。

墓室四周發現110多座外藏坑。從2017年開始,考古工作者對江村大墓和薄太後南陵的部分外藏坑進行了搶救發掘。考古發掘了8座外藏坑,出土陶俑、銅印、銅車馬器及鐵器、陶器等1500餘件,銅印印文有“車府”“器府”“中騎千人”“府印”“倉印”“中司空印”等,表明江村大墓周圍外藏坑應為模仿現實官署、府庫建造。江村大墓的形制、規模均符合西漢最高等級墓葬規格。

有報道提到,此次發現糾正了一個流傳近千年的關于西漢帝陵的錯誤認識。自元代以來的相關記載和考證,普遍認為漢文帝霸陵在江村大墓以北兩公裡的鳳凰嘴。那裡有10多通明清時期的祭祀碑,另有清代乾隆年間陝西巡撫畢沅題銘石碑一通,上書“漢文帝霸陵”5字。據了解,考古人員對“鳳凰嘴”區域做了全面詳細的考古勘探,未發現任何人工修建或開鑿的遺迹,基本可以确定“鳳凰嘴”隻是一道自然形成的黃土梁,沒有任何墓葬。

“此次考古發現證明,江村大墓陵區與漢高祖長陵、漢景帝陽陵等西漢帝陵形制要素相近、平面布局相似、整體規模相當,而且有明顯的發展演變軌迹,加之其周邊分布窦皇後陵、薄太後陵,另外結合文獻記載,初步推斷江村大墓就是漢文帝的霸陵。”主持此次考古發掘工作的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馬永赢說。

糾正近千年謬誤 陝西發現漢文帝霸陵真址

薄太後南陵外藏坑出土的陶俑 新華社發

兩處唐代遺址亦意義重大

河南洛陽正平坊遺址是唐代洛陽城郭城裡坊區内的重要裡坊遺址之一。遺址平面為長方形,南北長533.6米,東西寬464.6米。坊内由“丁”字形道路分隔為西半坊、東南區和東北區三部分。正平坊遺址是唐代都城裡坊制度的生動例證,發掘所見的丁字街連通南北坊門的裡坊格局,以及中軸對稱和多進式院落布局,展現了中國古代傳統的城市規劃思想,對唐代政治制度史和社會生活史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甘肅武威吐谷渾墓葬群是一處唐代吐谷渾王族墓群。其中,喜王慕容智墓是目前發現唯一儲存完整的吐谷渾王族墓葬,實驗室考古清理保護了紡織品、彩繪陶俑、漆木器等各類随葬品800餘件,出土慕容智墓志首次提及吐谷渾“大可汗陵”的存在。

(綜合央視、新華社、中新社)

糾正近千年謬誤 陝西發現漢文帝霸陵真址

江村大墓外藏坑出土的印章 新華社發

霸陵确址千年紀要

元代

近千年前,駱天骧《類編長安志》載,漢文帝霸陵在西安白鹿原鳳凰嘴下

清乾隆年間

陝西巡撫畢沅在鳳凰嘴題寫銘文:“漢文帝霸陵”

20世紀60年代

霸陵考古調查和發掘工作開始

2011年-2013年

考古隊反複探查鳳凰嘴,未發現任何漢代陵墓遺存,轉而調查江村大墓

2017年

考古人員對江村大墓中8座外藏坑進行發掘,出土大量漢代文物

2021年

考古人員确認江村大墓是漢文帝霸陵

漢文帝其人

霸陵的發現,令很多人想到了漢文帝以及“文景之治”,這是中國曆史上的一個盛世。

《史記》記載,在位期間,漢文帝較為節儉,宮室、園林等都沒有增加。“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銀銅錫為飾,不治墳,欲為省,毋煩民。”就是說,建造這座陵墓,不準用金銀銅錫等做裝飾,不修高大的墓冢,盡量節省。

漢文帝躬行節儉,以上率下,使當時社會形成尚儉崇廉風尚,開創了著名的“文景之治”,為西漢的鼎盛奠定了物質基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