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金标準”成口号,這杯“星巴克”還香嗎?

新聞背景:

食材過期後仍繼續用,做成多款暢銷飲品售出;主管、店員“言傳身教”篡改保存期限,有的食材被人為“延保”一周;承諾“開封後不過夜”的糕點,第二天偷偷上架……近日,媒體記者卧底調查發現,江蘇無錫兩家星巴克門店頻繁觸碰食品安全的紅線。12月13日,星巴克中國官方微網誌發文回應稱,對于報道中所涉及的食品安全問題深感震驚,并第一時間關閉了這兩家門店,立刻啟動深入調查。

“金标準”成口号,這杯“星巴克”還香嗎?

中國經濟網資料圖 韓藝嘉/攝

星巴克辜負了消費者,辜負了中國市場

雖然類似醜聞屢見不鮮,但發生在星巴克身上還是讓人頓感驚訝。一方面,作為全球知名咖啡品牌,星巴克在其官網鄭重承諾:“以行業最高标準為基礎,制定并嚴格執行星巴克食品安全金标準。”另一方面,星巴克在國内的5100多家門店均是公司直營,不對外開放加盟。“金标準+直營”,卻在底線問題上“栽跟頭”,實在不應該。

平心而論,如果此事出現在“三無”門店,食客也許不會太愕然。而星巴克這種世界知名品牌,在業界是“濃眉大眼”的頭部企業,為何也幹這下三濫的勾當?星巴克釋出聲明稱“對于報道中所涉及的食品安全問題,我們深感震驚”,其實消費者更震驚。除了震驚還會驚慌,特别是那些經過光顧涉事門店的消費者恐怕氣極,他們有理由擔心吃了問題食品而影響了身體健康。不得不說,星巴克辜負了消費者,辜負了中國市場,也辜負了公衆一直以來對它的信賴。

“金标準”落實不到位,“潛規則”就會變得明目張膽

歸根結底,是利益驅使。正如報道指出,涉事門店種種觸碰底線的行為,都是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潤。因為星巴克要考核門店的營業額和利潤率,門店就處心積慮地美化資料,不惜踐踏承諾。在利益驅使下,監管出現疏漏是大機率事件,原本嚴格的管理制度也可能被架空。在門店主管、店員的“默契配合”下,星巴克的相關制度和标準形同虛設,上級檢查人員根本發現不了實際問題。

保證食品高标準與賺取高利潤的平衡木,難免會失衡。這種失衡的情況将促使企業壓榨員工,甚至鑽監管和法律的空子進行使壞。加盟商審批許可時提高選址的标準,分店的利潤空間小。若星巴克等諸類品牌想繼續遵守承諾,不妨給利潤低的分店給予一定的補貼或者優惠活動。畢竟,不是所有的分店都能賺取一定的利潤維持經營,也不是所有門店都人流量大。一家好的餐飲業規模化後,應建立起良好的門店經營系統,以改善經營條件,擴大其營運空間,保證食品安全供應。

品牌的樹立依靠的不僅是宣傳,更應回歸産品品質本身

本次事件不管是寥寥個案還是整展現象,從業人員脫不了幹系。無錫兩家門店的從業人員默許食品安全“潛規則”并一以貫之,喪失了最基本的職業素養和道德感。食品安全終究是“人”的因素在左右,若其嚴格按照食材标準選取,保持良好的衛生狀況,此類事件或許可以避免。

締造一個品牌可能需要數十年苦心經營,毀掉一個品牌則簡單多了。一邊标榜自己的“金标準”和直營模式,一邊頻繁踐踏食品安全底線,這無異于自砸招牌。如何把制度和标準真正落實到位,是星巴克等知名餐飲品牌面臨的共性課題。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是食品企業的底線和生命線。品牌的樹立依靠的不僅是唯美顔值的宣傳、動聽的故事和理念的灌輸,更應回歸産品品質本身,品牌食品企業更應肩負起美味公平的責任,讓所有人都公平地享用安全美味。一飲一啄的出品皆與宣傳所示一緻,每個出品流程皆能慎獨而行,方為至善。

(以上綜合南方日報、廣州日報、人民網、紅網)

微言大義:

@小天:請拿出三四十塊一杯咖啡該有的品質。

@西瓜味的夏天:服務态度也提升一下吧。

@吳不吳:全國的店都查一下好不好,也得對得起大家的支援。

@麥芽雪你個冷萃:很失望,希望好好整改。

@深谷幽蘭:對得起我風雨無阻,每天一杯的捧場嗎?

中國經濟網編後語:

此次事件,星巴克沒有裝“鴕鳥”,反應還算及時。消費者更關心的是,僅有面對輿情的積極态度,并不足以解決問題。“金标準”也好,“飛行檢查”也罷,不認真執行就隻是宣傳口号。食品安全是餐飲行業的底線,哪個品牌自己的标準也稱不上“行業天花闆”,而失去了透明的管理和全方位的監管,聲譽再好的企業也可能犯錯。曾經作為“小資”标簽的星巴克,面對的已經是市場的充分競争。這杯咖啡還香不香?消費者“心中有杆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