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朱元璋臨終下令多名妃嫔殉葬,張美人幸免,隻因她有一個好女兒

在古代男權社會,女性的社會地位是非常低的,她們隻是男性的附屬物,是依附于男性而存在的,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如果一個女人有父親、丈夫和兒子,那麼她的一生還算是比較安穩的,也是以,為人妻妾,生下兒子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皇家,畢竟有皇位要繼承,即便自己的兒子不能繼承皇位,但是能生下兒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讓自己後半生的生活有了保障。

朱元璋臨終下令多名妃嫔殉葬,張美人幸免,隻因她有一個好女兒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母憑子貴”和“子憑子貴”這兩個詞,實際上,兩者在皇家是相通的,母子之間是互相依存的。這也是為什麼,後宮的女人們,要絞盡腦汁往上爬并且日思夜想能誕下皇子。有兒子和沒有兒子差別是很大的,我們就拿皇帝去世後的境況來說,在很多朝代,比如唐宋時期,皇帝去世後,沒有生下兒子的妃嫔隻能到寺院中出家為尼,我們熟知的女皇武則天就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曆。

武則天最初是李世民的才人,李世民去世後,武則天因為沒有孩子不得不到感業寺出家,好在後來被李治接進宮中,也就有了後來的女皇帝。當然出家為尼雖說是從此與青燈古佛相伴一生,但畢竟是能活着,如果是在明清的某些時期,這樣的沒有生下兒子的妃子是要殉葬的。

殉葬是一種活人殉葬制度,先秦時期以及更早的時期比較盛行,中間曾有一段時間被廢除,唐宋時期就不存在這個殉葬制度,但宋朝之後,殉葬制度又死灰複燃,明朝從一開始就有殉葬制度,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後,他的很多妃子被要求殉葬。

朱元璋臨終下令多名妃嫔殉葬,張美人幸免,隻因她有一個好女兒

曾參與編纂《明史》的清初文學家毛奇齡在他的著作《勝朝彤史拾遺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初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宮人十數人。”

也就是說朱元璋的妃子中有46人被要求殉葬,還有十多個宮女。這個數量其實是相當大的。當然這并不是說所有的妃子都被要求殉葬,實際上,朱元璋去世的時候,他的很多妃子已經先他而去了,這包括了不少品級比較高的妃子,馬皇後就不必說了,還有成穆貴妃孫氏、李淑妃、郭甯妃、碽妃等。

在活着的那些妃子中,生下兒子的妃子自然不必殉葬,其他的即便是生下了公主也逃脫不了殉葬的命運。

當然,朱元璋的妃子中也有一人雖然生的是公主卻被要求不必殉葬,此人就是張美人。張美人在曆史上并沒有什麼特别之處,不過,她卻是朱元璋晚年才納的妃子,并且生下的公主是朱元璋最小的一個孩子。

這位公主就是寶慶公主,寶慶公主大約出生于1395年,當時朱元璋已經是68歲的高齡。朱元璋一生有26個兒子和16個女兒,其中有四個孩子是在朱元璋六十歲之後所生的。

朱元璋臨終下令多名妃嫔殉葬,張美人幸免,隻因她有一個好女兒

在這四人中,有兩個兒子都出生在1388年,而最小的兒子出生于1394年,但很快就夭折了,寶慶公主生于1395年,是最小的一個孩子,是以這算是真正的老來得女,必然受盡寵愛。

朱元璋對寶慶公主是相當寵愛的,也是以,朱元璋下令,寶慶公主的生母張美人不必殉葬,為的就是好好照顧寶慶公主。

要知道,朱元璋去世的時候,寶慶公主隻有四歲,是以張美人因為生了寶慶公主的原因得以活了下來。不過在寶慶公主的後期撫養中,卻并不是張美人在撫養,《明史》中有這樣的記載:“先是,成祖即位,主甫八歲,命仁孝皇後撫之如女。”

也就是說,明成祖朱棣繼位後,寶慶公主由仁孝皇後撫養,朱棣登基的時候,寶慶公主隻有八歲,張美人是否在建文帝時期已經去世我們不得而知。

說起來,寶慶公主很得哥哥朱棣的寵愛,她出嫁時候的嫁妝遠遠高于其他的公主,不過寶慶公主的壽命并不長,不到四十歲就去世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