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孫皇後的叔叔犯了錯,本不可恕,李世民卻當衆賜給他數十匹絹

大業七年,楊廣開始為東征高句麗開始做準備,征集士兵和糧草,但有很多人并不願意到那麼遠的地方去打仗,當然征兵是強制性的,并不是你不想去就能不去的,是以也有一部分人就為此而踏上了逃亡的道路,比如長孫順德。

長孫皇後的叔叔犯了錯,本不可恕,李世民卻當衆賜給他數十匹絹

長孫順德是長孫無忌和長孫皇後的族叔,長孫家在北周時期和隋朝時期還是比較大的一個家族,而長孫順德原本也在隋朝為官,隻是官職比較小,僅僅是個右勳衛。楊廣征兵東征的時候,長孫順德也在其中。

但是長孫順德并不願意去遼東打仗,他隻想安安穩穩做個小官。為了不去打仗,長孫順德跑了,他跑到了太原,住在李淵的家中。長孫順德和李淵以前就是好朋友,而且他的侄女還嫁給了李淵的次子李世民,這關系就更近了一步。

長孫順德在李淵那裡住了很久,一直到617年,李淵覺得時機到了,也準備起兵,李世民、劉文靜、長孫順德和劉弘基等人就開始招兵買馬,為李淵起兵做準備。

長孫皇後的叔叔犯了錯,本不可恕,李世民卻當衆賜給他數十匹絹

他們在很短的時間内就聚集了一萬多人,然後分别訓練這些士兵,而李淵的這一番操作,讓他的副手也是楊廣派來監視李淵的王威和高君雅所懷疑。要知道李淵雖然深藏不露,但是長孫順德、劉文靜和劉弘基等人都算是有罪之人,李淵不僅沒有處罰他們,也沒有将他們送到楊廣那裡,反而讓他們訓練士兵,大有重用的意思。

是以,王高二人斷定李淵野心不小,不過兩人比較倒黴,除掉李淵的計劃被李淵提前知道,反過來先解決了王高二人,而長孫順德和劉弘基自然是解決王高二人的主力。

後來李淵正式起兵,長孫順德成了統軍,立下了不少戰功。當時鎮守河東的遂将屈突通與劉文靜、長孫順德在潼關遭遇。屈突通不敵,但又不願意投降,最後在李淵攻進長安之後,選擇領兵去洛陽投奔楊侗,但是長孫順德并沒有給屈突通這個機會,他追到桃林将屈突通綁到了長安。

長孫皇後的叔叔犯了錯,本不可恕,李世民卻當衆賜給他數十匹絹

李淵登基之後,長孫順德就成了左骁衛大将軍,并封了薛國公,因為長孫皇後的關系,長孫順德是站在李世民這邊的,雖然史籍并沒有記載他在李世民和李建成的較勁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但是626年的玄武門之變他是參加了的。

《舊唐書》記載:“武德九年,與秦叔寶等讨建成餘黨于玄武門。”也是以,李世民登基之後,長孫順德得食1200戶,與他同檔次的是羅藝、柴紹和李孝恭。不僅如此,李世民還給長孫順德賜了宮女,還準許他宿在内省。

這樣的賞賜可不是任何人都能有的,除了長孫順德自身的功績之外,自然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是長孫皇後的叔叔,也算是外戚。但即便長孫順德已經位高爵重,按理來說是不缺财物的,但是他偏偏就是“受人饋絹”了。

長孫皇後的叔叔犯了錯,本不可恕,李世民卻當衆賜給他數十匹絹

這件事就發生在李世民登基不久後,長孫順德在監奴的時候徇私,收受了人家的絹帛,有司就彈劾了長孫順德。李世民很生氣,沒想到長孫順德如此地打他的臉,他對身邊的人說:

“順德地居外戚,功即元勳,位高爵厚,足稱富貴。若能勤覽古今,以自鑒誡,弘益我國家者,朕當與之同有府庫耳。何乃不尊名節,而貪冒發聞乎!”

很有恨鐵不成鋼的意思,等李世民發洩完了之後,還得尋思如此處置長孫順德,按照律法,這不算小罪。但是考慮到長孫順德的身份,既是開國功臣,又是長孫皇後的叔叔,于情于理,李世民都不能重罰了他。

思來想去,李世民決定當衆賞賜給長孫順德幾十匹絹帛,以愧其心。不過這樣的處罰讓很多人不滿意,大理少卿對李世民說:“順德枉法受财,罪不可恕,奈何又賜之絹?”李世民是這樣說的:“人生性靈,得絹甚于刑戮;如不知愧,一禽獸耳,殺之何益!”

長孫皇後的叔叔犯了錯,本不可恕,李世民卻當衆賜給他數十匹絹

意思就是說:如果長孫順德有羞恥心,那麼在得到李世民賜下的這數十匹絹帛後,必然很羞愧,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這比殺了他還讓他難堪,以後他也會改正。而如果他沒有羞恥心,就算是殺了,又有什麼意義呢?

這番話說得不無道理,不過也算是李世民在想盡辦法保住長孫順德的性命,那麼長孫順德得到這樣的賞賜後,是什麼樣的反應呢?他似乎并沒有如李世民想的那樣檢討自己。

這也讓李世民非常的生氣,再加上長孫順德和李孝常關系不錯,不久之後,長孫順德就是以被免官,爵邑也都收回了,成了一個閑人。日子過的别提有多憋屈了,正是這樣的一段經曆才讓長孫順德痛定思痛,再次被任用後,長孫順德就像換了一個人似的,按照《舊唐書》的說法就是“理郡著明肅之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