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發明針對宮女的刑罰,受刑人身不見血,比“一丈紅”還殘忍

提起“一丈紅”,大家肯定會想起《甄嬛傳》,華妃漫不經心地說了一句“今年的楓葉好像不夠紅啊,那就賞夏常在一丈紅吧,就算是用她的血為宮裡的楓葉積點顔色。”也正是因為這句台詞,讓觀衆對“一丈紅”有了了解。

清朝發明針對宮女的刑罰,受刑人身不見血,比“一丈紅”還殘忍

“一丈紅”有多殘忍?

一丈紅是用在後宮中的刑罰,多數用來懲罰犯錯的妃嫔宮人,刑具是一種兩寸厚、五尺長的木闆,用其責打女犯腰部以下的位置,不計數目打到筋骨皆斷,血肉模糊為止,遠遠看去,鮮紅一片,故曰“一丈紅”。

但“一丈紅”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使用,在後宮中,隻有皇上、太後、皇後以及正二品以上妃子或者太子妃才能動用刑罰。

清朝發明針對宮女的刑罰,受刑人身不見血,比“一丈紅”還殘忍

在《甄嬛傳》中,華妃是正二品妃子,是以有權利對皇帝的妃嫔适用刑罰,太子妃位居從一品也可以使用,不過兒媳對婆婆用刑好像不合理。

最終,夏常在因為孤獨嚣張,被華妃賞了“一丈紅”,之後落下終身殘疾,最終老死在冷宮之中。

不過,“一丈紅”在曆史中并不存在,如果真的存在它對于女性來說就是災難噩夢。

雖然曆史上沒有“一丈紅”這種刑罰,但清朝有名的十大酷刑,其殘忍程度也堪比一丈紅,可以說有過之而無不及。但今天要說的這種刑罰并不在十大酷刑之内,殘忍程度不輸“一丈紅”,沒錯就是——墪鎖刑。

清朝發明針對宮女的刑罰,受刑人身不見血,比“一丈紅”還殘忍

何為“墪鎖刑”?

從字面上看,就是将囚犯放進一個箱子裡,箱子的大小正好能讓一個人蜷縮在裡面,兩邊還設有洞口剛好能卡住犯人的頭和胳膊。隻要人一旦被塞進去,就完全不能動彈,甚至不能改變位置。

在清朝時期,這種刑罰專門同來懲罰犯錯的宮女,這種懲罰可謂身不見血,但過程卻十分殘忍。

清朝發明針對宮女的刑罰,受刑人身不見血,比“一丈紅”還殘忍

墪鎖刑的器具是由幾塊木闆制成的木籠,前面長,後面短,長的一端觸地。籠子上方有口卡住犯人頸部,晝夜站立,直至死去,也有的先在腳下墊物,套定卡住脖子後再撤出墊物,緻犯人懸空窒息而死。

因為宮女在箱子裡始終保持一種姿勢,漸漸的會呼吸困難,之後連正常的生理活動都無法進行,最終被折磨緻死。

清朝發明針對宮女的刑罰,受刑人身不見血,比“一丈紅”還殘忍

這種刑罰為什麼會流行?

墪鎖刑的刑具非常簡單,幾塊木闆就能制成,它屬于活動式監獄,省空間,省人力,有了它,随時都可以把刑具帶在身邊,哪裡有犯人哪裡使用,不需要四處押送。

當宮女犯錯後,隻需要将她們裝進箱子裡,然後放到荒無人煙的地方,任其自生自滅就可以了。

根據記載,墪鎖刑在外蒙比較受歡迎,因為當時他們物資缺乏,建造大牢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是以這種刑罰解決他們的一大難題。

總的來說,墪鎖刑殘忍至極,在佩服古人智慧的同時,也感歎這種刑罰已經消失,要不然會有很多女子遭受這種刑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