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朝发明针对宫女的刑罚,受刑人身不见血,比“一丈红”还残忍

提起“一丈红”,大家肯定会想起《甄嬛传》,华妃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今年的枫叶好像不够红啊,那就赏夏常在一丈红吧,就算是用她的血为宫里的枫叶积点颜色。”也正是因为这句台词,让观众对“一丈红”有了了解。

清朝发明针对宫女的刑罚,受刑人身不见血,比“一丈红”还残忍

“一丈红”有多残忍?

一丈红是用在后宫中的刑罚,多数用来惩罚犯错的妃嫔宫人,刑具是一种两寸厚、五尺长的木板,用其责打女犯腰部以下的位置,不计数目打到筋骨皆断,血肉模糊为止,远远看去,鲜红一片,故曰“一丈红”。

但“一丈红”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使用,在后宫中,只有皇上、太后、皇后以及正二品以上妃子或者太子妃才能动用刑罚。

清朝发明针对宫女的刑罚,受刑人身不见血,比“一丈红”还残忍

在《甄嬛传》中,华妃是正二品妃子,所以有权利对皇帝的妃嫔适用刑罚,太子妃位居从一品也可以使用,不过儿媳对婆婆用刑好像不合理。

最终,夏常在因为孤独嚣张,被华妃赏了“一丈红”,之后落下终身残疾,最终老死在冷宫之中。

不过,“一丈红”在历史中并不存在,如果真的存在它对于女性来说就是灾难噩梦。

虽然历史上没有“一丈红”这种刑罚,但清朝有名的十大酷刑,其残忍程度也堪比一丈红,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今天要说的这种刑罚并不在十大酷刑之内,残忍程度不输“一丈红”,没错就是——墪锁刑。

清朝发明针对宫女的刑罚,受刑人身不见血,比“一丈红”还残忍

何为“墪锁刑”?

从字面上看,就是将囚犯放进一个箱子里,箱子的大小正好能让一个人蜷缩在里面,两边还设有洞口刚好能卡住犯人的头和胳膊。只要人一旦被塞进去,就完全不能动弹,甚至不能改变位置。

在清朝时期,这种刑罚专门同来惩罚犯错的宫女,这种惩罚可谓身不见血,但过程却十分残忍。

清朝发明针对宫女的刑罚,受刑人身不见血,比“一丈红”还残忍

墪锁刑的器具是由几块木板制成的木笼,前面长,后面短,长的一端触地。笼子上方有口卡住犯人颈部,昼夜站立,直至死去,也有的先在脚下垫物,套定卡住脖子后再撤出垫物,致犯人悬空窒息而死。

因为宫女在箱子里始终保持一种姿势,渐渐的会呼吸困难,之后连正常的生理活动都无法进行,最终被折磨致死。

清朝发明针对宫女的刑罚,受刑人身不见血,比“一丈红”还残忍

这种刑罚为什么会流行?

墪锁刑的刑具非常简单,几块木板就能制成,它属于活动式监狱,省空间,省人力,有了它,随时都可以把刑具带在身边,哪里有犯人哪里使用,不需要四处押送。

当宫女犯错后,只需要将她们装进箱子里,然后放到荒无人烟的地方,任其自生自灭就可以了。

根据记载,墪锁刑在外蒙比较受欢迎,因为当时他们物资缺乏,建造大牢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这种刑罚解决他们的一大难题。

总的来说,墪锁刑残忍至极,在佩服古人智慧的同时,也感叹这种刑罚已经消失,要不然会有很多女子遭受这种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