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雷軍造車:ALL IN?

雷軍退出多家小米關聯公司,ALL IN造車。

文/徐珊珊

這一次,雷軍似乎賭定了。

今年以來,雷軍陸續退出多家小米關聯公司董事席位。12月份動作更加頻繁,引發業界廣泛關注。14日早間,“雷軍退出多家小米關聯公司”詞條一度沖上微網誌熱搜榜第36條。

雷軍造車:ALL IN?

天眼查資訊顯示,接棒雷軍的曾學忠、尚進、張峰等人均是小米内部核心高管。針對此事,小米公關部總經理王化回應稱,是正常變更。雷軍今年精力主要放在造車相關事務上,高管們已經可以分擔相關的一些工作和職責。

雷軍造車:ALL IN?

天眼查截圖

王化進一步指出,這一資訊表明了小米造車工作的提速。換句話說,也意味着雷軍未來将專注于其“最後一次創業”——造車事業。

“ALL IN”下場造車

從幾年前投資蔚來開始,雷軍的造車野心或許已經開始萌芽。

2019年,小米投資了國内造車新勢力代表小鵬汽車,此後對于智能汽車業務的布局逐漸清晰。先後推出“手機+汽車”、”手表+汽車”、“小愛同學+汽車”應用,在大力投資産業鍊上遊關鍵企業的同時,官宣通過百億元入場券,下場造車。

長江證券在6月的研報中指出,通過投資快速撬動智能汽車相關技術與産業鍊,仍會是小米車端布局的主要特點。與之相符地,小米對外投資一直沒有放慢節奏。

10月份,小米宣布收購自動駕駛技術公司Deepmotion的71.16%已發行股本,同時入股锂電池供應商贛鋒锂電。

雷軍造車:ALL IN?

回想雷軍在小米2021年春季釋出會上說道,“這一回,我将親自帶隊,這将是我人生中最後一次重大創業項目。我願意押上我人生全部的聲譽,再次披挂上陣,為小米汽車而戰。”場面感動了無數網友。

在這場釋出會上,小米對盛傳已久的造車傳聞予以确認。52歲創始人雷軍賭上全部聲譽,宣布再度創業。

“笃定

感動之餘,不禁引人思考:小米汽車是否能夠複刻其在智能手機業務上的成功模式?相信這也是很多人對雷軍抱持期待的地方。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釋出的資料,2021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3.2億部,同比下滑6%。按廠商來看,三星出貨量達6940萬部;蘋果排名第二,出貨量4920萬部;小米緊随其後,出貨量為4400萬台,市場佔有率達14%。

在智能手機領域,小米無疑是成功的。基于自身強大的研發能力以及對供應鍊的高度整合,小米手機已經被貼上“高成本效益”的标簽,并以此馳騁國内和海外市場。

然而這并不能代表小米汽車也可以成功,畢竟隔行如隔山。雖然浦銀國際認為,新能源汽車的電子制造和供應鍊管理方式或将更接近于智能手機行業的發展模式,但迄今還未有一家手機制造商推出自己品牌的汽車。蘋果在這方面目前來講還是一個失敗的案例。

盡管如此,雷軍依然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笃定。

雷軍造車:ALL IN?

今年3月,小米官方宣布智能電動車業務正式立項,首期将投入100億元人民币。11月份,小米成立第二家汽車公司。過了幾天,小米汽車總部和工廠落戶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

小米集團釋出的第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智能電動車業務推進順利,團隊成員已超過 500 人。至此,小米造車算是穩步進行。

而雷軍陸續退出多家小米關聯公司,是不是意味着小米汽車有望在原定的2024年前面世呢?我們不得而知,但能夠明确的是,雷軍這一次必須賭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