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糖化”真能延緩衰老嗎?營養師幫您避坑

近些年,“抗糖化”這個概念逐漸深入人心,尤其是常被一些愛美人士挂在嘴邊。聽起來,這像是繼“抗氧化”“補充膠原蛋白”“抑制黑色素生成”等護膚秘笈之後,出現的某種延緩衰老的高科技方法。為了迎合這種需求,市場上的商家順勢推出各式各樣号稱能抗糖化的産品,既有口服的保健品,也有外用的洗面乳、乳液、面膜等化妝品。甚至,還有人把抗糖化延伸了解成“戒糖”或“斷碳水”飲食,以追求更全面徹底的抗糖化效果。

“抗糖化”真能延緩衰老嗎?營養師幫您避坑

視覺中國供圖

那麼,抗糖化究竟是怎麼回事?抗糖化産品真能延緩衰老嗎?我們聽聽中日友好醫院營養科醫師于永超怎麼說。

(1)糖化反應可能誘發多種慢性病

糖化反應即通常所說的“糖化”,是指還原糖(如葡萄糖)與蛋白質、脂質或核酸之間的非酶促化學反應。

這個概念看似晦澀難懂,但其現象在生活中很常見,就是在烤面包、烤饅頭片等高溫烹饪過程中,食物産生顔色褐變和誘人香氣的化學原理。此現象最早是法國化學家美拉德在1912年發現的,是以,這個化學反應過程也被稱為“美拉德反應”。

很多人也許會問,如果說這就是糖化,那糖化很好啊,有了糖化,食物更香更好吃了。但是前面講過,糖化反應是一種非酶促化學反應。要特别注意“非酶促”這個條件,正常情況下,生物體内本就能在特定酶的催化下使糖與蛋白質有序結合,進行蛋白質的糖基化修飾,生成生命活動所必需的功能更為豐富的糖蛋白,這屬于有酶參與的糖基化修飾作用,是好事。而我們所說的“糖化”,是沒有酶參與的,是壞事。

糖化反應不僅會在高溫烹饪時快速發生,也會在體内的體溫條件下緩慢進行。存在于血液、組織液中和細胞内的葡萄糖,跟蛋白質等分子經過一系列複雜的化學反應,最終生成了一大類被稱作晚期糖基化終末産物(AGEs)的物質。

“晚期糖基化終末産物”這名詞聽起來陌生,但不是無名之輩,因為最早發現的這類物質就是糖尿病患者體内的糖化血紅蛋白。研究表明,晚期糖基化終末産物是多種慢性疾病的發病機制之一,如糖尿病及其并發症、動脈粥樣硬化、骨質疏松和阿爾茨海默病等。

它在組織中廣泛累積,越是更新周期長的蛋白質中累積得越多,例如骨骼和皮膚中的膠原蛋白,而後會影響蛋白質的正常生理功能,如導緻機械支撐強度下降。另外,它不僅因其本身的生物學特性直接産生危害,還能夠通過與細胞表面特定受體結合,産生調節信号,持續促進發炎發生或者誘導氧化應激,間接發揮有害作用。

其實在人體内,晚期糖基化終末産物時時刻刻都在生成,并且主要随着糖化蛋白質的降解而經腎髒排出體外,客觀上保持着動态平衡。當人體衰老或者患糖尿病時,它的排出會減慢或者生成會加快,進而在體内逐漸累積。科學研究表明:作為晚期糖基化終末産物之一的糖化膠原蛋白一般在20歲時首次被觀察到,并以每年約3.7%的速度累積,在80歲時增長幅度可達30%-50%。

(2)糖化累積也是皮膚衰老的特征

相對于其他内髒器官組織,皮膚更容易觀察,是以人們普遍關注皮膚問題與糖化反應之間的關系。研究也證明,無論是衰老還是糖尿病因素,皮膚中的晚期糖基化終末産物含量都出現了明顯的升高,換句話說,皮膚中晚期糖基化終末産物的累積,是皮膚衰老的一個典型特征。

當皮膚中晚期糖基化終末産物的累積增加後,一方面能夠導緻細胞間的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等功能障礙,如韌性和彈性降低;另一方面,能夠減少真皮細胞的增殖并促進其凋亡,并誘導角質形成細胞過早衰老,結果就是皮膚更加暗淡、粗糙。

不過,雖然晚期糖基化終末産物的累積與皮膚衰老有關聯,但目前尚未明确其中的因果關系。事實上,日曬、吸煙、飲食等因素,都可能通過氧化應激或發炎等機制,參與到糖化反應與皮膚衰老的相關性之中。

日光中的紫外線,主要通過促進發炎、細胞凋亡、氧化損傷等機制損害皮膚。有研究指出,在年輕人中,皮膚做防曬保護時并未觀察到明顯的晚期糖基化終末産物累積,而暴露在陽光下的皮膚區域,顯示出明顯的沉積增加,這表明紫外線照射可促進體内晚期糖基化終末産物的形成。

吸煙是皮膚衰老的典型加重因素。吸煙能加速皮膚中晚期糖基化終末産物的形成,并增加其在包括皮膚在内的各種組織中的沉積。

衰老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飲食。食品中晚期糖基化終末産物的含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加工方法,如烹調時間和溫度。一般來說,油炸食品比水煮或蒸制食品含有更多的晚期糖基化終末産物。研究表明,從食物中攝入的晚期糖基化終末産物,大約有10%-30%被人體吸收後進入血液循環。

(3)保健品宣稱抗糖化靠譜嗎

從抗糖化的機制來看,減少晚期糖基化終末産物的生成或者促進其降解,或是拮抗晚期糖基化終末産物的受體,都是值得探索的幹預方向。但無論是受限于有效性或是安全性,目前都沒有臨床研究證據充分的特效藥可用。

不過在營養方面,我們有一些可能有效的抗糖化思路,主要通過抗氧化或者抗炎來間接實作。

這些成分有些屬于抗氧化劑,如維生素C、維生素E、α-硫辛酸、N-乙酰半胱氨酸、硒元素、類黃酮、藍莓提取物、槲皮素和蘆丁等;有些能維持皮膚正常新陳代謝,如煙酰胺、吡哆醛、鋅和錳元素等;有些含有酚類的香料和草藥,也在體外實驗中表現出能抑制白蛋白的糖基化,其中包括生姜、肉桂、丁香、馬郁蘭、迷疊香和龍蒿。

上述營養素或功能成分,絕大多數雖然尚處于體外實驗或者動物實驗階段,但安全性較有保證,是以有些商家便以抗糖化功效為導向,“創造性”地排列組合出各種配方産品。

例如某品牌抗糖膠囊,主要成分有α-硫辛酸、鉻、肉桂、銅、鋅、維生素A、維生素C、生物素等。商家宣稱,α-硫辛酸和肉桂能加速葡萄糖代謝,進而減少糖與膠原蛋白結合;維生素C和銅能促進膠原蛋白合成;鋅、維生素A和生物素能幫助抗氧化。

乍一看,這是從多方面發力聯合抗糖化,但細想不難發現,這不就相當于鼓勵人們每種食物都吃一些,不要偏食挑食嗎?頂多額外再每日補充一片複合維生素微量元素片。這番情景,類似于放着牛奶、雞蛋、豆腐不吃,卻熱衷于選擇“高大上”的蛋白粉。

是以,這類産品的實際效果,既因目前缺乏充分的臨床研究證據而難以明确抗衰老作用,也因混雜了多種幹擾因素而難以讓人完全信服是“通過抗糖化來實作抗衰老”的。

至于是否值得花高價選購此類商品,那隻能豐儉由人,根據自己的消費能力而定。

(4)“低碳水”“斷碳水”不可取

那麼,有沒有相對可行又少花冤枉錢的抗糖化方法呢?我們可以來分析分析。

首先,要了解所謂的“戒糖”是指戒遊離糖,如白砂糖、葡萄糖、果糖等。飲食中要盡量減少食用添加糖,也就是少吃甜食或少喝含糖飲料等。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日常宜限制添加糖的攝入量,每天不超過50克,最好在25克以内。

有些人為了減少體内葡萄糖,采取低碳水飲食,甚至斷碳水飲食,這是有很大健康風險的。人體每日能量需要的一半以上,都是由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而且相對于蛋白質和脂肪,碳水化合物代謝中産生的廢物更少,給肝髒和腎髒帶來的代謝負擔更輕。如果食物中幾乎沒有碳水化合物,那麼皮膚細胞不僅面臨能量不足而導緻膠原蛋白更新變慢,還會因為體内的酮體、氨等有害代謝産物過多而更易凋亡。可能折騰一通後,皮膚反倒更差了。

我們建議選擇更加合适的碳水化合物,用全谷物、粗雜糧或薯類等主食替代大米白面等精制谷物主食,通過穩定血糖波動,來減少晚期糖基化終末産物的産生。

其次,盡量采用健康的烹饪或食物加工方式,避免高溫煎烤烹炸,選擇蒸煮炖等。這樣一來,既能減少食物中的晚期糖基化終末産物,又能減少高溫産生的某些有害物質,有助于由内而外延緩衰老,守護健康。

此外,平時還應養成一些衆所周知的健康生活習慣,如防曬、避免吸煙或二手煙、保持充足睡眠和健康的體重等,這些都有利于降低體内晚期糖基化終末産物的水準。

雖然我們都希望衰老能來得更慢一些,但科學地講,衰老是個自然的過程,至少目前沒有什麼靈丹妙藥。況且,為此過度憂愁焦慮,反倒可能加速衰老。是以,從根源上還需正确認識衰老,與衰老共存。

來源 北京日報用戶端 | 記者 汪丹

編輯 王海萍

流程編輯 吳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