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起底帶貨主播:教育訓練一周、時薪百萬、聯手MCN“割韭菜”

央廣網北京12月13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經濟之聲《天下财經》報道,直播帶貨的火熱讓主播成為熱門職業,但主播行業的種種亂象令人大跌眼鏡。

“白紙型”求職者教育訓練一周即上崗

記者以應聘者身份撥打了幾家MCN機構的招聘電話,相關招聘人員基本上來者不拒,甚至有公司連履歷也不需要,發送一張個人照片就能直接參加面試,并且号稱毫無相關經驗的“白紙型”求職者,經過一周教育訓練就能上崗。

“這個崗位隻要學會怎麼看鏡頭、怎麼介紹産品就可以。此外要背一些話術,有些敏感詞要規避。”某MCN機構人事相關負責人說。

單個小時報價沖上驚人百萬級

對于新手來說,主播這一行業的“入場證”幾乎唾手可得,與此同時,光鮮亮麗的行業現狀和收入水準帶來了極緻誘惑。

在今年“雙11”預售期的第一輪直播中,李佳琦、薇娅兩大頭部網絡主播的銷售額累加達到約189億元,數字驚人。

根據相關平台資料,直播帶貨單個小時的報價可以沖上百萬級别——羅永浩為113萬/小時;“多餘和毛毛姐”為124萬/小時。

此外,王祖藍為29萬/小時;“八戒說車”為40萬/小時;“浪胃仙”為25萬/小時;“痞幼”為18萬/小時。

“按平均水準非常保守地估計,一位擁有三四千萬粉絲的主播,一場4小時的直播下來,整個團隊能拿到的各種費用及抽成達到四五百萬、五六百萬元。一位腰部主播一場直播下來,能拿到四五十萬元。”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MCN機構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銷售額中可能有一半以上是退貨”

不過,由于入行門檻低、從業人員良莠不齊,所謂的“咖位”并不直接與相應的專業技能“劃等号”。

記者發現,有些主播在直播過程中“脫缰”“翻車”是常有的事情,粉飾資料更成為“常态”。增粉100隻需8元、“1288贊+88條真人評論+10萬播放”隻要30元……

演員徐申東就曾曝光,直播帶貨時不僅需要花錢買流量,甚至還需要花錢做資料、“刷單”。

一家制造業企業的電商負責人王迪安告訴記者:“很多主播公布‘帶貨戰報’,即公布銷售額,卻從來沒有公布過退貨金額。實際上有些主播的銷售額中可能有一半以上的退貨。”

主播偷逃稅款有“套路”

為了讓利潤更豐厚,主播和“幕後推手”MCN機構一方面擡高市場報價,另一方面通過所謂的“稅收籌劃”在稅負上給自己“做減法”。

國家稅務總局杭州市稅務局此前釋出消息稱,網絡主播朱宸慧(雪梨)、林珊珊因偷逃稅款,将被依法追繳稅款、加收滞納金并處罰款分别計6555.31萬元和2767.25萬元。有業内人士坦言,“雪梨”們不是被罰的第一個,也絕不是最後一個,一大波網紅主播“補稅潮”可能就要到來。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應用經濟系主任葛玉禦指出:“網絡主播普遍采用的偷逃稅套路是——到部分需要稅源的地區設立多家個人獨資企業并虛構業務,将從相關企業取得的工資薪金和勞務報酬所得轉換為經營所得,在能夠雇傭财務人員建賬進而查賬征稅的情況下故意不建賬,利用核定征收政策将稅負從原來的最高45%降低到10%以下。”

MCN機構被指“兩頭黑”

職業準入、市場報價、稅收繳納等多方面的亂象,都使得帶貨主播這一新職業沒有建立起清晰的規則邊界。

其中,MCN機構被認為是“兩頭黑”,一頭“坑企業”,一頭“坑主播”。

大大小小、魚龍混雜的MCN機構在市場中“渾水摸魚”。甚至有MCN機構從業人員告訴記者:“現在的監管政策包容性強,對我們很有利,行業紅利我們吃得還是挺好的。預期未來三五年之内還有一波上漲行情。”

中南财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認為,盡管不同主播和MCN機構之間的分工并不固定,但MCN機構的關鍵任務實際上是提供流量,一邊是粉絲流量,一邊是供應商品牌流量。

盤和林表示,主播和MCN機構的一些不良行為,确實存在一定監管真空;營造良好的主播生态,其實關鍵在于明确責任。對于主播和MCN之間的利益關系,也需要公開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