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翼王石達開骁勇善戰,曾重創湘軍,離開天京出走後為何屢遭敗績

翼王石達開骁勇善戰,曾重創湘軍,離開天京出走後為何屢遭敗績

在太平天國諸多将領中,翼王石達開素以大智大勇、用兵如神著稱,“自永安出長江、克金陵,大小數百丈,達開所向披靡,未嘗遭挫,清軍号之曰石敢當”。在西征戰場上,年僅23歲的石達開受命于危難之中,竟在水陸兩路大敗湘軍。

但令人費解的是,這位以文武全才著稱的太平天國名将,因天京内亂、率軍出走後卻屢遭敗績,雖然手握十餘萬精銳,依然失去了昔日戰場上那種克敵制勝、氣吞萬裡如虎的氣勢,這是為什麼呢?

翼王石達開骁勇善戰,曾重創湘軍,離開天京出走後為何屢遭敗績

信心受挫,喪失進取精神

天京事變以後,昔日曾并肩作戰的、能夠代天父傳谕的東王楊秀清及數萬太平軍将士内讧而死,太平天國的理想在石達開看來已經是一種不可企及的夢幻,其對太平天國革命事業的前途徹底喪失了信心,其在離京遠征是沿途散發的布告中就曾表示:“惟期妖滅盡,予志複歸林。”

實際上,石達開率部回師廣西後,“一返故鄉,便有歸林之說”。隻是“因到處懸賞嚴拿、無地藏身”,這才被迫消極地堅持反清鬥争。他曾一度占領廣西西北軍事重鎮——慶遠府城,在軍事态勢上東南可控制柳州窺南甯;西北可入貴州進川;西去可由百色進雲南,可謂占盡先機。

當時,四川境内李永河、蘭大順為首的起義軍已經發展到30餘萬人,太平天國也因為陳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領的強勢崛起吸引了清朝廷大部分兵力。但石達開大軍自1859年10月15日攻占慶遠,直到1860年6月被迫撤離,足足原地盤桓了8個月,緻使大好時機白白浪費。

翼王石達開骁勇善戰,曾重創湘軍,離開天京出走後為何屢遭敗績

形勢嚴峻,敵人變得更強

石達開于1857年5月負氣離開天京,獨自率軍遠征後,兩年多的時間裡轉戰皖、贛、閩、湘等省。1859年8月突然回師老家廣西,又苦戰了近兩年,雖然石達開麾下有十多萬部隊,戰力也強,但他們此時敵人已經不是金田起義時要對付的八旗和綠營了,而是地方兵勇和團練。

天平天國起義後,湘軍、淮軍、楚軍戰績彪炳,曾國藩、左宗棠等人更是青史留名,也正是在他們的耀眼光環下,其他各省的團練武裝很少被提及。實際上,廣西的地主武裝民團也非常強悍,他們采用堅壁清野的方式,裹脅老百姓進入山寨、堡壘與太平軍頑抗。

石達開派出去搜集糧食的小股部隊屢屢遭到伏擊,損失巨大,苦不堪言。即便石非常倚重的先鋒大将賴裕新率大軍外出打糧,也是連連失敗。脫離石達開獨自發展的大将石鎮吉攻打百色失利後,轉移途中“迷不得路”,在荒山野嶺中遭到當地土司率領的團練伏擊,最後竟然兵敗被俘身亡。

翼王石達開骁勇善戰,曾重創湘軍,離開天京出走後為何屢遭敗績

部下思歸,紛紛星散而去

石達開這種喪失鬥志的狀态,加上日益惡化的戰場形勢,引起了下屬将士的強烈不滿,他們“各有思歸之意、不能管束。”不少将士要求石達開一道傳回太平天國,共同完成滅妖大業。但石達開仍堅持“不回頭”,經曆了一連串的挫折和失敗後,其部下開始不斷分化。

1859年12月,宰制傅忠信、青天豫中旗中軍譚體元及李壽輝、吉八等将領率部向南出走,後輾轉經湖南、江西回歸太平天國。1860年3月,後旗宰輔餘忠扶部衆起事,準備自由東行,忠扶極力制止被殺,其部屬由主将餘明富,丞相餘誠義等全部西行入貴州。

1860年春夏間,武衛軍宰輔蔡次賢也想率部出走,事情敗露被殺。1860年6月,右一旗大軍略擴天燕彭大順、精忠大柱國朱衣點等又率領數萬人出走。至此,石達開部隊僅剩下1萬多人,幾乎已經陷入了衆叛親離的境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