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動工前半年收集百餘幅香山老照片

動工前半年收集百餘幅香山老照片

來青軒,任弼時餐廳内桌上的蘋果。

動工前半年收集百餘幅香山老照片

來青軒,劉少奇辦公桌上的大前門香煙。

動工前半年收集百餘幅香山老照片

遊客在多雲亭參觀。特10-11版攝影/新京報記者吳江

香山革命紀念地保護傳承利用工作近期完成并向公衆開放。其中,雙清别墅、來青軒、小白樓等八處革命舊址共計修繕建築3600平方米,修繕院落達18000餘平方米,展出各類展品9495件,再現了中共中央香山時期的革命事業。新京報記者揭秘八大舊址修繕背後的故事。

舊址修繕

牆面泛黃是存心之舉

在香山革命紀念地八處革命舊址中,雙清别墅自香山公園對外開放以來,已經多次修繕,儲存最為完整,此次修繕的部分主要為建築加強、配套基礎設施等。來青軒、思親舍、小白樓、麗矚樓、鎮芳樓等七處一直未開放,或封閉管理,或作為辦公用房等。為了能夠準确恢複舊址原貌,革命舊址的修繕工程均按照“不改變建築原狀”和“最小幹預”原則,從修繕材料的選用等多方面下足了功夫。

修繕前的來青軒給北京市文物局文物保護處處長李糧企留下了深刻印象。作為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等人曾經的辦公居住地,李糧企的第一印象卻是荒涼。“來青軒10棟建築中,7處隻剩下了建築基址。入口處的門樓大體還在,但已較為破舊。院内雜草、泥土、建築并存,一眼就能看出已經很久沒有人居住了。”

來青軒的幾棟修繕的主體建築牆面均為白色,但微微泛黃,如果不仔細看,可能會忽略設計師的這一“存心之舉”。“我們在粉刷牆面時,特意讓白牆帶一點淺黃色,在使用磚瓦時,明面上也都用舊磚舊瓦,讓建築外觀呈現出幾十年的曆史感。”李糧企說。為了收集舊瓦,從業人員曾跑遍了山東、山西、河北,甚至到了内蒙古。

除了牆面,來青軒每一扇門的表面都使用了“亞光漆”,這種漆在陽光照射下反光不明顯,與建築整體的莊重、滄桑風貌相适應。由于北京的工廠基本不再生産當時建築所使用的五金器件,為了尋找這類器件,從業人員專門跑到河北農村的一些小作坊裡。

經過修繕的來青軒,基本恢複了本來面貌,白牆灰瓦,青石步道,樹木郁郁蔥蔥,在來青軒東側,可以遠眺香山勝景。在歲月中消失的7棟院内建築,都根據老照片、曆史資料和相關人員回憶,在殘留的基址上複建重生。28間房屋,326件家具和2401件物品,靜靜訴說着來青軒四位主人的記憶。

“如果你仔細看,八大舊址中沒有一棟建築顯得很新。”李糧企說。在麗矚樓的修繕過程中,從業人員在山東、河北等地市場多方尋找,采購到了一批舊紅色陶瓦,用于修繕麗矚樓北一房、北二房、西房、南房屋面,同時也用了原文物建築的部分原材料。在修繕手法上,運用絲縫做法等傳統工藝,展現出建築的莊重、古樸、滄桑的風貌。

文物陳設

蘋果、泡菜、香煙等展品各有出處

修繕後的八處革命舊址中,有些展品是1993年布展時接受的捐贈品,比如雙清别墅内陳列着1979年時由中南海毛澤東故居送來的家具,還有毛澤東床頭的銅台燈,是當年的攝影師侯波、徐肖冰夫婦将他們家中的銅台燈捐贈出來的。據他們回憶,毛澤東當時使用的銅台燈就是與他們家中現存的相同。

有的展品是專門定做的,比如說室内擺放的鉛筆、橡皮、火柴盒等物品,都根據史料進行考證。還有一些收購來的展品,比如警衛處的吉普車,與1949年3月25日毛澤東在西苑機場閱兵時乘坐的吉普車同款。從業人員通過多番考察,從收藏家手中征集,并按照曆史圖檔,對車輛進行了改裝、噴繪。

在來青軒周恩來和鄧穎超的卧室内,洗臉盆中有一塊白色方形手絹,這是鄧穎超為周恩來親手縫制的手絹的仿制品。周恩來喜歡看書,在他的卧室中,有一張小床上放了《辯證法唯物論》、《德國農民戰争》等書籍,旁邊擺放着周恩來日常攜帶的皮箱。

講解員介紹,朱德喜歡自己做四川泡菜,他的餐桌上專門擺放着一盤仿制泡菜。劉少奇喜歡抽大前門香煙,幾乎煙不離手,他的辦公桌上放了一盒英文版的大前門。

任弼時曾經受國民黨的酷刑,加上患有高血壓,身體虛弱,“醫生建議他每周有一天隻能吃水果”,是以任弼時的餐桌上有一盤蘋果。他閑暇時愛拉小提琴,在他的卧室的床頭櫃邊,還有一個小提琴盒。

資料收集

王光美手繪圖助來青軒恢複原貌

八處革命舊址共計修繕建築3600平方米,修繕院落達18000餘平方米,并通過多方管道征集、購置、複原了各類展品9495件。在這背後,修繕工作者經曆了常人看不到的困難。

在香山公園副園長林毅看來,最大的難點在于缺少詳細的建築圖紙。為此,負責修繕的老工匠、專家和從業人員,在動工前半年就開始收集資料,收集了100餘幅1949年香山老照片,加上香山公園曾經收集過的史籍檔案,并邀請當年的從業人員或後代實地進行回憶。

收集資料隻是第一道難關,接下來還面臨着确認建築風格曆史時期的難題。“我們要讓舊址恢複到1949年時的狀态,但有的建築修過多次,就算找到了某一時期的老照片,裡面的建築也不一定是1949年時的樣貌。”香山革命紀念地建築修繕工程項目經理張利兵說,在修繕多雲亭時就遇到了這一問題。最初他們找到的多雲亭圖紙顯示,亭子是圓形的,但後來補充了更多資料以後發現,1949年時多雲亭是方形的。

修繕來青軒建築内部陳設時比較幸運。1993年,海澱區黨史研究室為紀念毛澤東誕辰一百周年,組織撰寫《中共中央在香山》一書的過程中,邀請劉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回憶在香山期間劉少奇同志的主要經曆,寫成了《從香山到中南海》。同時,王光美親自用鉛筆繪制了她在來青軒居住時的陳設、布局情況,為恢複故居原貌留下了寶貴的曆史資料。

新京報記者黃哲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