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城修繕還要先考古?記者箭扣長城研究性修繕項目現場找答案

文物保護,考古先行。4月20日,箭扣長城研究性修繕項目進行了考古前的設計交底,标志着考古發掘正式啟動。這是全國長城保護項目首次引入考古環節,重點圍繞長城構造、病害産生原因、文物價值研究等展開,将為後期修繕提供更多科學依據。這也标志着長城保護從此前的搶救性保護轉入了預防性保護。

箭扣長城研究性修繕範圍是懷柔長城141号至145号敵台。當天上午,由兩家考古機關和項目設計機關組成的小組來到這段長城上,一米一米向前推進,檢視植被對地面及城牆的影響、敵台牆體的破損情況、建築結構上的特殊點位等,确定接下來考古的重點點位和研究方法。

長城修繕還要先考古?記者箭扣長城研究性修繕項目現場找答案

“這段長城地勢多變,有陡坡段、緩坡段、平段,敵台、邊牆病害殘損形式多樣,有空鼓、坍塌、歪閃、開裂、下沉等,敵台形式豐富,有空心有實心。足夠有代表性。”北京市文化遺産研究院研究員尚珩說。

5座敵台中,142号敵台不在邊牆上,而是向外探出去,好像一位将軍在隊伍前面指揮千軍萬馬,是以又稱“将軍守關”,它是箭扣長城的著名景點,也是本次考古的重點點位。在檢視敵台二層建築遺存時,尚珩興奮地說,“我們這次考古将着重關注敵台二層的小樓,過去這裡多是士兵居住或是屯放物資的地方。我們将會把這裡的土體帶回去研究,如果能夠發現碳化的糧食或者農作物如栗子皮,就可以探尋當年士兵的飲食結構。”

144号敵台西南角一塊豎向磚石吸引了大家的注意。“這叫‘起旋’,下面應該有個門洞,過去可能是一處供士兵進出的便門,如果這一帶發現的便門很多,說明該地段曾是重點防區。接下來進一步考古論證後,如果這裡是便門,我們将在後期複原展示,為遊客講述這裡過去的曆史。” 尚珩介紹。

前方不遠處,磚縫裡生長出來的植物将地面拱起,并造成城牆的傾。“植被對牆體、地面的影響,也是我們重點研究的課題。之前,長城上的樹要不要清理,一直有不同觀點。希望通過這次考古研究,我們能弄清不同植物根系對長城本體的危害程度,為後期修繕是清是留提供科學依據。”尚珩說,此次考古将引入植物學方面的專家,對不同種類植物的根系做研究,分析哪些會破壞長城本體必須去掉,哪些可以保留。據此可以給長城專職保護員編寫一份手冊,在巡查時看到哪些植物需要清理,哪些不必清理。

地面隆起處的斜對面,朝外防禦側的城牆地面有一片碎石,大家猜測這裡曾是一處炮台。如果在附近能夠發現火藥,将對明代火炮性能及其火藥成分研究提供幫助。

“長城修繕的目的,重點不是把本體修得多麼堅固,而是把文物的價值點更好的保留下來、展示出來。”項目設計師趙鵬告訴記者,比如在牆體完整的城牆上出現一堆碎石頭,過去沒有考古環節,施工時就直接清理了。有了考古環節,就要研究這些石頭哪來的?這兒會不會曾經有一個炮台。如果有,修繕時就可以歸砌恢複,保留價值點,而不是讓其滅失。

長城修繕還要先考古?記者箭扣長城研究性修繕項目現場找答案

“在修繕前開展專業考古,是長城保護一次理念上的轉變,從過去注重搶救性保護向搶救性與預防性保護并重轉變,由注重文物本體保護轉向文化生态、遺産地環境整體保護。”懷柔區文物所所長張彤介紹,以往長城保護修繕更多依賴經驗,有很多模糊地帶。而“研究性修繕”将重點加強施工前的科學研究,通過運用科技手段、加入考古力量,在長城病害的類型、成因、發展趨勢等方面收集更多科學資料,利用數字化推演病害,據此制定修繕方案,為以箭扣長城為代表的明代磚石長城的保護修繕提供規範化、可複制的技術路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