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歐洲古代君主也有谥号?秃頭獅心矮子胡子,分别都有什麼含義?

對歐洲曆史有些興趣的朋友估計都聽到過許多歐洲君主的綽号,比如獅心王理查、矮子丕平、紅胡子腓特烈等等等等。這些綽号有些意思非常正面,可以了解成是為了誇耀某位君主的功績,比如獅心王、勇敢者等等。而另外一些則非常的莫名其妙,甚至有明顯的負面含義,比如秃頭查理、矮子丕平、血腥瑪麗、懶王路易等等。那麼這些綽号究竟都代表什麼?它們是怎麼來的?又是誰給這些君主取的呢?

歐洲神話時代的遺産

其實歐洲君主的這些綽号可以說是源自歐洲的上古文化。早在歐洲史前時代一些口口相傳的史詩裡,就有給其主要人物取一個能夠概括其生平的綽号的習慣。比如在特洛伊傳說裡被稱為希臘第一勇士的阿喀琉斯,在其中就曾經被“快腳(Swift-footed)阿喀琉斯”。而這種做法在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宗教裡也得到了應用,比如希臘羅馬神話裡的太陽神阿波羅有時也會被稱為“缪斯之長阿波羅”(Apollo Musagetes),以說明他是9位掌管藝術與科學的文藝女神的首領。

歐洲古代君主也有谥号?秃頭獅心矮子胡子,分别都有什麼含義?

阿喀琉斯外号“快腳”

而這種習俗在羅馬共和國時代演化成了一種名為“勝利稱号”的做法,也就是當羅馬的某位将領在戰場上擊敗了羅馬的某個重要敵人之後,羅馬人會把這個敵人的名字加上特定詞綴,作為他名字的一部分使用。比如,在公元前202年,羅馬将領大西庇阿在紮馬戰役中擊敗了曾經一度橫掃羅馬的北非迦太基名将漢尼拔,之後羅馬人為了誇耀他的功績,就在他的名字裡加上了“阿非利加努斯”(Africanus)這個稱号,而這個稱号的意思就是“非洲征服者”,是以後來他在羅馬通常就被叫做了“非洲征服者西庇阿”。

歐洲古代君主也有谥号?秃頭獅心矮子胡子,分别都有什麼含義?

描繪紮馬戰役的畫作

是以在古羅馬時代,其實很多将領和官員都曾經擁有過這類“勝利稱号”。如果大家在看古羅馬曆史的時候,看到某個将領名字裡帶有“日耳曼尼庫斯”(Germanicus)或者“帕提庫斯”(Parthicus),可千萬不要以為此人出身于日耳曼或者波斯帕提亞王朝(安息),其實這些名字很可能是說明這個将領曾經領兵擊敗過日耳曼人或者波斯帕提亞王朝。

而有些将領的成就極其輝煌,此時其“勝利稱号”就會演化成一個介于姓和名之間的家族傳承名字,而這種做法其實跟中國古代曾經使用過的“氏”是有點像的。比如羅馬共和國晚期非常有名的前三巨頭之一格奈烏斯·龐培,他在領兵打仗的過程中曾經取得過極其輝煌的勝利,是以後來羅馬人給他加了個稱号“馬尼烏斯”(Magnus),也就是“偉大的”意思。而後來他的一些後代在名字裡也繼承了這個稱号,等于這個稱号也成為了他們家族姓氏的一部分。

歐洲古代君主也有谥号?秃頭獅心矮子胡子,分别都有什麼含義?

描繪龐培軍事勝利的畫作

但在古羅馬時期,其實就也開始有人利用這類“勝利稱号”搞起了諷刺。比如在公元前1世紀還有一位羅馬将領在後來的史料中被稱為馬克·安東尼·克裡提庫斯,但他名字裡的“克裡提庫斯”就是羅馬人給他的稱号,但這個稱号卻不是誇耀他的功績,而是諷刺他的失敗,因為他之前率軍攻打希臘人領地克裡特島曾經遭遇慘敗。

支配者、獅心王和鐵錘們都做了什麼?

而在後來歐洲進入中世紀之後,這種做法也得到了延續。比如曾經一度接近統一歐洲的查理曼大帝,在他擊敗了薩克森等之前沒有被納入歐洲封建體制的日耳曼族群之後,給自己封了一個“薩克森支配者”(Dominator Saxonorum)的稱号。

而在此之後,有許多歐洲各國的國王也都擁有了類似的稱号,比如公元1325年到1357年在位的葡萄牙國王阿方索四世,因為他赢得過多場軍事勝利,而且在位期間使葡萄牙享受了長期的和平,是以被稱為“勇敢者”。公元1189年到1199年在位的英格蘭國王理查一世則因為英勇善戰而且戰功卓著,是以以百獸之王獅子命名,被稱為了“獅心王”。而公元1272年到1307年在位的英王愛德華一世則因為曾經誓言打擊反叛的蘇格蘭人而被稱為“蘇格蘭人鐵錘”。

歐洲古代君主也有谥号?秃頭獅心矮子胡子,分别都有什麼含義?

獅心王理查

不過有時這種綽号其實取得也比較随意,比如另外一個有鐵錘綽号的中世紀人物,也就是法蘭克王國的宮相鐵錘查理,他得到“鐵錘”這個綽号其實是因為他本名叫查理·馬特,而馬特(Martel)這個詞在古法語裡就是“鐵錘”的意思,是以後來有史學家把他的名字翻譯成英文的時候直接把馬特這詞根據意思翻譯成了英語裡的鐵錘(Hammer),之後鐵錘就成了他的外号。

歐洲古代君主也有谥号?秃頭獅心矮子胡子,分别都有什麼含義?

涅夫斯基的塑像

而這種依據名将或皇帝的事迹給其取外号的作法後來在羅斯人以及俄羅斯也非常流行。比如曾經在羅斯諸國之間斡旋,使其以稱臣的方式與蒙古金帳汗國取得了和平的亞曆山大·涅夫斯基,其實本名叫亞曆山大·雅羅斯拉維奇。但因為他曾經率領羅斯諸國軍隊在公元1240年的涅瓦河之戰中擊敗了瑞典、挪威和芬蘭等北歐民族組成的聯軍,而這場勝利對羅斯諸國意義極大,是以羅斯人就用涅瓦河這個地名給了他“涅夫斯基”這個稱号,以至于後來這個稱号幹脆成為了他留在史籍裡的名字,他的本名反而沒那麼大名氣了。而這種做法在後來的俄羅斯可以說也是非常常見的。

擁有負面綽号的都是些什麼人?

而因為這些稱号許多都是源自民間給君主和将領取的外号,跟君主或者将領本人接受不接受沒有關系,而且歐洲古代始終存在許多王國和封建主領地,很多時候這些王國和領地也是互相為敵的,是以給敵方君主或者将領取一些諷刺或者負面的綽号也很正常。另外确實有些君主或者将領在世時作惡多端或者确實有在當時被視為缺陷的特征,在歐洲長期分裂的局面下也無法掩飾。是以在歐洲曆史上,也就很自然有許多君主留給後世的“名字”是充滿負面含義或者很有諷刺意味的了。

歐洲古代君主也有谥号?秃頭獅心矮子胡子,分别都有什麼含義?

秃頭查理的畫像,似乎并不是秃子

比如前文提到的查理曼的老爸就被叫成了矮子丕平,不過這個綽号其實還可能是為他在掩飾另外一個特征,因為有些記載似乎說他其實是個羅鍋。而查理曼的孫子查理二世留在史書裡的名字也不怎麼好聽,他叫秃頭查理。而關于他為什麼得到了這個稱号,其實還有多種說法,而相對主流的看法其實認為這個說法是一個反諷,也就是說這個查理其實不是秃子,而是毛發極其旺盛,是以有人故意用這個說法去笑話他。而另外一個說法則認為也是諷刺,但卻是諷刺他很晚才得到封地,之前像秃子沒有頭發一樣一無所有。

而另外一個非常有名的君主綽号是巴巴羅薩,也就是紅胡子的意思。他是公元1155年到1190年在位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的外号。而這個外号可以說完全是負面的。這腓特烈一世得到這個外号是因為他在位期間曾試圖統治意大利北部的一些城市,是以對其發動了異常血腥的征服行動,給當地造成了慘重的人員傷亡,是以這些意大利城市在此後就把他稱為了“紅胡子”,也就是巴巴羅薩,意思是說他殺人殺得把胡子都染紅了。後來歐洲人還曾經把兩個以海盜方式與歐洲人作戰的阿爾及利亞蘇丹也稱為了巴巴羅薩。

歐洲古代君主也有谥号?秃頭獅心矮子胡子,分别都有什麼含義?

巴巴羅薩的玻璃畫像

而在歐洲曆史上留下了壞綽号的君主其實數不勝數,比如曾經擔任英格蘭女王的瑪麗一世,因為在位期間處決了大量新教貴族而被稱為血腥瑪麗。法王路易五世因為在位期間毫無政績而被稱為懶王路易。俄羅斯沙皇伊凡四世因為在位期間削弱貴族權力,強化中央集權而被稱為恐怖伊凡或者伊凡雷帝。獅心王理查的弟弟約翰則被稱為失地王或者軟劍王,因為他在位期間失去了所有封地,最終還死于内戰。東羅馬皇帝查士丁尼二世則被稱為剜鼻王,因為他最終被政變推翻,而且被割掉了鼻子。

歐洲古代君主也有谥号?秃頭獅心矮子胡子,分别都有什麼含義?

血腥瑪麗的畫像

是以看到這裡,可能許多朋友也會有個感覺,就是歐洲這些君主或者将領的這些綽号,其實在一定程度上跟中國古代君主的谥号也有點像,但絕大多數流傳到現代的綽号也都反映了後人對這些君主的評價,其中也都帶有明顯的褒貶之義。是以擁有正面綽号的人多數也都是曾經有過開疆拓土或者開國建政功績的君主,而擁有負面綽号的君主其實有許多也都是最終失位或者失國的君主,和中國古代被稱為“哀”、“厲”、“幽”、“炀”等的君主比較像,隻是因為歐洲長期分裂的現實,是以也有一些并未失敗,但卻遭到政敵忌恨的君主也以比較負面的綽号留在了曆史記載之中。(圖檔來自網絡,侵權告知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