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回纥幫唐朝續命百年,為何唐朝要倒打一耙?隻因對方将一事做絕了

755年(唐朝天寶十四載)12月16日,唐朝範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起兵反唐,“安史之亂”就此拉開序幕。

在“安史之亂”爆發初期,叛軍勢如破竹,僅用七個月時間就攻占了唐朝京師長安,大唐王朝命懸一線。在此危急時刻,太子李亨在衆人的擁護下于靈武登基稱帝,是為唐肅宗。新皇登基給忠于唐朝的文臣武将們多少帶來了一點信心,此後近半年時間中,唐軍和叛軍互有勝負,戰争進入了膠着期。

回纥幫唐朝續命百年,為何唐朝要倒打一耙?隻因對方将一事做絕了

757年,唐朝得到了北方遊牧部落回纥的幫助,進而大大加強了軍隊實力。這一年秋季,唐朝與回纥聯軍一舉收複長安、洛陽。作為報答,唐朝贈給回纥人大量金銀珠寶,雙方完成了一次成功的合作。

然而,唐朝統治階層卻沒能抓住叛軍大舉潰敗的有利時機,反而在戰略布局上出現嚴重失誤,結果導緻叛軍卷土重來,洛陽得而複失。

762年,唐朝再度尋求回纥幫助,希望他們能一起出兵洛陽。此時的回纥人知道唐朝自身實力不足,急于想求得他們的幫助,是以态度極為傲慢。最後唐朝方面許以重金,回纥才勉強答應。之後在回纥騎兵的幫助下,唐朝再度順利收複了洛陽。叛軍首領史朝義逃遁,大批叛軍将領倒戈向朝廷。事實證明,這次軍事行動是“安史之亂”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叛軍勢力在此後迅速陷入一蹶不振的境地,最終在763年初自行瓦解掉了。

回纥幫唐朝續命百年,為何唐朝要倒打一耙?隻因對方将一事做絕了

在“安史之亂”爆發期間,叛軍也曾多次想拉攏回纥到自己這方陣營中,但回纥人最終還是選擇幫助唐朝,并給叛軍造成了沉重地打擊。如果當時回纥選擇了另外一條路,那“安史之亂”很可能就會出現另一番結果了。是以說回纥為唐朝續命百年其實并不誇張。

那麼在“安史之亂”結束後,唐朝和自己這位有着救命之恩的盟友關系如何呢?答案是面和心不和的共存了一段時間。後來回鹘(788年改“回纥”為“回鹘”)因無道統治導緻國力衰落,于840年被屬部黠戛斯打敗,回鹘汗國自此四分五裂。

回纥幫唐朝續命百年,為何唐朝要倒打一耙?隻因對方将一事做絕了

841年,回鹘中的一部分人在烏介可汗率領下南遷至唐朝天德軍駐所一帶遊牧。最初階段唐朝對南遷的回鹘人展開了人道主義救援,向他們提供食物和部分生活必需品。許多回鹘人在飽受戰亂之苦後不想繼續過居無定所的遊牧生活,于是紛紛選擇加入唐朝。然而這卻導緻唐朝和烏介可汗之間産生了沖突。

烏介可汗要求唐朝交出招撫的回鹘部衆,但接收和招撫南下遊牧部落是唐朝曆來的國策,不可能因為你一個落難可汗的要求就輕易改變。由于雙方在這一問題上都沒有商量的餘地,于是沖突很快激化,最終演變為烏介可汗率軍攻擊唐朝邊境。不過此時已四分五裂的回鹘早就不是當年的回纥了,烏介可汗的軍隊迅速被擊潰,他本人被迫逃往室韋,他所帶領的回鹘十三部基本都被唐朝招撫,南遷的回鹘徹底退出了曆史舞台。

回纥幫唐朝續命百年,為何唐朝要倒打一耙?隻因對方将一事做絕了

看到這裡許多人可能會覺得唐朝在此事上幹得不道地。當年“安史之亂”的時候幸虧得到回纥人相助才能從叛軍手裡挽救大唐社稷。如今他們的後人回鹘落難,唐朝不但不給予幫助,還趁機倒打一耙。中國曆來是禮儀之邦,大唐的風度去哪了?其實這事還真不能怪唐朝,要怪隻能怪當年回纥人在幫助平叛期間把一件事情做絕了,是以即便有天大的功勞,也算是互相抵償掉了。

原來在第二次收複洛陽期間,唐朝太子李适(後來的唐德宗)因為沒有給予回纥可汗足夠的尊敬,結果導緻回纥人大發雷霆,好幾位太子身邊的唐朝進階官員被回纥人鞭打緻死。這對唐朝來說是件極傷尊嚴的事情,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唐朝方面也隻能忍氣吞聲。可是當唐朝和回纥聯軍收複洛陽後,回纥人卻以此事為借口再度發飙,縱兵在洛陽燒殺擄掠。值得一提的是,唐朝軍隊在回纥軍隊的影響下,也加入了這場暴行中。手無寸鐵的洛陽百姓在兩夥暴徒面前如同待災的羔羊,毫無反抗之力,數萬人在這次浩劫中被屠殺。

回纥幫唐朝續命百年,為何唐朝要倒打一耙?隻因對方将一事做絕了

此事過後,唐朝高層大為震怒,但鑒于當時的形勢,隻好接受了這個事實。不過回纥人對唐朝的恩情也在這起事件中被一筆勾銷了。是以後來回鹘落難,唐朝從自身角度出發,做出最符合唐朝利益的舉動,自然也就情有可原了。

參考文獻:《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