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起義中将”曾澤生,從“貪财”軍長到援朝功臣,卻至死遺憾未平

在解放戰争後期,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為了維護自身利益不顧百姓利益的實質暴露,除了影響國内不少百姓,不再擁護國民黨的統治之外,國民黨的一些進階将領,也審時度勢選擇遵循曆史潮流起義。

如華北剿總司令傅作義,他起義的時間是1949年1月,他的率部起義除了加快解放戰争結束的步伐之外,也避免了千年古都北平受戰亂的破壞。

當時身為國民黨進階将領的他的起義,也影響了國民黨中不少人抵抗的信心,當然,除他之外,選擇主動起義的國民黨進階将領還有不少如曾澤生。

“起義中将”曾澤生,從“貪财”軍長到援朝功臣,卻至死遺憾未平

曾澤生這位“起義中将”,從“貪财”軍長到抗美援朝功臣,人生的走向發生了巨大變化,這變化都是向好發展的,但卻仍遺憾半生。

參軍入伍,作風正派

曾澤生在1902年出生于雲南省一部地主家庭,原本家境富裕,其父親去世之後家中就失去了生活來源,而隻能靠家族中他人救濟。

但長期靠救濟的生活,也迎來了家族中其他人的不滿,是以有極強自尊心的曾澤生,在13歲時選擇辍學。19歲那年選擇參軍并考入了雲南唐繼堯辦的軍士隊,之後先後進入了雲南講武堂和廣州黃埔軍校。

“起義中将”曾澤生,從“貪财”軍長到援朝功臣,卻至死遺憾未平

在軍校中表現優異的曾澤生,還被任命為國民黨軍第五師軍官隊少校隊長,逐漸走上軍中上司崗位的曾澤生,也見識了使國民黨軍隊不少腐敗的現象,這讓他感到不滿。

而潔身自好的他在衆多國民黨軍隊中顯得格格不入,之後還常受到排斥,這也使得曾澤生認為在當時的軍中沒有前途,而負氣離開軍隊選擇繼續學習。

之後,對交通事業感興趣的曾澤生,進入了上海汽車學校學習機工和駕駛技術,在1926年雲南省主席龍雲來到上海招募人才時,看中了曾澤生,而邀請他加入滇軍。

“起義中将”曾澤生,從“貪财”軍長到援朝功臣,卻至死遺憾未平

也許是曾澤生認為滇軍與此前他所在的軍隊不同,是以同意加入滇軍。之後,曾澤生也跟随第二師師長盧漢有了較快的成長。如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曾澤生憑借着自身的力量宣傳積極抗日并且主動請求奔赴前線。

在抗戰初期擔任60軍第184師第1085團團長的曾澤生參加過台兒莊戰役、武漢保衛戰、第一次長沙會戰等。經過抗日戰争的磨練,曾澤生自身的軍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1945年曾澤生已經被升任為第60軍軍長。

抗日結束之後,蔣介石将他所在的第60軍派往了東北地區,到達東北地區的曾澤生與早年前剛參軍的他,已大不相同。

“起義中将”曾澤生,從“貪财”軍長到援朝功臣,卻至死遺憾未平

看清實事,重做選擇

在作風上,曾澤生也開始腐敗,還開始了貪财之路,他在昆明附近購買了30多畝田,在城中也購置了多套房用來出租和家人過上了富裕的生活,與當時深受戰亂影響的貧苦百姓的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而之後曾澤生本人也不再受重視,他的軍長權力也漸漸被架空,而随着解放戰争的進行,他也看到了蔣介石對嫡系部隊的偏愛,60軍也漸漸被分解。解放戰争進行到1947年時,在吉林頑強抵抗的60軍又嚴重受損,為了儲存實力他不得不率軍退往長春。

在長春的曾澤生比此前更加明顯地感受到了蔣介石,對待嫡系部隊和60軍的差别之大,當時在60軍附近的有新七軍,新七軍不但裝備優良糧食也充足,而他所在的60軍連大米都不在能吃上,戰士們主要的餐食也主要變成了黃豆,作為軍長的他也不再有吉普車。

“起義中将”曾澤生,從“貪财”軍長到援朝功臣,卻至死遺憾未平

這也讓原本忠心耿耿對待蔣介石的他,内心産生了不平衡,而當時解放軍解放東北的步伐也加快,曾澤生也看到了國民黨敗勢已定的趨勢,最終在1948年9月他與信任的下屬商議後,決定選擇起義。

因為起義前期的保密工作做得好,他們的起義是相對順利的,在1949年初,曾澤生所在的國民黨第60軍就被改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和其他人民解放軍一樣受到了平等的對待,而軍長仍然是曾澤生。

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後的曾澤生,雖然在戰場上多面對此前同時國民黨進階将領的舊友,但他從未因為私情而影響作戰,其中參加的鄂西戰役,成都戰役,都取得了不錯的成果。

“起義中将”曾澤生,從“貪财”軍長到援朝功臣,卻至死遺憾未平

成為功臣,仍有遺憾

新中國成立後,曾澤生也成為了功臣之一,在抗美援朝戰争爆發後,曾澤生也毛遂自薦主動請纓前往北韓,即使他在此前解放戰争後期,在戰争中身受重傷仍未痊愈。

最終,中央軍委認同曾澤生積極抗戰的态度,同意他前往北韓,在北韓戰場上曾澤生帶領着第50軍先後參加了四次戰役,其中軍中湧現了多位表現優異之人,真正的打出了中國軍人的風範。

而在抗美援朝戰争中,曾澤生也深切地感受到中國人民志願軍後勤物資的短缺以及軍事裝備上與以美為首的聯合國軍的差異,是以在積極抗戰之外,他也想在資金上為抗戰做出一份貢獻,是以主動将在昆明的房産無償捐獻給國家。

“起義中将”曾澤生,從“貪财”軍長到援朝功臣,卻至死遺憾未平

1951年,在休戰期間,因為北韓天氣太過嚴寒 對于他病情的恢複也不利,是以經過請示之後,曾澤生先行回到了祖國。

回國之後曾澤生也向主席彙報了前線抗戰工作,而主席在外心戰情的同時,還關懷了他的身體健康,這讓他備受感動。

之後,曾澤生也下定決心想要成為一名中國共産黨員,讓自己的身份更加正派,但主席綜合考慮認為他作為黨外人員能起到更好的影響作用,是以當時沒有答應曾澤生的請求,而曾澤生想要入黨事宜也一直為未實作,這也成為了曾澤生一生的遺憾。

“起義中将”曾澤生,從“貪财”軍長到援朝功臣,卻至死遺憾未平

除此之外,在曾澤生生前,也想要看到台灣能夠回歸祖國,能夠完全統一,但當時國際國内情況複雜,收複台灣一事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是以在曾澤生去世之前,也未能實作看到台灣回歸的這一願望,這也成為了他的另一大遺憾。

小結:

中國共産黨對于曾澤生這位曾經的國民黨進階将領,也是不帶偏見的,在他主動起義促進新中國盡快成立之後,于1955年也被授予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将軍銜,獲一級解放勳章,受到了全國人民的尊敬。

而這與曾澤生此前在國民黨中受到的不公待遇,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曾澤生未選擇起義之前,在國民黨軍官中形成的那種較為腐敗的軍風軍紀的影響下,也曾成為一名忽視人民疾苦的“貪财”的軍長。

“起義中将”曾澤生,從“貪财”軍長到援朝功臣,卻至死遺憾未平

但在追随中國共産黨後,卻主動無償地将自己在昆明的财産捐獻給祖國,這種變化無疑不說明了中國共産黨内擁有着獨特的魅力。

曾澤生除了促進解放戰争盡快結束之外,在抗美援朝戰争中,也盡最大能力,奉獻了一份功勞,是以說他是一位功臣。

這位功臣半生的願望之一,便是加入中國共産黨,但最終卻成為了遺憾,而這也并不是中國共産黨不承認和接受他對祖國的貢獻,更多的是認為保持黨外的身份會産生更大的效益,這也是對他的一種認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