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印度“聖雄”曾勸中國停止抗日,猶太學者:你知道德國的集中營嗎

印度是世界上第二人口大國,農業發達,擁有全世界10%可耕種的土地,也是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國,但由于印度種姓制度,印度有4成國民都屬于饑餓人口,造成這種因素的不僅僅是種姓制度,還有一個人。

印度“聖雄”曾勸中國停止抗日,猶太學者:你知道德國的集中營嗎

他就是引領印度獨立鬥争的“聖雄”甘地,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1869年出生在英國殖民下的印度,他的家族信奉印度教,奉行仁愛、不殺生、素食、苦行的理念,父親是當地土邦。

13歲時他就在父親的安排下娶了一個同齡的文盲女孩,1888年,19歲的甘地已經見識過英國統治下的印度,他痛心疾首,他不惜被開除種姓身份,前往倫敦求學,英國資本主義文明讓甘地第一次感到自卑,甚至他覺得印度被英國殖民也不是沒有道理。

印度“聖雄”曾勸中國停止抗日,猶太學者:你知道德國的集中營嗎

甘地雖然自卑,但他并沒有舍棄原有的宗教信仰,他學習英國的法制思想,吸收和相容其他宗教的教義,在幾年的學習當中,甘地取得了倫敦大學的法學學位,學成之後,她前往了南非。

南非種族歧視根深蒂固,無所不及的英國殖民者,甘地作為有色人種遭遇了一連串的歧視和侮辱,他看到同胞跟他一樣都飽受苦難,這迫使他走上了反種族歧視鬥争的道路,在他的理念下,越來越多人開始加入。

印度“聖雄”曾勸中國停止抗日,猶太學者:你知道德國的集中營嗎

在他的鬥争下,他創造了一種有效的武器—真理與非暴力學說,正是這種非暴力不合作的理念,他為南非印度人争取到了最基本的平等,而甘地對于英國也同樣充滿幻想,1915年,甘地回到了印度。

不過此時正爆發一戰,甘地以支援英國為主,來換取印度自治,但由于種種問題,英國采用了暴力手段,而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被推廣成全民反帝鬥争,印度國大黨還在1920年正式将這種理念起草作為黨綱。

印度“聖雄”曾勸中國停止抗日,猶太學者:你知道德國的集中營嗎

甘地的影響力也是越來越大,甚至引起了國際上的注意,甘地甚至向英國提出“退出印度”的口号,但由于非暴力形象,英國也不好在動用武力,1940年,英國希望中方能夠出面調節。

負責這次調節的是戴季陶,而甘地對他說:“中國人完全可以采取同樣的反抗方式,隻需讓日本人知道,四億中國人可能會是以死掉一半,但剩下的兩億一定會繼續抗争……”抗日戰争從1931年打響。

印度“聖雄”曾勸中國停止抗日,猶太學者:你知道德國的集中營嗎

戴季陶是1940年通路印度,中國人将近10年的抗争,在甘地看來卻是一種錯誤的,然而不僅僅是中國,甘地還向猶太人推銷這種理念,著名的猶太學者馬丁·布伯還曾寫信給他。

在信中馬丁提起了猶太人集中營,如果猶太人不抗争,恐怕已經被希特勒種族滅絕了,所謂的非暴力不合作,隻會加速猶太人的迫害,而甘地直到最後依舊在阻止印巴分治,但大局已定,甘地也無力回天。

印度“聖雄”曾勸中國停止抗日,猶太學者:你知道德國的集中營嗎

而在甘地的努力下,印度也獨立了,在甘地的理念的下或許是正确的,但這種“非暴力不合作”的理念隻能适應英國殖民下的印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