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漢的漢口有一條路是以一個人的名字命名的,叫做郝夢齡路,中國以人名命名的路并不是很常見,被我們大家熟知的諸如北京的張自忠路,趙登禹路以及中山路。可是這些都是什麼人物,都是為了新中國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即使不了解郝夢齡的人,也應該知道他在中國人的心中的分量。

郝夢齡是一位軍長,是從一個士兵做起,慢慢的一步步升上來的軍長,也是中國抗戰時期第一個,戰死在戰場上的高将領。
首先來說,抗戰時期,無論是共産黨還是國民黨,軍隊的高官都沒有一個無用之人,沒有一身的能耐和身經百戰的閱曆,是不會把你放在最高的位置的。而從一個士兵一路升到軍長,其中的艱辛和磨難,絕不是我們平常人所能承受和遭遇的,在那個年代,升官的唯一途徑就是戰功,打仗打赢了,打得漂亮就給你升官。官職越高就代表他經曆的戰役越多。
再者來說,一般到了軍長那個位置,是不會輕易犧牲的,并不是說當官的都過分愛惜自己的身家性命,而是他們身負着老百姓的性命,軍旅之事,以一而成,以二三而敗。軍長的責任是指揮全軍的戰略部署,幾萬人都在等着他的指令開始進攻。是以他們是萬萬不能死的。是以郝夢齡的死亡,要麼是全軍覆滅,要麼就是在瞬息萬變的戰場,沒有得到上天的眷顧。
郝夢齡雖然出身軍閥,但是卻對軍閥之間的混戰深痛惡絕,當時的日本人為了侵略中國,提前好多年做了很多準備,這些郝夢齡都看在眼裡,他知道終有一天中國和日本之間必有一戰,是以他在平時非常嚴格地要求自己和部下,發現那些有軍事頭腦的士官,都會把他們挑出來送到軍官學校去學習。
日本侵略中國以後,郝夢齡第一個站出來要求北上抗日,在出發的前一天,他回到了家中,與家人告别。那天晚上全家人坐在了一起,郝夢齡注視着自己的妻子,目光久久不肯離開,他沉默了許久說:“我的前半輩子基本上都在和各路軍閥打内戰,雖然僥幸得了這個官職,但其實我并沒有一點成就感,如今日本人侵略到了家門口,是該站出來和他們對抗的時候了,這也是每一個中國人應有的責任,我走以後可能回得來,也可能回不來,這個家就交給你了”
他又轉過頭看向自己的孩子:“爸爸也很愛你們,爸爸也想每天守着你們,看着你們一天天的成長,可是現在國家需要我,我沒有别的選擇,也隻有把日本人打跑了,你們才有好日子過”全家灑淚分别。
第二天,郝夢齡就帶領着部隊趕往石家莊,剛進中國的日本人,由于沒有吃過敗仗,是以他們無所畏懼。這也是日本人攻擊力最強的時候,因為在抗戰的初期階段,日本人的飛機,坦克和彈藥幾乎可以無限量的供應。
郝夢齡帶領的部隊和敵人進行了一場人間地獄般的戰鬥,顯然,日本人也沒有想到會遭受這樣猛烈的回擊,一場拉鋸戰就此拉開帷幕,在一夜之間,南懷化主陣地竟然易主了十三次,你就知道這場仗打得有多麼慘烈了,雖然最後是我們中國人拿下了這塊陣地,但是也付出了非常慘痛的代價。
我國的援軍雖然及時的趕到,但是郝夢齡冒着槍林彈雨親自上陣,卻很不幸地被一顆子彈給打中,一個指揮全軍的軍長,就這麼犧牲了。為了紀念他為抗戰做出的巨大貢獻,那條路也被命名成了郝夢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