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千年來,本是中國獨有一種優越制度,最後卻硬生生成了中國的枷鎖

我國古代的時候,人才的選拔制度和如今不同,古代存在時間最長的選人制度則是“科舉制度”。這種制度不同于在科舉之前出現的舉薦制,在舉薦制之下,士人隻有通過推薦才能當官,但是,科舉制度卻是以分級考試的方式來錄取人才。

千年來,本是中國獨有一種優越制度,最後卻硬生生成了中國的枷鎖

科舉制度的萌芽發生南北朝時期,在隋朝時期正式形成,唐朝時期逐漸完善,發展到明朝時,達到頂峰。但随着西方學說的流入和清朝時期洋務運動的發展,漸漸的被其他制度替代。可以說,從人才選拔制度的發展來講,科舉制是比之前的選士、養士制度和察舉制要優越許多的。

它的積極影響是:

(1)政治方面: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擁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

(2)教育、社會風氣方面:科舉制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

(3)文學藝術方面:科舉制也促進了文化藝術的發展,進士科重視考詩賦,大大有利于詩、詞的繁榮。

千年來,本是中國獨有一種優越制度,最後卻硬生生成了中國的枷鎖

在之前的制度中,隻有來自優越家庭的人,才有機會當官,擁有一個“鐵飯碗”。而科舉制則打破了這個局限,允許普通人參與考試,參與國家政治的治理。但是,随着時間的推移,科舉制的缺點也逐漸顯現,最終,之前的取士制度由于不适合社會的發展被替代了。

這就是它的消極影響:

(1)後期的科舉制度使儒學成為統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官僚隊伍壯大,這也導緻從事科學技術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對薄弱。

(2)由于,統治者改變考試内容使科舉成為束縛知識分子思想的枷鎖。

(3)由于,入仕途徑單一,隻有通過科舉考試的人才能做官,而很多人又有做官就能發财的想法,是以導緻追求部分士人産生了畸形的價值觀。

(2)科舉制度導緻官場腐敗非常嚴重。

千年來,本是中國獨有一種優越制度,最後卻硬生生成了中國的枷鎖

其實,古代的科舉制度,其目的就是為了從廣大的人群中,選出能夠治理區域的當官型人才,然而,這一舉措,也緻使一些貧苦人民想要升官發财,到了一種癡狂的狀态。于是,“當官”成了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幾乎成了一種主流的人生追求。

同時,考試内容的限制,使那些讀書人選擇終身苦讀史書典籍,進而,讓他們不會認識到科技發展的重要性。在洋務運動時期,盡管,洋務派為了新政開辦了“同文館”,但是,卻很難招來合适的人才。因為,當時的人們還都覺得:這些外來的文化不屬于中國,隻有傳統文化知識才對他們有利,才能幫助他們走上令人驕傲的為官之道。

從這種現象看來,清朝朝廷開辦的學習新知識的“新學堂”運作起來還是非常艱難的,是以,就更不用說其它的私人“新學堂”了。

千年來,本是中國獨有一種優越制度,最後卻硬生生成了中國的枷鎖

我國廣袤的大地上,本該有不少人才的。但是,在科舉制度的限制下,許多的讀書人最終走上了官場,幾乎沒有人重視輕工業的發展,這也導緻近代社會的工業化進度緩慢。但是,科舉制度不僅僅與教育有關,而且,牽連着國家的人才選拔,廢除科舉,等同于動了數百萬人的利益,由此可以想象,其變革難度之大。

這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戊戌變法:維新派提出廢除八股,停止武舉并要求開設經濟等科目最終失敗。變法失敗後一切照舊,武舉考試甚至搞起了“刀弓石”這樣早已落後時代的科目。到後來,洋務運動的失敗,也就是甲午戰争的失利,成為了停止武舉的突破口。1901年8月,朝廷下诏永久停止武科考試,而且,鄉試和會試等不再采用八股程式命題,均改為策論。

朝廷還另外在考試中增加了政治、地理、軍事等适應新時代的科目。到了1904年1月,張之洞、張百熙還有榮慶聯合上奏折:由于科舉未停,新學堂的建設受到了阻礙,使得新學堂不能普及。是以,朝廷應當計劃一個過渡期,使新學堂和科舉進行一個交接期,讓新學堂成為新的教育方式。這個奏折,最後得到了朝廷的認可。

千年來,本是中國獨有一種優越制度,最後卻硬生生成了中國的枷鎖

從此開始,科舉的錄取名額便開始逐漸減少,進而達到将人才轉到學堂的目的。

時隔一年之後,在日俄大戰的刺激之下,國人要求廢除科舉制的呼聲開始高漲。此時,袁世凱同張之洞等人一起上奏朝廷:隻要科舉制度一日還在,就會有人仍抱着僥幸心理,認為自己還有機會可以成為有才能有作為之人,而平民百姓們則更想着等待科舉重新成為主要的選人途徑。是以,科舉必須立刻停止,大力推廣學堂。

慈禧太後這才在大清危機的情況之下,終于接受了立刻停止科舉的意見。清朝廷随後釋出了谕旨,宣布:從光緒三十二年起,将停止各級的科舉考試。至此,延續了一千五百多年的科舉制度,從此,推出了曆史的舞台。可以說,科舉制度的廢除,代表着中國社會的進步,當然,也意味着封建王朝大限将至。

千年來,本是中國獨有一種優越制度,最後卻硬生生成了中國的枷鎖

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改善了先于它的用人制度,徹底打破了之前的血緣世襲以及世族的壟斷,使得部分有能力的人,得以施展才能治理各級地區。雖然,科舉制改善了選人制度,但同時,由于考試内容的局限性和考試所關聯的升官發财夢,導緻廣大人民群衆漸漸地形成了一種:參加科舉高中,就是一種榮譽的思維,甚至,衍生出了“範進中舉”之類的笑話。

在此期間,大多數人民對中舉的看法都是:這是好事,有能力一定要追求,哪怕花一輩子。恰恰是這種思想,導緻中國古代肯鑽研科技的人才太少,成果更少。尤其到了元朝以後,種種的因素,導緻封建社會下的科舉制度阻礙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最終,科舉制度被廢也是必然。

參考資料:

【《科舉制度的發展與興衰》《科舉制起源辨析——兼論進士科首創于唐》、《科舉制度與中國文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