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軍人為什麼在彈盡糧絕的死地不選擇繳械投降,而以死相拼?

我們都知道在戰争中,沒接到指令就擅自撤退,無論是在哪個國家的軍隊都是不允許的。但在西方國家,當軍隊戰損率達到80%,或者突圍無望時,一般是允許繳械投降的,對投降者也基本上不問責任,同樣可以得到尊重和使用。是以,西方人無法了解中國的抗日戰争,他們不明白中國軍人為什麼在彈盡糧絕的死地不選擇繳械投降,而是選擇以死相拼。這是為什麼呢?本文來為你解答。

中國軍人為什麼在彈盡糧絕的死地不選擇繳械投降,而以死相拼?

如上圖,這是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正在磨兵備戰。在日寇侵入華北的時候,他就對手下士兵說:“國家和民族到了如此危急關頭,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後來,張自忠将軍戰死沙場。與此同時,在長城抗戰中,第29軍軍長宋哲元也率領各師師長宣誓:“甯做戰死鬼,不做亡國奴!”第29軍在喜峰口用漢陽造和大刀殲滅了将近3000名鬼子。

中國軍人為什麼在彈盡糧絕的死地不選擇繳械投降,而以死相拼?

如上圖,抗戰中甯死不屈、鐵骨铮铮的中國士兵。在日軍進犯中條山時,第3軍軍長唐淮源所部被圍,彈盡糧絕,突圍無望,唐淮源說:“中國隻有陣亡的軍長,沒有被俘的軍長。”然後飲彈自盡。桂林保衛戰前夕,桂軍第131師師長阚維雍指着棺材店對随行的人員說:“如果我死了,就在這裡買口棺材把我埋了。”桂林城破,阚維雍遂自殺殉國。

中國軍人為什麼在彈盡糧絕的死地不選擇繳械投降,而以死相拼?

如圖所示,台兒莊戰役中,正在往自己身上綁手榴彈以死相拼的抗日敢死隊隊員。在台兒莊大戰中,川軍将領王銘章守衛藤縣,藤縣失守,王銘章戰死。藤縣父母官大哭,說道:“抗戰以來,隻有殉土的将領,沒有殉職的地方官,我要做第一個為國犧牲的地方官。”然後,他從城牆上跳下,以身殉國??????????????????????????????????????????????????????????????。武漢會戰前夕,日軍進犯湖口要塞炮台,中國守軍官兵齊聲高呼“我生國亡,我死國存”後,要塞官兵絕大部分壯烈殉國。

中國軍人為什麼在彈盡糧絕的死地不選擇繳械投降,而以死相拼?

如上圖,淞滬會戰中一名中彈倒地犧牲的中國士兵仍緊緊握着一枚手榴彈。英國《倫敦新聞紀事報》記載:戰争是有限度的,當戰至最後300将士,可以選擇退出城外,以求報國于他日……假如連這少數人都不能生還,那麼他們的英勇事迹将埋在廢墟之下,無聞于世。是以西方人無法了解在彈盡糧絕的死地為什麼不選擇繳械投降,反而是以死相拼。他們認為人的生命高于一切,如果失去了抵抗力,是可以繳械投降保全性命。但是,在抗戰中拿着劣等武器的中國軍人,置于絕境,仍然要殺身成仁,以死報國。因為在他們眼中,向侵略者投降是屈辱的,哪怕是戰至最後一兵一卒。

你們說是不是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