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前段時間,筆者聽聞有位女士曾寫過一篇文章,說三代才能培養一個貴族,後來她開設了一個貴族學院,學費可是高達99萬人民币。從這個價格來看,或許還真得三代人出錢才能培養得起這位女士口中的“貴族”,畢竟真的很貴。但是她是否了解貴族的本質呢,如果不了解貴族,那麼她想要培養的“貴族”到底是什麼呢?
▲《三代人才能培養一個貴族》
這位女士所說的貴族,是歐洲的貴族。為了了解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從歐洲貴族本身的定義入手。在盎格魯—撒克遜時期,歐洲已經處于軍事貴族的統治之下。在8世紀時,領土貴族已經相對普遍。國王向貴族提供土地,而貴族對國王則有軍事義務與依附關系,但這個時期的貴族譜系模糊,頻繁更疊,而貴族之身份主要以成就、财産以及在王國中的地位來衡量,而非血統與封号。法國曆史學家馬克·布洛赫甚至認為,從階級的角度來說,13世紀以前歐洲并不存在貴族。
在11世紀時,威廉一世所引進英國了騎士制度。也是以軍事服役為基礎,英國封建領主們在獲得領地的同時,需要為國王承擔相應的軍事義務,包括在平時根據采邑的數量向國王提供一定數量的騎士,在戰時領主甚至需要親自服從國王的派遣。向下,英格蘭的貴族也需要承擔一定的義務,他們需要向領民提供土地、仲裁及安全等公共品來獲得領民的支援。如果領主不能為附庸提供人身保護,那麼附庸也可以拒絕向領主效忠。與英格蘭地區的土地要求不同,在愛爾蘭地區,隻要有5個以上扈從的自由民便可成為貴族,而這種“貴族”卻并不享有大量的特權。
到了12世紀以後,貴族的衡量标準開始轉向私有财産、血統及生活方式等方面,這種貴族制開始呈現世襲化、血統化趨勢,進而向等級貴族制轉變。也就是說,那位女士所指的是後面的這種等級貴族制度。等級貴族制度與歐洲的實際情況相關。中國自秦代大一統一來,觀念一體化與組織一體化貫徹于曆史之中,中央政府較之歐洲來說更為強力,是以在大部分時期中國的貴族、士族都需要依附于中央政府的統治。
但在歐洲,孱弱的中央政府無力限制地方政權的貴族化程序,而擁有武裝力量的貴族群體一方面通過暴力手段擴張領土,另一方面通過向領民提供公共品、向其他貴族尋求同盟與依附關系來鞏固自己的統治。此時的貴族向上的軍事義務雖然逐漸弱化(尤其是在法國地區,而英國地區軍事義務依然存在),但對領民的義務卻又增強的。在弄清貴族的本質以後,我們才能對其所接受的教育進行讨論。畢竟這位女士的貴族教育學校目的就是為了教人們如何成為一個“貴族”——或者說,等級貴族?
▲某直播平台的“貴族”等級劃分
但或許有一點會令這位女士感到挫敗:當時歐洲貴族婦女所接受的教育,是如何成為一個稱職的貴族夫人——包括服從她的父親、丈夫以及兄長,包括音樂素養教育,包括如何管理族内雜務(算術、英語、烹饪、縫紉乃至于藥草知識都需要進行學習),但卻不包括現代社會所接觸的基礎教育。實際上,當時的文法學校基本僅允許男性上課(schooling),而女性所能接受的除了私人提供的教育外,一般僅能夠接受宗教教育(education)。在一些地區,宗教教育較之其他教育而言甚至更為重要。(ReligionandEducationinEarlyModernEngland)
成為一個合格的等級貴族婦人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為這并非是僅僅掌握一點貴族禮儀就可以辦到的。然而,成為一個合格的貴族男子似乎更加困難,他們還必須投入大量時間進行體力、劍術、馬術及軍事訓練。當然,更為困難的是,在封建制度早就消逝于曆史之中的現代,獲得等級貴族的身份根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若僅僅是一些禮儀上的教育,其價值似乎遠低于其标價的99萬元。我們不知道這位女士是抱着什麼樣的心态向人們灌下這碗“貴族教育”的毒雞湯,然而這位女士對于“貴族”及“貴族教育”本身存在着極大的誤解,其宣傳也存在着相當嚴重的偏差……至于歐洲貴族範?你不站在整齊隊伍的前列,帶隊去沖擊機槍陣地,為國家而死,還有臉自稱歐洲貴族範?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明月照秃貓,任何媒體或者公衆号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将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