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十四阿哥胤禵與喬引娣可謂是患難之交。
當年八爺黨内部就皇位繼承人的人選達成了一個一緻意見,就是誰當上了大将軍王,誰就是未來的皇上,這句話也深深影響着十四阿哥。是以在雍正最終登上皇位後,十四阿哥表現出了極大的驚愕與憤怒,完全不能接受這樣的結果。而就在老十四憤恨與失落的時候,遇到了家中變故、瀕臨餓死的喬引娣,兩個落魄之人遇到了一起必然會惺惺相惜,而兩個人之間的感情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之後喬引娣陪着十四阿哥經曆了被雍正持續不斷地打壓,之後又陪着十四阿哥到了荒涼的皇陵,可以說這個時候對于現在的十四阿哥,除了他的生母、也就是此時的太後烏雅氏,最關心自己也是自己最能信任的,也就隻有喬引娣了。

十四阿哥執意要納喬引娣為側福晉,讓雍正看到喬引娣對于十四阿哥的重要意義。
王府中的側福晉并不是簡簡單單的妾室,地位并不低的,就拿雍正的王府而言,雍正登基前還是雍親王的時候,福晉是烏拉那拉氏,也就是之後的孝敬憲皇後,側福晉是年氏,年羹堯的妹妹,後來的敦肅皇貴妃,而當時弘曆的生母鈕钴祿氏和弘晝的生母耿氏的名分都隻是格格,地位是低于側福晉的。況且宗室本就應該執行“旗民不通婚”的傳統,就這樣貿然娶一個普通的平民女子,直接納入府中就要給側福晉的名分,也是不和祖制的。
是以,雍正否定此事,可以說是有理有據,合情合理合法,但是十四阿哥再一次在太後面前與雍正頂撞,讓雍正對于胤禵非常失望的同時,也是讓雍正看到了喬引娣對于十四阿哥的重要意義。
雍正帶走喬引娣可以說完全是老十四咎由自取。
有人說雍正将喬引娣從老十四身邊奪走,是徇私報複,就是為了針對老十四,但是也應該看到的是,如果不是十四爺一再的惹怒雍正,一再的挑戰帝王的底線,也就不會落得戀人分離的局面.是以雍正帶走喬引娣完全是老十四咎由自取的結果,是他自己的行為給了雍正處罰他的理由和借口。
卸下了大将軍王擔子的十四爺回京之後徹底成為了閑散的王爺,繼續同八爺黨的幾位王爺混在一起,不問正事,并且經常還阻礙新政的推行,制造負面的輿論。本來十三爺胤祥一直想緩和雍正與胤禵之間的關系,雍正也送了口了,但是老十三的親自上門邀請被十四阿哥狠狠拒絕,這也最終讓雍正對他是心灰意冷。
更讓雍正惱火的是,十四阿哥胤禵經常在進宮給太後請安的時候,将朝中的事情講給了太後,也将自己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講給了太後,而太後明顯是更疼愛十四爺這個自己的小兒子,也使得太後對于雍正也是越發的不滿,關系非常的緊張。而兄弟兩人的關系不和也讓太後非常的傷心,在氣憤與憂郁中去世了,而雍正也将太後的死因的一部分歸結了老十四經常性的挑撥他們母子關系上。
最終,年妃的去世,跟随老十四的宮女在宮中嬉笑被圖裡琛抓了個正着,老十四也背上了治下不嚴和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罪名,自己的随從、宮女、侍衛全部被調走,而對他最重要的喬引娣被雍正帶走,放在了自己身邊。
雍正将喬引娣放在自己身邊,名義上是要改變自己在外人心中的形象,讓喬引娣有朝一日能給自己做正面宣傳,但是實際上還是為了打擊十四阿哥。
雍正對喬引娣說,自己讓她到身邊服侍自己,就是為了讓喬引娣看看自己的勤政與公正,以此抨擊外界的批評,讓喬引娣重新認識雍正,也将自己的所見所聞在日後帶給十四阿哥,讓十四阿哥改變對于雍正的看法。
當然,這不是用雍正的根本目的。《雍正王朝》中,雍正在登基後做了很多讓針對自己的兄弟的事情,比如讓九阿哥胤禟到西北随軍,讓十四阿哥胤禵去看守皇陵,讓八阿哥胤禩給老農下跪帶着旗人貴族學耕種,還讓三阿哥胤祉去查抄八阿哥、九阿哥的家,做這些事情都是有着明确的目的和針對性的。同樣的,将喬引娣放在自己身邊,就是對于十四阿哥的打擊報複。
十四阿哥是行伍出身,帶兵之人,性格非常剛毅,一般的方式進行打壓不能對十四爺造成很實質性的影響,畢竟十四爺曾經是吃得苦、耐得勞、意志堅定的大将軍王。是以對于十四阿哥,雍正選取了攻心為上,用帶走喬引娣的方式讓十四爺内心徹底崩潰,對于自己也徹底的屈服。
其實,雍正并不是想真的傷害十四阿哥,畢竟是一奶同胞,隻要是胤禵服個軟、向雍正認個錯,表個忠心,雍正必然會将喬引娣還給他,也會讓他出來做事情,但是倔強的十四爺即便是這樣也沒有屈服,最終害了自己,也苦了喬引娣。
在小說《雍正皇帝》原著中,将喬引娣的角色定位成為雍正在民間的私生女,類似于《延禧攻略》中的袁春望,由于太過與浮誇,又不符合史實,在此不做細談,而電視劇《雍正王朝》這樣的設定還是讓人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