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外國一斷崖發現中文,将内容翻譯過來後,專家激動道:終于找到了!

辛棄疾有一首非常著名的詞《永遇樂·登京口北固亭懷古》:“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其中最為傳神的一句話就是“封狼居胥”,它一般指的是漢朝霍去病在狼居胥山祭天的故事,後世成為中國軍人的最高戰功象征。

外國一斷崖發現中文,将内容翻譯過來後,專家激動道:終于找到了!

其實在古代還有一件事情可以與“封狼居胥”幾乎可以相提并論,它就是東漢時期的“燕然勒功”。不過,一來由于燕然勒功的主人公在人格上遠不如霍去病堂堂正正,二來這故事隻存在于史籍當中,不為人知。直到有一天:外國一斷崖發現漢字,将内容翻譯過來後,專家激動道:終于找到了。

翻看現代版的古代朝代的地圖,總是會發現中國古代的領土似乎非常小。就比如商朝,曆史教材上就是一個河南省那麼大的樣子;周朝的王畿也就是甘肅省、陝西省那麼大的樣子。即便是号稱“大唐帝國”、“大漢帝國”的時代,曆史教材上專家畫出來的領土範圍也是非常有限的。

外國一斷崖發現中文,将内容翻譯過來後,專家激動道:終于找到了!

這當然引起了不少人的反對:如果漢朝就是長城以北的領土,那麼封狼居胥和勒石燕然算什麼事情呢?難道這是漢朝人在對外“搞侵略”?這樣的問題引起了另外一部分專家的關注,但是許多人也對此猶豫不決:曆史上隻有這樣的傳說,可是狼居胥山與燕然山究竟在哪裡,曆史上卻一直沒有定論。

而這個問題的解決,還要等到21世紀的一個外國的考察邀請。2014年的時候,蒙古國的考古方面的專家向中國的蒙古學家齊木德道爾吉發出邀請,讓他一起去考察一塊蒙古國發現的古老石碑,在當時的世界考古界引發了不小的轟動。這塊石碑其實早在1990年被蒙古國的兩個牧民所發現,不過真正被被确認還在多年以後。

外國一斷崖發現中文,将内容翻譯過來後,專家激動道:終于找到了!

有了中國專家的加入,使得在蒙古國杭愛山的考古調查變得更加的順利,人們很快就發現了這塊石碑的來曆——它正是曆史上勒石燕然的那塊石碑。上面刻着260多個漢字,記載了東漢大将窦憲帶領大軍大破北匈奴的曆史功績,全文洋溢着一種自豪、豪邁的情懷,和一往無前的魄力。碑文曰: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漢元舅曰車騎将軍窦憲······乃與執金吾耿秉,述職巡禦。理兵于朔方。鷹揚之校,螭虎之士,爰該六師,暨南單于、東胡烏桓、西戎氐羌,侯王君長之群,骁騎三萬。······然後四校橫徂,星流彗掃,蕭條萬裡,野無遺寇。于是域滅區殚,反旆而旋,考傳驗圖,窮覽其山川。······上以摅高、文之宿憤,光祖宗之玄靈;下以安固後嗣,恢拓境宇,振大漢之天聲······”

外國一斷崖發現中文,将内容翻譯過來後,專家激動道:終于找到了!

碑文上記載了漢軍的兵力:“骁騎三萬”及“萬有三千餘乘”辎重車輛,這個規模比霍去病、衛青北伐的規模似乎還要小一些,足見當時中國之強盛與匈奴之衰敗了。同時碑文還非常明顯的提到“野無遺寇”,這就是很典型的把杭愛山一帶當作漢朝的疆土了。實際上這塊碑文也說明:漢朝邊境絕不止于長城以南那塊土地。

如果漢朝疆域僅僅隻在長城以南,這俨然勒石的碑文怎麼會立在杭愛山一帶來呢?這讓不少專家激動的感歎道:終于找到了!這塊碑文對中國古代的疆域的考察和古代曆史的驗證意義十分的重要,雖然現在曆史教材仍然把漢朝疆域當作長城以南,不過随着這樣的考古發現越來越多,以後必然能夠改變。

外國一斷崖發現中文,将内容翻譯過來後,專家激動道:終于找到了!

而比較可惜的是,這塊曾經是中國人親手刻下的寶貝,如今卻已經落入鄰國之手了。現在畢竟出土在别人的國土上,也被别人當作“國寶”,我們當然不可能強人所難把它要回來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