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塑造的薛寶钗,是那樣的識大體、美麗、穩重、端莊、優雅、文采非凡,令我們這些讀者深深着迷。

但是,仔細分析,又不難發現薛寶钗簡直就是封建禮教下大戶小姐的代表。她品德賢淑、端莊美麗、性格溫柔。與林黛玉相比,一點也不遜色。在文采上,她可謂是全才,詩詞歌賦樣樣精通。在為人處世上,身處大觀園之中,她清楚地明白自己是貴賓,是以在人際交往中便是“事不關己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我們看着這樣的薛寶钗,她雖然完美,但不免有些傳統和刻闆。
薛寶钗,一個封建社會教導下的完美女子,時刻謹記功名。在紛繁複雜的大觀園中,她能獨善其身,關系複雜而進退自如,“聰明”地反思着自己的做法,圓滑處世,“籠絡”人心,想着自己的利益,從不讓自己處于失敗或悲涼處境之中。她善于把握時機,也善于結交人脈,八面玲珑,智慧冷靜地處理各種人際關系,不得讓人歎服。
同時,她的言行舉止又那樣地克制,有時會讓我們覺得一絲絲的“冰冷”。她從不會輕易流露自己的真情實感,從不曾放聲大哭,也不會開懷大笑,時刻克制自己的感情。一顆真心好似在塵世間已經蒙灰,壓抑自己,化身為封建禮教下”得體”形象。
薛寶钗這個形象在紅學研究者筆下,早已經是抑制女性自我意識的化身。書中有一回薛寶钗教訓林黛玉不應該做這些男子的事情——吟詩寫字,而應該做身為女人便該做的女工紡織。面對賈寶玉,也是一心勸導他讀書考取功名,輔導治國。
她的一生,鮮明地表現出封建社會下一位女子最應該的表現。她仿佛最合理、最高尚、最優秀、最完美,然而,她卻又最不像自己,她仿佛活不出自己來,自己的喜怒哀樂深深隐藏在内心,愛情是她想要的愛情嗎?然而,此間,她的青春早已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