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愛戴膜拜到絞死國王:走向革命的巴黎市民

作者:渝川讀書

1670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下令清除巴黎所有的防禦建築(此前的防禦城牆已經拆除)。巴黎因而成為了一個開放的城市,這從一個側面印證了法國是如何自信于自己的軍事實力。當然,路易十四肯定沒有預想到200年後,普魯士軍隊先是一擊即潰法國大軍,然後将巴黎這個不設防城市包圍得水洩不通。

從愛戴膜拜到絞死國王:走向革命的巴黎市民

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統治的全盛期,曾經緻力于積極改造巴黎。建成“開放城市”的目的其實是為了将巴黎城内那些危險分子清除出去,并升格城市管理水準。當時,巴黎開始凸顯其在絲綢工業、奢侈品業的領先地位,多個國家工場和私營工場都擁有較高的運作水準。法國、巴黎的時尚之都地位自此得以确立并不斷強化。

盡管路易十四之于法國、巴黎的支配地位,遠遠要強于他之前和之後的國王,但他本人對于巴黎的關心程度并不高。由于法國不斷窮兵黩武,是以路易十四統治的中後期,王國的财政狀況惡化,政府不得不增加稅收,緊縮财政——17世紀中晚期的亞歐大陸迎來了所謂的“小冰河期”,農作物歉收,而政府支出能力的下降使得巴黎市民的保障水準降低,大量市民凍死。對此,國王顯得漠不關心,還将國家的政治中心進一步穩定地确定在了凡爾賽。是以,巴黎市民對于王室的怨憤自此變得更為濃烈。

從愛戴膜拜到絞死國王:走向革命的巴黎市民

凡爾賽宮(1688年圖)

英國曆史學家、法國史專家科林·瓊斯在其所著的《巴黎傳:法蘭西的縮影》一書指出,路易十四1715年去世之後,路易十五繼位(5歲),一度将駐地遷回巴黎市内的杜伊勒裡宮,但年歲稍長後就又傳回了凡爾賽(1722)。“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都不認為巴黎是自己的家”。路易十五在經曆了一場暴亂後甚至“再沒有在巴黎過夜,沒有在巴黎行使過的特權,不在巴黎聖母院或聖禮拜堂面對群眾,甚至在盧浮宮也很少見到他的身影。路易十六也沒有改變這種做法”。

身體距離的拉遠,不可避免帶來心理距離的疏遠。也就是說,從1715年到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幾十年裡,法國并沒有路易十四那樣的強勢國王(可以強有力地遙控限制首都),而且這一期間恰恰迎來了法國的啟蒙運動。這期間,法國的經濟發展很快,殖民擴張迅猛,貿易和制造業蒸蒸日上,巴黎作為法國乃至全歐時尚中心、消費中心的角色越來越明顯,知識水準不斷提高。是以,更多富裕起來,并在智識方面經過啟蒙的人們對于停滞不前的王室和教會嗤之以鼻。

從愛戴膜拜到絞死國王:走向革命的巴黎市民

《巴黎傳:法蘭西的縮影》書中指出,路易十五對于巴黎高等法院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允許其重新獲得了代言巴黎人民甚至全國人民利益的角色。國王沒有常駐巴黎,但巴黎高等法院卻時時伴随,誰更關心人民,就顯得一目了然。

如前述,法國王室常駐凡爾賽,但法國政府和軍隊的主要機構卻仍然留在巴黎。就這樣,無論是舊貴族還是财富新貴,無論是軍人還是教士,更可能因歸屬巴黎而産生共同體成員的感情,而國王反而是這個首都的外人。

為了與英國競争,法國建立了王家科學院。但科學院及其分科學院,還有民間的科學、思想團體的發展,使得新思想、科學理論的快速傳播,必然要危及舊秩序的存在。再加上“那些自稱為啟蒙和理性哲學家的作者和新聞工作者”經常聚集在咖啡館、私宅舉辦思想沙龍,包括伏爾泰、孟德斯鸠、狄德羅、達朗貝爾、格林等哲學名家。這些思想沙龍成為啟蒙和革命思想的傳播源頭,君主制在多數情況下都成為被抨擊的對象。當然,說到底,這些思想沙龍的大行其道,還是因為思想家們抨擊的絕對王權并沒有存在于巴黎,類似的事情出現在聖彼得堡或伊斯坦布爾,思想家們喝完咖啡和美酒,就該去監獄報到了。

從愛戴膜拜到絞死國王:走向革命的巴黎市民

《巴黎傳:法蘭西的縮影》書中還談到,咖啡館和時裝在相當程度上推動了當時巴黎不同社會階層人士的互動。也就是說,哪怕是中下階層人士,也可以通過時裝來擠入某些由中上階層人士主導的社交場合,而這種場合最典型的就是咖啡館裡舉辦的思想沙龍。就這樣,啟蒙和革命思想前所未有地浸潤到巴黎幾乎所有社會階層,而躲在凡爾賽,繼續執迷于王室秘密儀式的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壓根就不清楚傾覆王室的危機正步步逼近。

到了18世紀70-80年代,巴黎市民各階層都在肆無忌憚地在言語中攻擊王室。有些批評甚至攻讦不能說毫無理由,比如王室的奢靡浪費,又如路易十六上司國家所表現出的巨大無能,再如法國輕率地加入對美國獨立戰争的支援卻造成财政危機的進一步爆發,加劇了巴黎的饑餓危機。但有些攻擊其實屬于國王“背鍋”。比如,巴黎城市的改造建設,基本上是法國政府的官僚群體所推動的,對此王室幹預并不明顯,但改造建設造成了許多市民無家可歸、流落街頭,這筆賬被算到了根本不住在巴黎的國王頭上。而工業化程序所造成的手工業者失業,也離奇地成為國王被怼的理由。

書中援引18世紀80年代在巴黎當王室園藝顧問的蘇格蘭人托馬斯·布雷克的話說,“當時人們對王室的态度已經變得非常無禮”,幾乎毫無依據地造謠諸如國王和王後的醜聞。事實證明,統治者的八卦醜聞要比施政劣迹往往更能削減群眾對于前者權威所抱有的起碼尊重與敬畏。

所評圖書: 書名:《巴黎傳:法蘭西的縮影》 作者:(英)科林·瓊斯 譯者:董小川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12月
從愛戴膜拜到絞死國王:走向革命的巴黎市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