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樓夢》裡三個太監,個個生财有道

太監是個特殊的群體。提到他們,往往就想起“畸形”兩字,包括身體和心理。

但是也不能簡單地把太監們都歸到不好的方面去,畢竟真實的曆史中,有不少好太監,諸如發明了造紙術的蔡倫、七下西洋的鄭和、八卦掌創始人董海川、支援張居正改革的馮保等等。

也有壞太監,諸如魏忠賢、王振、劉瑾、童貫、安德海等等(明朝貢獻不少),倒也不能一概而論。

《紅樓夢》裡三個太監,個個生财有道

但也許有一點普遍存在的是,由于“去勢”而造成的根本性的殘缺,使他們的生理和心理都失去正常的平衡,卻又不能通過正常的管道得到彌補,于是他們就容易對權和錢這兩大“普世價值”産生特别執着和赤裸裸的追求(從這個意義上說,那些貪官就是畸人)。

這樣的事例在曆史上和文學作品中都有大量的例子,這裡我們隻談《紅樓夢》裡的三位太監:戴權、夏守忠和周太監。看看這三位是怎麼用權和撈錢的。

01戴權:明碼标價

一聽名字,就知道這位太監是大權在握啊!

戴權的職位是“大明宮掌宮内相”,也不知這到底是個什麼職位,但“掌宮内相”四字已經表明,他是宮廷實權太監。那麼他掌握的是什麼權?

他出場是在參加秦可卿喪禮之時,來時派頭很大,“先備了祭禮遣人來,次後坐了大轎,打傘鳴鑼,親來上祭”。但他是有資本的,因為他一來,就為賈蓉解決了一個“前程”問題。

原來賈珍因為兒媳婦秦可卿死了,悲痛欲絕,非要給她辦一個風光無限的喪禮不可,但美中不足的是賈蓉“不過是個黉門監,靈幡經榜上寫時不好看”,襯不出秦可卿的地位來,是以看見戴權來了,就動了腦筋了。

《紅樓夢》裡三個太監,個個生财有道

那戴權是個聰明人,知道賈珍此舉是為了“喪禮上風光些”;但更厲害的是,他不僅僅是給賈珍“指一條明路”,而是直接給他安排一條明路:有一個“龍禁尉”的缺正好可以填補。

可能有朋友問了,戴權權再大,那也是“掌宮内相”,官吏任免是宮外之事,他由于身在大内獲知資訊快速全面那是可以了解的,但内官怎麼可以管外事呢?

的确,太監是沒有“任命權”的。這就要考慮到,像戴權這樣的太監,手裡不僅有“知情權”,更有“建議權”。

他身處非常關鍵的位置,是後宮與皇帝、皇帝與群臣的聯結點,或者說是“關卡”。太監幹預政事,就在這裡。這裡我們不多展開,畢竟各方面資料浩如煙海;隻說這“龍禁尉”這個美缺戴權是怎麼安排的。

當時戴權讓賈珍寫了賈蓉的履曆來,看過之後:

回手便遞與一個貼身的小厮收了,說道:“回來送與戶部堂官老趙,說我拜上他,起一張五品龍禁尉的票,再給個執照,就把這履曆填上,明兒我來兌銀子送去。”

《紅樓夢》裡三個太監,個個生财有道

整個過程輕描淡寫,舉手之間就把賈珍頭痛之事給解決了。安排一個五品官,隻要讓貼身小厮出馬,去跟戶部堂官(尚書)“老趙”(你看,他是這樣稱呼朝廷正二品大員的),說一聲,要一張“票”和“執照”,再填賈蓉履曆。

是不是有點像開空頭支票?

事實就是如此,一個五品的龍禁尉官職,就這樣“先交貨再交錢”随随便便地買了。

那位戶部尚書“老趙”為什麼這麼聽話?不言而喻,老趙與老戴之間交情匪淺,而一個高官與一個太監的交情,隻能是建立在互相利用的基礎上的。

就是說,也許老趙能當上戶部尚書,還是靠着老戴通過後妃娘娘的枕頭風呢!這個老趙如此,其他高官呢?或者高官的親友弟子呢?

賈蓉的五品職位就這樣搞定了;當然,不是白送的。戴權用權的目的,是拿錢。

我們看戴權怎麼要錢的。

《紅樓夢》裡三個太監,個個生财有道

他說“事倒湊巧,正有個美缺,如今三百員龍禁尉短了兩員”。我看不是湊巧,而是他本來就攢着等着“待價而沽”呢!

不過,此時已經不是“兩員”了,而是“一員”,因為其中一員已經被“襄陽侯的兄弟老三”送了一千五百兩銀子到家裡要了去了。

既然已經要了去,直接說隻剩下一員不就行了?不行,因為“一千五百兩銀子”這個關鍵數字不能省略, 也是他的核心意思——人家侯爺家裡可是送了我大把銀子的,你賈府如果想要,自然不能短了多少的。

然後,一員就一員吧,他又說“永興節度使馮胖子來求,要與他孩子捐”,隻是還“沒工夫應他”,等于說連這一員都幾乎不能保證,搶手得很,過了這村沒這店的!

然後,戴權又表示“既是咱們的孩子要捐,快寫個履曆來”,意思是就不去管什麼節度使了,先送了給賈府,誰叫咱們感情好呢!

這一路下來,戴權可謂表現得“重情重義”,把唯一的好機會插隊安排給了賈蓉。

《紅樓夢》裡三個太監,個個生财有道

然而,再“重情重義”,說到底還是“重錢”。他告訴賈珍:

“若到部裡,你又吃虧了。不如平準一千二百兩銀子,送到我家就完了。”

他讓賈珍把錢花到點子上,給他就行;并且基于感情額外打折,隻要送他一千二百兩銀子就行,較之襄陽侯的兄弟所送銀子減了三百兩,真可謂“仁至義盡”呢!

你猜這一千二百兩銀子怎麼分?我猜他是吃了獨食的。

02夏守忠:隻借不還

這位夏太監是“六宮都太監”,也是個重要角色。有說法是他這名字的諧音是“下手重”,我們來看看重在哪裡。

他用權的方式,與前面戴權相同的地方是利用“資訊權”。就是利用資訊不對稱來提高自身重要性;不同的地方是戴權較會顯示與賈府的親近感,而夏守忠卻突出“距離感”。

比如元春被封為賢德妃時,宮裡派夏守忠出來傳旨。到賈府的時候倒是“滿面笑容”,不像是有什麼壞事,但是真的也就是傳了要賈政立刻入朝的旨意,别無二話,“說畢,也不及吃茶,便乘馬去了”。

顯然,他連個類似拍拍賈赦賈政等人之手或者丢個眼色之類的動作神情都沒有,搞得“賈赦等不知是何兆頭”。

《紅樓夢》裡三個太監,個個生财有道

雖說傳旨是有紀律要求的,不得随意透露,但是不依旨行事的問題還少嗎?

這就是他在刻意營造距離感,他要的就是這種效果,讓賈府上下心神不甯。這對夏守忠有什麼好處呢?好處是很大的,與元春的資訊,可不隻有通過他?“通不通”全在他,又明顯有點距離感,那賈府還有不準備大大的好處奉承他的道理?

這就是權的“不用而用”。

說起來,這也真是現實中的一個問題:都說“馬善被人欺,人善被人騎”,表現得“高冷”一點,人家反而更尊重。可歎。

不消說賈府,估計元春在宮裡也是籠絡着夏守忠的,因為他是“六宮都太監”。有一年端午節,元春讓娘家人去清虛觀打三天平安醮,也是打發夏守忠送了一百二十兩銀子出來的。

夏守權用權,同樣是為了錢。

不過,他的方式又與戴權不同了,戴權是直接“賣官鬻爵”,夏守權卻是“借錢”,隻不過是“隻借不還”的。

《紅樓夢》裡三個太監,個個生财有道

根據書中資訊,他前期是親自前往賈府借錢的,後來則漸漸隻派心腹小太監前去了。來看小太監與王熙鳳的一段對話:

小太監:

“夏爺爺因今年偶見一所房子,如今竟短二百兩銀子,打發我來問舅奶奶家裡,有現成的銀子暫借一二百,過一兩日就送過來。”

“夏爺爺還說了,上兩回還有一千二百兩銀子沒送來,等今年年底下,自然一齊都送過來。”

王熙鳳:

“你夏爺爺好小氣,這也值得提在心上。我說一句話,不怕他多心,若都這樣記清了還我們,不知還了多少了。隻怕沒有,若有,隻管拿去。”

從小太監所說中可知,夏守忠借錢是很頻繁和随機的,“偶見一所房子”短了二百兩銀子要借,恐怕找了個“對食”也要借的。

《紅樓夢》裡三個太監,個個生财有道

也不說不還,甚至說得很明白,“過一兩日就送過來”,或者“今年年底下一齊送過來”,但顯然都隻是嘴裡說說而已;既然出于“偶然”的事要借錢,自然也可以出于“偶然”的原因還不了,弄不好還來個“以借代還”呢!

同時,夏守忠似乎對借了多少記得清楚,但據王熙鳳說“若都這樣記清了還我們,不知還了多少了”,恐怕是遠不止一千二百兩的。這樣說來,還真是“下手重”。

對他來說,反正就是一個借字,直借到賈府抄家破産,包括他借錢的記錄(如果有的話),一并消散。

03周太監:給我銀子

此太監在書中沒有寫出名字,算是相對不太重要的一個吧!

不過盡管身份可能不太重要,不清楚他除了如戴權、夏守忠等太監共有“資訊權”之外有什麼其他權力,但在“要錢”上卻比前兩位還要明目張膽。

我們看到,戴權要錢,畢竟還是有直接交易的,算是“無功不受 ”,盡管也是“非法”,但估計也是當時的不成文規定;夏守忠要錢,還是稍事修飾,用了一個“借”的名義;這周太監卻是真的“要錢”,不搞交易,也不事修飾:

賈琏道:“昨兒周太監來,張口一千兩。我略應慢了些,他就不自在。”

好家夥,既不保證會給賈府什麼好處,也不說“偶”遇何事急需用錢,直截了當就是“給錢”;人家答應得慢了點,馬上就放臉色。

原來周太監用的是敲詐勒索之法。

《紅樓夢》裡三個太監,個個生财有道

至于這周太監為什麼這種橫法,除了為人個性之外,有沒有其他因素?有種說法是,賈琏說過“将來得罪人之處不少”,估計是需要這周太監周旋的,而當時忠順王府正與賈府不和,很可能這周太監與此節有關。但到底能不能、有沒有幫忙,隻有天曉得。書中未明言,聊存一說吧。

以上就是本人對三位太監“用權和要錢”的不同方式的了解,歸根到底一句話:為了撈錢,他們是各有特色,各出其招,至于醜态百出,那就顧不上了。

對此,不知朋友們以為然否?歡迎讨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