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民日報評星巴克事件:提供過期産品,品牌再大也不可能長久保鮮!

每經編輯:李澤東

12月13日,知名咖啡品牌星巴克被曝出存在咖啡食材過期繼續賣,保存期限随意改,報廢糕點再上架的問題。

人民日報12月13日對此發表評論文章,内容如下:

食材過期後仍繼續使用、主管帶頭篡改保存期限、承諾不過夜的糕點次日偷偷上架……近日,有媒體曝光某知名咖啡店兩家門店存在一系列食品安全問題,引發網友廣泛關注。

對此,相關企業回應稱,已經關閉門店并啟動深入調查。食品安全是餐飲企業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對消費者身體健康的最起碼尊重。紅線不能碰,底線不能破。

“金标準”絕不能隻是宣傳的口号,“飛行檢查”更不能淪為走馬觀花的形式。這一事件也啟示我們,食品安全需要自律,也需要他律。我們希望相關企業能正視并反思自身内部監管模式的失靈,也期待監管部門拿出更嚴密的舉措,倒逼企業守牢食品安全底線。

人民日報評星巴克事件:提供過期産品,品牌再大也不可能長久保鮮!

13日晚間,無錫市場監管微信公衆号釋出消息,針對媒體曝光我市兩家星巴克門店有“更換配料标簽使用過期食材”的問題,市場監管部門高度重視,立即組織工作專班全面開展核查處置工作。

人民日報評星巴克事件:提供過期産品,品牌再大也不可能長久保鮮!

市、區兩級市場監管部門對涉事的星巴克震澤路店、昌興大廈店進行了重點檢查,初步核實相關企業有更改食品原料内控期限辨別、使用超過内控期限原料的行為,已責成2家涉事門店停業整改。

市場監管部門同步對全市其他82家星巴克門店開展排查,發現從業人員未戴工作帽、加工區物品擺放零亂、消毒記錄不全等15處問題,均已責令整改。市市場監管局對星巴克(中國)華東北區進行了行政約談,要求公司對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進行全面自查、落實整改。

人民日報評星巴克事件:提供過期産品,品牌再大也不可能長久保鮮!

下階段,市市場監管局将繼續組織市、區兩級力量,對2家涉事星巴克門店進行深入調查,依法嚴肅查處。從即日起,在全市部署開展以打擊虛假标注生産日期、保存期限為重點的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全力保障市民食品安全。

13日晚間,星巴克中國微網誌再發聲明,就此次事件進行道歉。

人民日報評星巴克事件:提供過期産品,品牌再大也不可能長久保鮮!

經過調查,我們已确認12月13日媒體報道的兩家無錫門店的夥伴(員工)确實存在營運操作上的違規行為。保障食品安全,我們責無旁貸。這兩家門店的情況,高度警示了我們在食品安全标準的日常執行中存在不足。對此,我們向所有星巴克顧客緻以最誠懇的歉意。

同時,我們已于第一時間采取了以下行動:

1.兩家涉事門店已閉店進行調查與整改;

2.中國内地所有星巴克門店立即啟動食品安全标準執行情況的全面自查;

3.立即組織對所有門店零售夥伴的重新教育訓練,嚴格落實公司食品安全制度;

4.針對所有門店,增加來自内部及第三方的定期檢查與突擊檢查頻率與範圍;

5.強化食品安全問題的夥伴内部舉報通道;

6.積極探索更多技術手段,減少人為操作因素的幹擾,争取從源頭杜絕此類事件的發生。

星巴克進入中國内地市場22年來,我們一直将食品安全放在首位。對于此次事件,我們再次深表歉意,并将積極改正。同時,我們會密切配合政府相關部門的調查,也懇請公衆及媒體對我們進行持續監督。

星巴克兩門店被曝篡改原料保存期限

據新京報消息,12月13日早間,在無錫市兩家星巴克門店卧底調查發現,一些門店頻繁觸碰了食品安全的紅線。

食材過期後仍繼續用,做成多款暢銷飲品售出,如果舊料剩的多,店員會直接篡改保存期限。原本保存期限隻有一天的紅茶液和抹茶液,常常到了過期時間還剩下不少,是以篡改保存期限的情況也經常發生。而該店主管也知曉這一行為,主管、店員“言傳身教”篡改保存期限,有的食材被人為“延保”一周。

人民日報評星巴克事件:提供過期産品,品牌再大也不可能長久保鮮!

篡改食材保存期限并不是這家星巴克門店的特殊操作。在星巴克的另一家門店,面對過期的食材,他們也是同樣的處理方法。

承諾“開封後不過夜”的糕點,第二天偷偷上架。一名主管更是明确表示,把前一天剩下的擺上櫃台繼續賣,“先賣昨天剩下的,再賣今天新進的。”

此外,上述門店還存在着用吧台毛巾擦垃圾桶,且未将該毛巾丢棄,而是繼續使用等衛生問題,以及提前處理問題食材應付檢查等問題。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人民日報、新京報、無錫市場監管微信公衆号、星巴克中國微網誌報道

每日經濟新聞

繼續閱讀